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F-16都是4.5代的F-16V。一款戰機的性能,是要看具體型號的。
![]()
北約準備援助給烏克蘭的F-16,基本是F-16A/B。F-16A/B是F-16最早期的型號,只是后面升級了一下航電、武器系統。
F-16A/B生產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到1984年左右,更新的F-16C/D就交付了。而一般人普遍印象里的F-16,是F-16C/D里的中期型號——F-16 Block50/52。這個是90年代初交付的。而蘇35,是2011年左右開始交付的。
![]()
我看到有人說,俄式戰機主要強調機動性,美式戰機主要強調航電性能、體系作戰——這是有誤解的,美式戰機同樣強調機動性,只是其航電性能更好罷了。但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F-16在設計時,恰恰是一款受“戰機黑手黨”和“能量機動”理論影響的,強調“格斗”(戲稱“狗斗”)的戰機。
![]()
在服役之初,F-16A/B只能使用AIM-9L格斗彈和半主動的AIM-7“麻雀”中距空空導彈(射程50公里上下),連AIM-120都不能使用——因為AIM-120到80年代末才出現。
![]()
而在雷達方面,F-16A/B使用的是AN/APG-66雷達,對典型戰機目標的最大探測距離,只有50-70公里。這個數據,是明顯小于俄羅斯蘇27SK的100公里,中方梟龍、殲10A戰機的120公里左右的。
美方戰機常以發動機推力大而著稱,所謂“力大飛磚”。不過,F-16A/B,包括早期的F-16C/D型號,所使用的F100-PW-220發動機,最大加力推力只有11噸左右。這個數據,是明顯小于蘇27SK所裝備的AL-31F發動機的12.5噸的推力的。好在F-16A/B機體比較輕,所以整體空戰推比,機動性還是不錯的。
![]()
到這里呢,就能對F-16A/B的整體性能,有個大概認識了。
這種性能,放到現在是完全不行的。不過,其在80年代初,還是相當的先進的,算是最新一代戰機了。
![]()
像不少烏粉所提到的F-16的經典戰例,最優秀檔次的飛行員,駕駛著新型的4代機,去打2代機、3代機;或者依靠F-16C/D這種更新型號、更新武器,在完整、強大體系的支持下,以多打對方少數的早期型號的米格29,然后取得了很大的戰損比——戰績確實很輝煌,但是是對老式戰機,或者以強打弱的輝煌;其性能還是4代早期或中期,與4.5代還有著明顯的差距。
![]()
所以,在后面,擁有F-16A/B的國家,就逐漸對其進行了航電、武器方面的升級(MLU)。比如雷達升級為AN/APG-66(V)2,最大探測距離增加到80公里以上;增加掛載AIM-120B/C的能力等。
![]()
其中,AIM-120B/C導彈,根據不同型號,射程在70-120公里范圍。改進后的F-16A/B,終于擁有了接近F-16C/D的能力,算是4代中期型了;其整體性能,與俄羅斯的蘇27SM、中國的梟龍 Block2、殲10A,處于同一檔次。
![]()
不過,這種性能,在空戰能力方面,與4.5代的蘇35,還是有些不小的差距的。比如,蘇35的“雪豹E”雷達,雖然號稱的最大探測距離400公里的說法,只是一個小角度、凝視狀態下的數據,但正常狀態下,對典型戰機目標,最大探測距離,還是能夠達到200公里的。200公里與不到100公里,完全不一個檔次。
![]()
雖然有人稱,蘇35的雷達只是無源相控陣雷達,與殲10C、殲16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相比,在抗干擾能力、精度方面有著明顯的差距。但其好歹也是比較新的相控陣雷達,比AN/APG-66那種平面縫隙陣雷達(簡稱平板),還是要先進不少的。
![]()
在發動機方面,蘇35使用的是推力比AL-31F更大的發動機117S,最大加力推力14.5噸;而且還是矢量噴口。當然,蘇35機體也不輕,所以這里我們也不強調這一點。
在空戰武器方面,俄羅斯R-77的新改型,最大射程也達到了110公里。雖然俄羅斯的數據有些虛標,不過達到90公里左右還是可以的。而且,俄羅斯還有一款射程達到200公里以上的遠程空空導彈R-37M,這個威脅還是比較大的。
![]()
所以,這里的一個關鍵,就看北約舍不舍得給烏克蘭的F-16A/B改進型,提供比較新的AIM-120C7和AIM-9X空空導彈了。如果提供了,那么F-16A/B在空戰武器上還能與蘇35各具優勢。只是,以F-16A/B那雷達的性能,AIM-120C7有些浪費了。而且,俄羅斯正在交付的最新的R-77M導彈,最大射程號稱達到了150公里左右。當然,這個數量還比較少。
![]()
前面有人說,F-16A/B靠體系,但烏克蘭恰恰缺乏關鍵的空戰體系——比如預警機,先進的、大型的電子戰機等。而俄羅斯的A-50預警機,有人嫌起老舊——老也比沒有強多了。而且,A-50可是80年代中期服役的,比F-16A/B還新的機型。并且,這些年,俄羅斯已經將其升級為了A-50U。
![]()
在戰機數量上,竟然有人質疑“俄羅斯有上千架戰機”的說法,認為這是不懂軍事——恐怕恰恰相反,懂軍事的都知道俄羅斯目前還算世界第2/3軍事強國;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相對于英法德日這些中等軍事強國,俄羅斯的“大架子”還是有的。
既然目標是烏粉或者美粉,這里我就借用下美方高級將領馬克·米利的說法:
![]()
米利稱,援烏的F-16不是法寶,因為俄羅斯有1000架4代機!
你看,這些人,要否認下米利的說法嗎?還是為了烏克蘭,一切不利的說法都是假的?還是我來質疑下吧——根據我的統計,俄羅斯目前的4代機的數量,大概在700架上下。說上千架的原因,是因為俄羅斯還有數量不少的蘇24和蘇25等型號。所以,那個烏粉啊,是不是因為不了解而無比自信呢。
![]()
一些人總是喊,在俄烏戰爭中,俄羅斯空軍防空壓制、對地攻擊方面表現多么多么差,那主要是因為俄羅斯在精確制導武器方面的缺乏以及訓練不足。所以俄空軍在中前期經常搞低空近距離攻擊,損失比較大——這種戰法已經落后了。但對地是對地,空優是空優,在空優方面,烏克蘭表現可不怎么樣,經常被俄方戰機擊落。
![]()
相對于俄羅斯120架蘇35、蘇57,以及大量的蘇27、30系列改進型,米格29/31改進型,如果烏克蘭一次只能得到30多架F-16,面對規模更大、整體性能更先進、體系更完善的俄羅斯空軍,烏方空軍將處于明顯的劣勢。而且,俄羅斯的地面防空能力更強;俄羅斯龐大的轟炸機群所掛載的巡航導彈,米格31所掛載的高超音速導彈,也容易將烏方的F-16摧毀在地面上。
![]()
不少人一直在提F-16曾經多么輝煌的戰績,如果實事求是的話,現在他們應該擔心,這次,F-16的“金身”,恐怕要破了。而后面,不排除北約援助更為先進的F-16C/D型號。只是,如果數量不足的話,空中形勢依然難以好。
其實身為中國人,出于不同的角度,偏向于支持俄羅斯也好,偏向于支持烏克蘭也好,都是正常的。只是,不要忘記了自己中國人的身份,也要注意從中方利益的角度去考慮。同時,不能太偏激,更不能為了支持烏克蘭,為了支持美西方,忘記了中方的利益;對不粉烏克蘭,不粉美西方的,各種攻擊和謾罵,那就極端了。
![]()
無論是中立也好,更支持俄羅斯也好,更支持烏克蘭也好,都要注意實事求是。如果不實事求是,只憑自身意愿,甚至是“信仰”來判斷優劣對錯、得失勝負——那又有什么用呢?我們大陸人,又不上戰場,連士氣的作用都起不到。具體結果,我們到時候看就是了。當然,如果一些所謂的烏粉,是臺方這邊來的,那就另說了。
作者:晨曦防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