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監管的演進趨勢來看,未來一定是愈發趨嚴,醫美行業必需走內生發展之路,變得更加規范化與專業化。
在層出不窮的監管政策下,《大美界》認為醫美行業未來發展三大趨勢:
趨勢1:在監管重拳下,越來越多的違法違規醫美機構將出清,正規機構憑借著更好的治理體系更易凸顯。
趨勢2:醫生個人品牌越來越重要,通過打造醫生IP將成為醫美機構脫穎而出的支點。
趨勢3:醫美直播、醫美培訓、醫美渠道等各鏈條各環節正在變得專業化,且都有足夠的市場空間和機會。
本文為《大美界》原創
作者 | 李雪穎
2022年的春天剛來,天氣正逐步回暖,一個監管政策的落地讓醫美行業“大地震”。
近日,行業內瘋傳一份上海市《關于開展醫療美容市場專項檢查的通知》(滬藥監業〔2022〕29號)的文件。從文件內容來看,此次的監管史無前例,如同一枚重磅炸彈落在醫美行業。
根據文件要求,此次專項檢查與以往整治黑醫美不同,重點放在打擊違法違規的經營行為,其中包括藥品、醫療器械和廣告等各項業務。
也就是說,在上海市注冊的合法醫美機構正式被納入到監管重拳之中。這意味著政策監管再次縱深,所有醫美主體的一切違法違規行為都將被整治。
上海是醫美監管的風向標。自2017年國家政策面關注到醫美行業并進行整治以來,上海的監管便持續跟進,且是各地中執行最嚴的城市。
1
上海率先“引爆” 史上最嚴監管
近年來,有關醫美的監管政策層出不窮。
無論是對醫療美容廣告的規范,還是對非法醫療美容服務行為的打擊,亦或是出臺相關醫美醫生和機構的管理辦法,政策的核心大方向一直是:對非法醫美進行整頓與治理。
為什么?因為行業發展快中帶亂。
自2013年以來我國醫美行業狂飆突進,2018年,我國躋身為全球第二大醫美市場,占全球醫美服務市場約13.5%的市場份額。2019年中國醫美市場行業規模達到了1769億元,同比增長22%,醫美用戶達到1367.2萬人。
預計2023年中國醫美用戶將達到2548.3萬人。
在醫美行業蒙眼狂奔的背后,各種打著醫美擦邊球的風險與隱患也是肆意滋生。根據央視網的披露,非法醫美機構占醫美行業的88%,非法醫美從業者超十萬,非法醫美場所90%以上的設備都是假貨。更觸目驚心的是,每年非法黑醫美致死致殘達到了10萬人左右。
針對這些行業亂象,2017年以來,從國家層面到地方政府,皆頻頻出臺政策以對黑醫美進行打擊。在新冠疫情爆發初期,國家衛健委等八部委也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長沙、蘭州、保定等各個城市紛紛跟進響應。
而縱觀2021年的醫美整治活動,除了國家衛健委等部委持續推動的專項整治工作外,市場監管總局也正式發布了史上最嚴的醫美廣告監管文件《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自此,廣告、資質、服務等環節皆有政策出臺,醫美行業進入全面監管時代。
但這些監管措施,主要集中在黑醫美,即非正規機構和非正規醫生上。
此次上海市的專項檢查直接將合法醫美機構劃入,方向聚焦在違法違規的經營行為上,表明監管已經開始邁入新的階段,且比以往更加縱深,也更加落地。
![]()
![]()
從檢查要求中可以看到,藥品的資質成為了此次上海市重點檢查目標,并附有明確的處理意見。
值得注意的是,表面麻醉藥物是重中之重。這是在于,大多醫美致死事件里,都源于麻醉。根據遠川研究所的數據,在公立醫院,麻醉死亡率為十萬分之一,然而在民營醫美機構,麻醉死亡率遠高于此,所以對于毒麻藥品的管控必嚴抓。
另外,本次還強調了供貨方資質和進貨驗收記錄,特別是進貨驗收記錄是很多中小醫美服務機構管理還不完善的關鍵點。
![]()
在具體的設備耗材方面,此次檢查也列了詳細清單,細致到了產品類型和品牌型號。
不僅如此,此次檢查還劍指供應商,直接溯源到源頭。文件中提到,對經營、使用未經注冊醫療器械的醫療美容機構進行立案查處,并追溯相應產品的供應商。對開展生活美容業務的企業,發現其使用未經注冊的醫療器械的,重點對相應產品的供應商進行追溯。也就是說,除了監管下游,也會順帶監管藥械生產的上游和流通環節。
針對醫療美容及生活美容的廣告監管更是無死角:從線下的廣告牌、易拉寶、顯示屏、宣傳冊等各類物料到線上的官網、微薄、小程序、抖音等各個渠道實現了全方位覆蓋。要知道,當下醫美服務機構絕大多數的客流都來自營銷和廣告。
![]()
不難發現,此次上海市的專項檢查足夠落地。《大美界》在與多位行業人士探討后發現,過往盡管政策一直在抓緊力度嚴打違法違規的醫美行為,但由于機構多而亂,難根治。
“正規機構里其實也有違法違規的行為,由于涉及的事項太多,檢查很難。在這個里面,服務機構資質的認定是相對簡單的,一查一個準,所以此前主要還是對無資質的黑醫美進行管理。而正規機構的監管,一般情況下是求美者受到傷害并投訴后才容易發現線索,往往都是事后補救了。”一位醫美行業從業者對《大美界》表示。
從黑醫美到正規機構,所有違法違規行為都將被整治,這預示著醫美行業邁向精細化監管時代,所有從業者都被套上了“緊箍咒”。
2
行業亂象該如何“凈化”?
不夸張地說,上海是醫美監管的風向標。
自2017年國家政策面關注到醫美行業并進行整治以來,上海的監管便持續跟進,且是各地中執行最嚴的。
《大美界》根據上海市衛健委、上海市藥監局、上海市市監局等權威官網梳理發現,從2019年開始,上海市在醫美監管方面不斷推進:資質審核、宣傳推廣、醫美貸、藥械使用、醫師管理等成為了上海市每年監管不斷拓展的內容,既有廣度(實現了醫美各個環節的重點監察),也有深度(從非法醫美到正規機構皆納入監管體系中)。
![]()
有意思的是,上海法院還于2020年發布了首份涉醫療美容糾紛案件的白皮書,對醫美糾紛案件的審理概況及特點進行了梳理。這一份白皮書的推出,對醫美行業的糾紛案件的法律維權帶來了重要參考。
![]()
就在2月18日,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39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上海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修訂案。相比一審稿,最終通過的條例新增一條規定,“未經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同意,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醫療美容服務”。
在處罰力度上,上海也不手軟。在2021年醫美檢查專項行動中,上海全市出動了衛生監督人員2289人次,對本市7694家生活美容場所、873家醫療美容機構以及1860家賓館、旅店、會所等其他場所進行了排摸和監督檢查,共作出責令改正通知書141份。其中,一家機構因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而展開醫美業務被罰了400萬。
![]()
△《大美界》梳理制作
可以看到,上海市仍在持續推動醫美行業的監管,并不斷延展到各類服務主體和人群。這其實與上海的醫美行業發展不無關系。有數據顯示,目前國內醫美市場規模前十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成都、廣州、重慶、深圳、杭州、南京、西安、青島,上海醫美市場規模位居全國第二。 正是在整個醫美市場“蛋糕”做大的過程中,引導行業良性規范發展就顯得尤為必要。 一位長期關注消費醫療的一級市場的投資人告訴《大美界》:“從全國各地來看,經濟水平越高的城市,醫美的發展也越好,對行業監管的需求也越迫切。因此這些地方取得的監管經驗,能給到其他城市在醫美的治理上以參考。” 不過,對于醫美行業的“凈化”除了嚴厲的監管外,也需要行業生態的完善。 目前醫美行業已經在積極行動,作為行業協會,中國整形美容協會與中上游企業和下游的醫美平臺等合作,通過組織相關活動加強對行業自律的宣傳。2020年5月,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發起了醫美行業自律行動,并在持續進行。 平臺企業的布局在整個醫美鏈條上也十分重要,原因在于作為鏈接廠商機構與求美者之間的橋梁,平臺企業能夠減少信息差,并在廣告、資質、服務等多個環節進行把控。包括阿里、小紅書、美團、新氧等在內的平臺企業皆在展開一輪又一輪的審查。比如近期小紅書便宣布,從2月17日起,小紅書將分批次取消包括醫美機構、醫美平臺和醫美服務商等在內的共計216家私立機構的認證。
![]()
醫美亂象跟醫生正規軍的稀缺性有非常大關系。 因此,醫美人才培養機制的健全也很關鍵,優秀的醫生資源才是醫美行業的核心。在去年,教育部提出,要鼓勵有條件的學位授予單位可根據自身發展和社會需求在臨床醫學等一級學科下自主設置美容醫學相關二級學科。這對醫美人才培養開啟了新的渠道,尤其是對于年輕醫生來說,醫美專業走進大學,為他們提供了新的機會。 綜上,隨著監管的推進和以協會和醫美機構為代表的行業自律行動的開展,頭部平臺型企業的推動和布局,醫美醫生人才培養機制的完善,一個更加良性的醫美生態正在逐步構建。
3
監管重拳之下醫美行業未來如何發展?
從監管的演進趨勢來看,未來一定是愈發趨嚴,醫美行業必須走內生發展之路,變得規范化與專業化。 “核心還是要回到醫美服務機構自身的規范化與運營能力上。對于服務方來說,大致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要在人才、技術、產品、服務等方面進一步提升能力和規范標準;二是進行信息化體系建設,從而提高經營效率。”一位投資人表示。 針對醫美行業未來的發展,《大美界》認為醫美行業有三大趨勢值得注意。 趨勢一:在監管重拳下,越來越多的違法違規醫美機構將出清,頭部機構憑借著更好的治理體系,將吸引到更多的求美者。 醫美作為長坡厚雪的消費升級賽道,在需求側仍處上升期,當下面臨的問題在于求美者辨別產品和機構的成本較高,因此供給側的改善將有利于合法合規機構和正規產品站穩市場,以及繼續擴大市場份額,從而起到良幣驅逐劣幣的作用。 趨勢二:醫生個人品牌越來越重要,通過打造醫生IP將成為醫美機構脫穎而出的支點。 醫美服務機構核心難題在于獲客成本居高不下,因此不得不各處打廣告,但有流量,難有存量。若一個機構有1~2個明星醫生,將能增大用戶粘性。 趨勢三:醫美行業的生態體系會更加完善。醫美直播、醫美培訓、醫美渠道等各鏈條各環節正在變得專業化,且都有足夠的市場空間和機會。 隨著醫美市場不斷擴容,醫美產業鏈持續延伸,例如光是醫美營銷就可以誕生醫美SaaS、醫美直播等細分賽道。 縱觀行業的發展歷程,醫美緣起于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外科醫生為大量畸形病變、組織缺損的傷員進行醫療整形的義舉,它本身就包含著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當下,醫美又成為提升人們體貌的方式。 因此,讓醫美回歸醫療本質將成為接下來行業發展的主旋律。而隨著行業生態逐步完善,各個參與方自律加強,政策監管號角持續吹響,醫美行業將邁入新的軌道和階段。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