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掘金醫美上游,不得不看的三個關鍵點:
一是,項目不能完全與國外企業對標。
二是,要擇機而動,觀察整個產業鏈的變化。
三是,隨時關注跨行業、跨學科的技術和材料的前沿進展。
本文為《大美界》原創
作者 | 張雨山
“醫美行業越來越火,特別是上游的部分優質標的更是被搶瘋了。”一位投資人表示,有的項目夸張到約創始人見一面都需要排上1個月時間的隊。甚至在某膠原蛋白企業年初的融資里,行業內頂級投資機構更是豪擲數十億,把該企業估值抬到了約200億,而當前這家企業一年的營收也不過15億左右。
醫美行業近年來有多受國內投資者的矚目?根據《大美界》不完全統計發現,從2021年迄今,超40家機構或個人投資了醫美相關企業,砸下上百億海量資金。
這場融資盛宴背后,囊括了小米、騰訊、高瓴、軟銀、IDG、高盛、梅花創投、真格基金、啟峰資本、云鋒基金、北極光創投等知名企業或機構。
其中,小米、騰訊、啟峰資本、北極光創投等更是多次出手投資醫美賽道。
![]()
圖片
這讓我們不禁要問,在投資人們這一年多以來的蜂擁下,烈火烹油的醫美行業究竟發生了怎樣的邏輯變化?
1
錢主要流向醫美上游,為什么?
誠然,醫美是一個持續高速增長的黃金賽道。
從市場規模看,根據德勤發布的《中國醫美市場趨勢洞察報告》數據顯示,我國醫美市場從2015年的648億元已增加至2019年的1769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8.7%,遠超全球醫美行業8.2%的平均增速,并預計2023年我國醫美市場規模將達到3115億元。
![]()
圖片
另據天眼查數據,2021年新增注冊醫美相關企業數量為3萬家,年度注冊增速高達50.9%。
市場火熱,自然吸引了眾多投資機構們的關注與布局,以及上百億的資金。從資金的流向上來看,醫美上游吸金最盛:在《大美界》統計的融資周期里,共有21家上游企業獲得融資,占整個賽道融資數的88%。
錢為什么都流向了上游?
原因自然是醫美上游在整個醫美產業鏈中長期占據著絕對優勢,高利潤、高回報,也是其在發展中的醒目標簽。
以“女人的茅臺”玻尿酸為例,在該細分領域上就集聚了愛美客、華熙生物、昊海生科三家上市公司,三家企業的平均毛利率高達80%以上,堪稱賺錢利器。
另外,我國醫美市場還處在需求暴增,但供給略顯不足的局面。目前我國醫美市場不到5%的市場滲透率,與韓國的20.2%、美國的16.6%的數據相比,醫美的消費市場至少存在三倍以上的增長空間,而這些海量的醫美需求需要更多樣化的產品線來滿足。
而正是基于上述原因,資本越來越傾向投資醫美上游企業。所以可以看到,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融資上億的醫美企業有9家,而除了聯合麗格和探馬SCRM外,另外7家都為上游企業。
能夠讓資本真金白銀押注,除了身處上游這一因素外,這些企業還憑什么呢?
2
這7家醫美企業單筆融資過億,憑什么?
這一年多來,單筆融資上億的企業有巨子生物、梅曄生物、長春圣博瑪、AMIRO宗匠科技、雅光醫療、福瑞達生物、亨瑞生物7家企業。
從分布上看,巨子生物、亨瑞生物主要聚集在膠原蛋白領域,二者基于合成生物學技術、生物發酵技術和創新材料,建立了從原料到醫療產品、功能性護膚品、醫療美容全產業鏈業務體系。
從行業發展視角看,在2021年到2022年,膠原蛋白可謂處在風口上,巨子生物可以說是這一風口的代表企業,根據其5月遞交的招股書顯示,巨子生物在2001年率先研發類人膠原蛋白并實現規模化生產應用,2021年產能約10.9噸,是全球范圍內擁有最大重組膠原蛋白產能的企業之一。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多位行業人士告訴《大美界》,巨子生物目前有意無意弱化了關于膠原蛋白美容價值的概念,而聚焦于合成生物學標簽,這是當下一級市場最炙手可熱的概念,也是醫用敷料原料開發的趨勢所在。
“技術型平臺才是兩家企業獲得融資的關鍵所在。”一位參與了其中一家企業融資的投資人表示。
另外的原因在于,膠原蛋白領域仍存在一定商業化的瓶頸,入局企業在研發投入上的不足也是后續能否撐起盈利能力的關鍵所在。
![]()
圖片
長春圣博瑪主要切入的是再生類注射劑,該企業的“聚乳酸面部填充劑”獲批,成為我國獲批的第一款三類醫療器械資質的“童顏針”。作為膠原蛋白增生劑,“童顏針”可用于改善皺紋、增加彈性、緊致、提升,市場潛力不錯。
截至當下,國內已獲批三款三類醫療器械的膠原可再生注射劑產品,除了圣博瑪的“童顏針”,其余兩款產品為華東醫藥代理的少女針和愛美客旗下的“含左旋乳酸-乙二醇共聚物微球的交聯透明質酸鈉凝膠” ,可見細分賽道三類證產品供給相對有限。
福瑞達生物、梅曄生物的業務則聚焦于透明質酸鈉(俗稱“玻尿酸”)領域。福瑞達生物與華熙生物路徑相似,除了原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等業務外,目前還打造了專研玻尿酸護膚的“頤蓮”、微生態科學護膚的“璦爾博士”等11個品牌。
梅曄生物方面,旗下凌博士品牌采取了全分子量玻尿酸Gaussian HA,其整合了酶工程切割、梯度光熱處理及低溫干燥等技術,由大、中、小、寡聚分子按黃金比例構成,能深層滲透皮膚,提升智能保濕、抗炎及細胞保護等功能。
當然,盡管玻尿酸賽道目前已有三巨頭把持,但行業仍處在高速發展期,后來者仍有機會,這是資本愿意持續布局的原因所在。
雅光醫療、AMIRO宗匠科技2家企業皆屬于設備器械類。
雅光醫療關注輕醫美設備,其推出了“水嬰肌”系列產品,該類儀器是一款非侵入式無創經皮給藥醫療設備,屬II類醫療器械,也是獲得NMPA注冊證的無創經皮給藥系統。該設備是通過在皮膚上施加中頻脈沖,使角質層結構發生暫時性紊亂,產生可逆的“電孔道”,實現藥物導入。
AMIRO宗匠科技主要產品有家用美容儀,瞄準中高端女性。從行業的情況看,美容儀可以分成五類,分別是超聲類、微電流類、射頻類、光譜類、注氧類。
具體來說,超聲類主要為用戶進行面部的清潔滋養;微電流能夠擴張肌肉纖維張力,從而達到提拉的效果;射頻類則是刺激真皮層的成纖維細胞,以此促進膠原蛋白的再生;光譜類的作用是撫平細紋、保持肌膚活力;注氧類能刺激干細胞生長分裂,加速傷口愈合、炎癥恢復等。AMIRO宗匠科技已推出首款射頻儀,其在產品宣傳中強調為“Z世代的第一臺美容儀器”。
總結來說,醫美上游吸金能力強勁,且呈現多點開花的局面。其中,再生類注射劑、膠原蛋白、玻尿酸仍是資本看好的香餑餑,美容儀器也因其消費屬性受到青睞。
3
掘金醫美上游,需注意三個關鍵點
風光的醫美上游,也不是一投一個準。從行業過往的案例看,投資回報不足的項目也很多。對此,在《大美界》看來,當下若想在醫美上游掘金,有三個關鍵點需要注意。
一是,項目不能完全與國外企業對標。
盡管醫美上游企業做大后業務是向全球化鋪展,但大多數企業的市場份額仍然聚集在國內,所以不能完全以醫美市場發展程度較高的國外市場作為參考依據,畢竟中國醫美消費者的年齡結構,需求偏好,對產品的受教育和接受程度都與海外市場存在差異。
以肉毒素和玻尿酸為例,在國外市場,國際美容整形外科學會(ISAPS)發布的美容整形手術年度全球調查顯示,2019年數量占據前五位的非手術美容項目則分別是肉毒桿菌毒素、透明質酸(玻尿酸)、脫毛、非手術減脂和光子嫩膚。但在國內市場,玻尿酸才是非手術醫美項目中的第一大項目。
二是,要擇機而動,觀察整個產業鏈的變化。
雖然醫美上游與醫美下游的投資邏輯有很大不同,但二者是相互影響且共生的關系。
受近兩年疫情影響,醫美下游機構的盈利情況愈發嚴峻,盡管一直以來整個醫美產業鏈都是上游占據明顯優勢地位,但受下游需求減少影響,上游企業的業務開展也受到了一定波及。
因此,在選擇標的時,要關注醫美上游企業團隊是否有全產業鏈意識,以及如何做業務調整。
三是,隨時關注跨行業、跨學科的技術和材料的前沿進展。
以填充材料為例,傳統材料大概有兩類,一類是諸如硅膠、膨體這種可提前制備的假體材料,以及注射型的填充材料,像玻尿酸、液體石蠟、牛或豬的動物膠原、其他混合來源的軟組織等;另一類是諸如自體脂肪這種不可提前制備的填充材料。這些材料與人體的相容性較差,且不穩定。
而目前有新型生物材料正被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教授研發,其與人體的脂肪組織很像,但不會與使用者的本體發生排異反應,目前已有資本方在關注。
可以預見,接下來醫美行業仍將有大量的投資集中于上游。另外,隨著監管政策的趨嚴,醫美中下游也會越來越規范,這勢必帶動行業上游市場的擴容。
在這個過程中,保持對技術及效果的追求,將是醫美行業持續向好發展的驅動力。
圖片
——END——
醫美行業交流群
圖片
掃碼添加群助,實名入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