在之前的稿子中,我曾提到過一個觀點:
比如,真正喜歡喝咖啡的人和喜歡做咖啡的人,其實都不應當留在上海,畢竟在上海的任何一杯精品咖啡里,售價的 60%都是房租。而對于通了高鐵的所有城市來說,你都可以通過網購,甚至是跨境網購買到與上海同質量的豆子。
這其中的 60% 是個虛數,但房租確實應該是上海咖啡館的大頭。在這里,我想單獨開篇寫一下我關于房地產間接成本的計算。
對于經濟學稍有涉獵的讀者其實下面都不用看,我直接說下房地產間接成本是什么就行了:
房地產間接成本,就是將終端商品在生產、制造、流通環節中,每個環節的房地產成本加總得到的成本。
我們仍以咖啡為例,來看看什么是房地產間接成本,以及房地產間接成本對一個地區服務業態的影響。
一般來說,餐飲店的毛利率最高到 60%。按照華經產業研究院在 2020 年的一份報告顯示,帶簡餐的單店咖啡館的毛利率在 37-42% 之間。
在 58%-63% 的經營成本中,約有 20% 左右的直接房租成本,也就是你開一個店面這個店鋪的租金,然后還有 20% 左右是你的人工成本,剩下的 20% 是材料成本。
如果按照一般的經營成本分析,最后的結果是我們的一杯咖啡里,約有 20% 是房租成本。
但實際上,我們會發現,如果你將上海與下級縣市的咖啡成本做比較的時候,除了房租成本會大幅下降,人工成本也會大幅下降。
那么,為什么你能在縣城招到 1500 元的服務員,在上海就要至少 5000 元才能招到咖啡師呢?
因為員工也要衣食住行,其中占大頭的仍然是住。
在經濟學中,一個地區的工資水平與居住成本之比被稱之為房屋租金收入比(或按揭收入比,Rent-to-Income Ratios)。也就是指當地的居民,需要拿出自己每月薪水的百分之多少用于支付房租或房貸按揭。
這個比率在理想狀態下是 30%,在中國的大多數城市,租金收入比都超過 30%。
這意味著,在計算區域房價對服務業價格的影響的時,你需要至少將 30% 的人力成本劃歸“房地產間接成本”,這已經是一個非常大的影響因子了,不能被忽略。
事實上,如果你進一步計算,如果將“吃”納入勞動力再生產的必要要素,那么會進一步發現,人力成本中的房地產成本將進一步上升。
因為,在大城市中,吃飯或買菜做飯,其中也隱藏著較大比例的房地產成本。盒馬的價格和早市一樣嗎?不一樣。早市的價格也與大集不一樣,其中的主要差異來源于營業地點的租金。
最終呈現的結果,就是一個月員工在吃同等食材的情況下,一個月要花 1500 還是要花 500 元。而這也體現在是能用 1500 元招到員工,還是 5000 元招到員工上。
如此這般算來,“房地產間接成本”將占據中國一線城市服務業的營業成本中的至少一半,甚至是大頭。
這樣的成本分析會非常復雜,實際上是難以統計的,也因此無論在什么樣的報告上,你都難以找到這樣的統計口徑。但通過上文的描述,你應該能夠理解當地房價對全部產業和所有商品的價格影響。
如果我們仍以咖啡為例,我們雖難以計算上海咖啡店的房地產間接成本,但我們可以計算在這一成本影響下,經營成本大致的變動值。
我們假定,一種 SOE 咖啡豆的價格為 150 元每磅(454g),一杯雙份濃縮使用 20g 咖啡豆,那么一杯這樣的精品咖啡的剛性成本是 6.5 元。
在上海的房租方面,我們取 2022 年一篇報道中的 2 萬元/月(不到10平米)。然后獨立咖啡店的日銷,大概在 150 杯左右(非常火)。那么,每杯中所包含的直接房租成本為 4.4 元。
接下來,我們按照職友集上上海咖啡師的平均薪資 5000 元,3 個店員來計算人力成本,每月的直接人力成本是 1.5 萬。取上海的房屋租金收入比為 45%(這是 2017 年的數據),這意味著將有 6750 元歸屬間接房地產成本。
那么,在不計算員工吃喝以及額外經營成本中房地產成本的情況下,該咖啡店每月的間接房地產成本為 20000+6750 元。核算到每杯咖啡中,房地產間接成本約為 5.94 元,與咖啡豆的硬成本( 6.5 元)之間只差了 5 毛。
省去計算過程,同樣一杯精品咖啡,在縣城月銷量相同的情況下,它的房地產間接成本大約為2元。
當然,實際上是不能這樣計算的。
因為我們都知道,在鶴崗等下級縣市,沒有那么多人喝咖啡,更沒那么多人喝精品咖啡,所以一家獨立咖啡廳不可能每天售出150杯咖啡,也就意味著盡管房地產間接成本降低了,但因為攤銷的杯數少了,因此單杯的成本價格并不一定降低,甚至有可能升高——這也是很多大城市青年到縣城去開咖啡館血本無歸的原因。
但這正是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寫到的困局:
許多縣城的城市生活業態開不下去,是因為縣城的年輕人少。而那里年輕人少的原因,是那里沒有城市業態(沒有想要的生活+沒有自己能做的工作)。
但總要有人或主動,或被動的邁出第一步,因為從客觀現實來講,超一線按城市已經不可能再容納更多的中國人了。北上廣深,甚至天津、蘇州、杭州、重慶等新一線城市的人口規模均已趨于動態飽和。
在未來的 10 年里,會有新人進入這些超大城市,也會有等量的人離開這些超大城市,而這些離開的人,將帶著一線城市的生活方式回到縣城,在那里既成為消費者(反過來說創造就業),也成為生產者(反過來說創造消費)。
一線城市到三線城市的落差,從生活的角度并不一定那么大。盡管在當下的大部分縣城里,精品咖啡店可能還活不下去,但對于一個喜歡喝咖啡的人來說,你仍然能夠通過淘寶在中國的所有縣城,甚至鄉鎮里買到全球最頂尖的咖啡豆。而且,生活的成本也會更低。
前段時間,在微博和抖音上,“東北大集上的早餐有多便宜”都上了熱搜,牛肉餅 8 毛一個,豆腐腦 1 元一碗,炸糖糕 5 元 9 個,油條 8 元一斤,雞蛋漢堡 3.5 元一個。
很多在一線城市生活久了的朋友,甚至是見識過便宜物價的我的父母一輩都對此感到難以置信,認為是東西本身有質量問題。一線城市的居民已被一線城市的物價 PUA 太久,以至于根本無法相信這樣的物價真實存在。
但如果你帶入了“房地產間接成本”,就能夠理解這些基礎生活物資便宜的原因了——攤位便宜,擺攤的人生活費也便宜,距離產地近物流也便宜,占地方的倉儲也便宜。商品生產制造的每個環節中的房地產成本都便宜,造就了所謂“經濟落后地區”的低物價。
房價不止會影響到服務業的價格,甚至會影響到服務業的形態本身。
比如,在 10 年前,幾乎北京的所有街口都會有個賣煎餅果子的檔口。但現在,那樣的檔口里賣的已經是雞蛋灌餅與燒餅夾肉。煎餅果子在北京的覆蓋率已經大幅下降。
原因很簡單,煎餅果子的高峰期坪效已經不足以支撐它在四環里繼續生存。
因為煎餅果子無法預制,需要“攤”。攤一個煎餅需要 3~5 分鐘,而做(熱)一個雞蛋灌餅(預制版)只要 1 分鐘。
在一天的就餐時段里,用預制餅做的雞蛋灌餅是煎餅果子出餐速度的 5 倍以上,這意味著臨街檔口那高昂的租金,被攤銷到了更少的售賣量里,讓北京四環內為數不多的煎餅攤位,價格也都漲到了接近 20 元以上一份。
而大多數北京人,是不能接受一份小時候 2.5 元的煎餅,漲到 25 元的。因此,煎餅自然就逐漸從城二區的早餐選擇中逐漸消失了。
當然,也不是說房地產間接成本低的地方,物價就一定低。因為畢竟物價里還有很多其他影響因素,比如物流。你在青藏高原上找個縣城,可能房地產間接成本無限趨近于 0,但那里連青菜都要從幾千公里外運過去,那日常生活的物價也就不可能低了。
指出房價與物價之間的關聯,只是擇城而居的一個邏輯罷了。
那么如何方便的判斷某個城市的房價、房租、交通等多個宜居維度呢?
這時候就要再宣傳一下我的項目明日故鄉啦,這是一個中國城市數據篩選器。它旨在通過建立一個中國版的 Nomad List(數字游民數指南),來為想要逃離北上廣深等超大型城市的中國青年做出決策參考。
它包含中國 2206 個獨立城市(直轄市、地級市、縣級市、縣城、自治州)的高鐵、飛機、麥當勞、星巴克、溫濕度等可篩選要素。
在最近的一次更新中,我為它添加了部分城市的房價與房租信息。
![]()
你可以在明日故鄉上進行較為復雜的篩選,比如:有星巴克,有麥當勞,全年雨天小于 60 天,最高氣溫低于 30 度,一居室房租低于 1000 的城市。
通過這樣的篩選,你可以初步框定自己想要旅居的城市范圍,并進一步對每個城市進行深入檢索,來確定自己下一段人生的目的地。
祝大家都能踏上旅程,找到歸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