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要持續發展、不斷成長,看上去越來越難,實際上卻越來越簡單了。因為中國正進入一個講究好服務、好品質的新時代。雍禾醫療要做的,就是堅守初心、誠信服務、提升品質、恪守正道。”
——雍禾醫療董事長、執行董事及首席執行官 張玉
本文為《大美界》原創作者 | 劉輝
十六年之后,張玉依然記得那個惆悵的夜晚,他獨坐在出租屋里喝悶酒。那天,雍禾醫療的第一臺手術意外“泡湯”了。
如今,雍禾醫療已完成30萬+臺手術,累計服務600萬+發友,運營53家直營連鎖醫療機構、擁有1200+醫護人員。 雍禾醫療的業務鏈條也延長:除了植發一哥品牌“雍禾植發”,還有一眾“兄弟姐妹”——固發養發品牌“史云遜”、專業女性美學植發品牌“雍禾發之初”、假發品牌“哈發達”······ 2021年雍禾醫療實現大跨越,于12月13日,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成為“中國植發第一股”。
![]()
而這一切的肇始,卻源自十八年前。
1
白手起家
2003年,18歲的少年張玉,坐著綠皮火車,離開安徽宿州老家,來到京城闖天下。 雍禾的一切,都源于這個勇敢的開始。 誰也料想不到,這個看似懵懂的少年,有朝一日會成為中國的“植發之王”。
那時候,年紀輕輕的張玉赤手空拳。他一沒有社會資源,二沒有工作經驗,有的只是年輕人一往無前的銳氣,以及不辭勞苦的堅毅。 最初,張玉只能到一家媒體跑醫療廣告。別人手頭有客戶,他手上一無所有;別人隨便跑兩家醫院就賺夠了,他卻要玩命地跑5家、跑10家,跑得比別人更多、更遠;別人只敢到民營醫院碰運氣,他卻初生牛犢不怕虎,協和、八大處這樣的公立醫院也敢闖…… 什么都不會,什么都不懂。
但就靠著勤奮與悟性,張玉愣是干成了行業“金領”。 然而2005年,伴隨百度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中國互聯網迎來“搜索元年”,平面廣告業的天——變了。
極少有人能預見未來變局,但張玉卻憑借他敏銳的商業嗅覺感知到:平面廣告業,正迎來搖搖欲墜的未來。 今后怎么辦?張玉咬牙做出了一個關鍵決斷:創業! 可選什么項目呢?張玉同樣很迷茫。 恰在此時,一位廣告客戶的叮囑,引起了張玉的注意。他要求張玉把整形廣告停了,但植發廣告——不能停。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這會不會是創業的突破口呢? 于是,張玉開始關注起植發。他仔細考察后發現,植發是一種很辛苦的手術。對醫生來說,整形只花30分鐘,植發卻要10小時,又苦又累又不賺錢,醫生都不樂意做植發。 張玉卻不這么想。正所謂人爭我避、人棄我取,別人不做我來做,這樣創業才有機會。
多年之后,無數人夸贊張玉“有膽魄”“有眼光”時,他卻誠懇地表示,自己純屬“誤打誤撞”。 很快,張玉與一位植發醫生一拍即合:醫生負責醫療,張玉負責運營。 雍禾的歷史,由此從北京雍和宮旁一家不起眼的小診所開始。 萬事開頭難。
好不容易,張玉聯系到了第一位患者,談妥手術費8500。他興奮不已,馬上通知醫生做手術。 但電話那頭,醫生卻無奈地表示:今天實在抽不出時間,做不了。 多年之后,張玉依然記得那個惆悵的夜晚,他只能獨坐在出租屋里喝悶酒,感慨自己的無能為力和世事的艱辛無常。 真入了行才知道,類似的事情可不少。
當時植發的患者并不多,要么熟人推薦,要么懵懂尋來。可一看到雍禾又小又破的診所,多少人猶豫再三,最終離去;多少人拔腿就跑,再也沒有回來。眼睜睜地看著患者流失,張玉的心情可想而知。 換作一般人,這個業不創也罷。 但張玉卻一邊打工,一邊咬牙堅持下來。
與此同時,他還給雍禾立下一個質樸的規矩: 不蒙人,不騙人,要實在。
![]()
那時候,一臺植發手術就價值一兩萬,同行瘋了一樣搶患者;“要實在”的張玉,卻因為患者篩檢有問題、手術有風險,木訥地將患者拒之門外。
為了多掙錢,有人挖空心思虛報毛囊,反正患者數不過來;“不蒙人”的張玉,卻移植多少是多少,算多了還要退還手術費。 多年之后,有人問張玉:為什么在生存都成問題的時候,還這么耿直?農村出身、自帶質樸的張玉,說出的答案出人意料。
“忽悠人也是一種本事,我們主要沒那個本事。”張玉說。 日久天長,植發論壇上的發友對雍禾有了定位:雖然又小又破,但待人非常實在。這些接地氣的真實評價,終于讓走進雍禾的患者不再拔腿就跑,而是源源不斷。
同時,張玉也第一次感悟到: 實在,有時也會成為一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但即便如此,“實在”的雍禾依然成長緩慢。公司的未來究竟在哪里?張玉苦苦思索,四處尋找出路。 誰也沒想到,希望的曙光,竟然在大洋的彼岸漸漸亮起。
2
FUE“第一戰”
早些年,敢于躺平在植發手術臺上的,都堪稱真的猛士,因為他不但要直面脫發人生,還要面對“FUT植發術”的淋漓鮮血。 它需要先從后腦切下一條頭皮,再提取毛囊、縫合頭皮、種植毛囊。后腦部也免不了會留疤痕。 直到美國人發明了突破性的“FUE植發術”。
FUE采用微型鉆孔器提取毛囊,不開刀、痛感低、愈合快,且完美規避了FUT有疤痕的缺陷。 很快,張玉在網上看到了FUE。他預感到,FUE將在植發業掀起一場革命,雍禾必須盡快引進。 但當時,雍禾只是一家寂寂無名的小機構,既沒有資金、又沒有渠道,怎么引進?
偶然間,張玉遇到了一位暑假到雍禾做植發的赴美留學生。 雖是萍水相逢,張玉卻決定將幾十萬現金托付給他,從美國買回了一批寶貴的FUE醫療器械和技術資料。 對普通人來說,這樣的托付難以理喻。畢竟,熟人都有可能借錢不還;更何況,這筆錢幾乎是當年張玉的全部身家。
如果這位留學生把錢卷走,張玉只能望洋興嘆,今天的雍禾也將不復存在。 張玉卻不這樣看待世道人心:“發友選擇到雍禾來,就是選擇了相信我們,托付了身家性命。所以,我們更信任我們的發友。”
器械和資料到了手,醫生們照貓畫虎卻“沒感覺”。 為了找感覺,張玉干脆剃光了頭,讓醫生拿自己搞“試驗”。 有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勁頭,加上醫生反反復復試驗了大半年,終于,雍禾的FUE技藝大成。
![]()
這個消息,很快引起了發友網論壇版主“城cheng”的注意。
在當年,“城cheng”堪稱“植發狂人”。他在鐵路系統工作,為了治脫發,他坐火車跑遍了中國大江南北的植發醫院,對效果卻始終不滿意。 這一次,他聽說雍禾有了FUE,二話不說到北京,配合雍禾醫師鏖戰16小時,終于大功告成。
這是令雍禾揚名立萬的“FUE第一戰”。 但張玉萬萬沒想到,這場手術,卻差點讓雍禾遭遇滅頂之災。 等到“城cheng”的頭發長成之時,興奮地在論壇發文慶祝。這等于向所有人宣告,雍禾的FUE手術大獲成功。 發友無比激動,雍禾人氣陡升。 突
然,有位叫“小龍女”的網友卻開始揭露“真相”:她言之鑿鑿地聲稱,自己是剛從雍禾離職的醫生,雍禾根本沒有FUE;“城cheng”是雍禾雇傭的水軍,大家千萬不要上當。 轉瞬之間,輿情反轉,發友們紛紛譴責“雍禾是騙子”,一時惡評如潮。 整整20天,雍禾門可羅雀,一臺手術都接不到。
直到多年之后,張玉才知道,這位“小龍女”,竟是一位行業大佬。他眼見著雍禾掌握了FUE,難掩心中的恐懼與嫉妒,便四處散播謠言,企圖將雍禾扼殺在搖籃里。 當時,雍禾的狀況確實岌岌可危。再這樣下去,很可能關門大吉。
關鍵時刻,“城cheng”在論壇上據理力爭、坦言真相。這位軍人出身的血性漢子放出豪言:為自證清白,他愿意接受任何發友的當面檢驗。哪怕“千里送人頭”,他也絲毫不畏懼。 誰也沒想到,將信將疑的發友們主動蜂擁而來,親眼證實了“城cheng”所言不虛。
張玉更沒想到,見證了FUE效果的發友們,轉身開始奔赴雍禾。 更戲劇性的是,雍禾從門可羅雀,突然又變得門庭若市。醫護人員不得不開始加班加點,一口氣把20天的虧空全補了回來。 向死而生的雍禾,徹底火了。 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
誰也沒想到,當年主動挑起“小龍女事件”的行業大佬,今天已在植發行業徹底消失。回顧起這件轟動一時的往事,“小龍女”留下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如果你沒有把握一次性把雍禾搞死,就千萬不要去成就它。”
3
為行業培養植發醫生
闖過了FUE的激流險灘,雍禾并沒有迎來新的坦途,卻開始遭遇新的瓶頸。 2010年,當雍禾正式開啟連鎖化經營時,張玉突然發現,企業的最大困境,既不是營銷、也不是技術,而是醫療人才短缺。 當時,植發行業里正規醫生極其稀缺。
患者通常只盯著大夫,團隊要看醫生臉色行事,連老板也不例外。作為一家小機構,雍禾一邊引進技術、搭建團隊、建立標準,一邊只能“掏心掏肺”地對醫生好。 可時不時的,免不了“孔雀東南飛”。 雍禾的醫生又跑了,同行都在看笑話。而他們卻有一套更“機智”的策略:只培養護士,不培養醫生。 這么干,行不行? 有啥不行的?讓護士干醫生的活唄!有些機構,現在還這么干。
但在張玉看來,當然不行!“三天大夫”“影子醫生”就這么來的,不但欺騙患者,而且違規違法。 一方面,植發醫生這么缺;一方面,正規機構卻不培養醫生。長此以往,行業怎么發展? 困頓之中,張玉一邊苦苦思索,一邊下定決心:雍禾要反其道行之,通過打造一種模式、一套標準、一個體系,大量培養植發醫生,滿足雍禾和行業發展的需要。
這個想法,與業內“主流”的經營思想其實是“背道而馳”的,短期也是不合理、不劃算的。畢竟在當時,雍禾只是一家剛站穩腳跟的小機構,論體量、論實力、論責任,都排不上號。 但長期看,這種做法卻是最遠見卓識、最具增長潛力的,對雍禾和行業發展都將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格局大,雖遠亦至;格局小,雖近亦阻。 既然是對的事,張玉決定,干起來再說。 于是2011年,雍禾植發技術研究院正式成立,承擔起建立植發醫生培訓體系的重任。 多年之后,人們才會發現,這座研究院,將成為中國植發行業的“黃埔軍校”。 想要從這座“黃埔軍校”中畢業,并不容易。
首先,雍禾只招收“具有相關執業經驗”的“注冊醫生”,醫護人員的資質必須合規。 接著,醫生至少要接受4~6個月的系統培訓。也就是說,要從毛發移植理論入門開始,經過模擬演練、手術觀摩、手術助理等多個階段的磨礪。 最后,只有通過理論、實踐兩方面的考核,才能在老醫生的指導下開始臨床。 這意味著,在大半年的時間里,新醫生只能培訓、無法產出,成本全要由雍禾承擔。
在植發行業里,沒有誰像張玉這樣,肯花這么大的代價、下這么深的功夫的。 時間是最好的試金石,十年如一日做對的事,讓平凡的雍禾開始變得不平凡。 2021年,當同行依然被醫生稀缺的問題困擾時,雍禾卻憑一己之力,建立了一支由1200多人組成的、業內規模最大的專業醫護團隊,包括246名注冊醫生、919名注冊護士。
![]()
其中,雍禾的執業醫生,平均擁有5年經驗;執業護士,平均擁有3年經驗。
截止2020年,不論是總營收還是市占率,不論是注冊醫生人數還是就診患者人數,雍禾全部位居行業第一。 時至今日,同行依然在挖角,雍禾卻始終在培養。 而張玉的目光,也變得越來越長遠: “我們的醫生,表面上是為雍禾培養的,實際上也是為行業培養的,在植發行業里,合規的醫生能多一點,不合規的醫生就會少一點,不管醫生走到哪里,對行業都是一件大好事。”張玉說。 放寬心胸,放大格局,不計較眼前的小得失,只盯緊未來的大趨勢。這既是雍禾的大棋局,也是張玉的真本事。
4
植發=醫療+服務
在中國植發行業,張玉不但創立了一家頭部企業,而且重新定義了行業的屬性,那就是: 植發=醫療+服務。 這個理念,源于張玉多年來與發友的親密互動。 有一次,一位發友做完手術要回老家,正好趕上張玉開車下班。他二話不說,捎上發友就要送去北京站。 在半路上,發友突然想買點北京土特產帶回家。
有了張玉這樣的熱心腸,哪能讓發友花錢?他買了一套全聚德烤鴨和冰糖葫蘆,發友歡天喜地帶回了家。 哪知道發友回老家后,對雍禾始終念念不忘,不但再三給張玉打電話表示感謝,而且還成了雍禾的“鐵桿粉絲”:只要親朋好友做植發,他千方百計要推薦到雍禾。 這件事讓張玉既意外,又感動。 很快,張玉立下個不成文的規矩:凡是外地發友到北京,術后統統送一套北京烤鴨、冰糖葫蘆當“隨手禮”。有一段時間,這幾乎成了北京雍禾的“發友福利”。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好說話。實際上,張玉曾碰到過不少麻煩事。 有一次,一位發友到雍禾做植發,效果很不錯,但他總感覺不完美,還想繼續做。實誠的雍禾醫生告訴他:你這樣的效果不錯了,不用再做,省點錢吧! 好心好意地說實話,沒想到把發友惹惱了。他覺得,雍禾既然已經做了,就應該做到讓他滿意為止,否則要索賠100萬。 有人覺得,這是訛詐。張玉卻覺得,這不過是發友的氣話。
他既不急也不惱,而是掰開了揉碎了,向發友解釋其中的道理。在張玉反復真誠的溝通下,雙方總算達成了一個折中協議:發友先回武漢養頭發,等武漢院部一開業,雍禾再給他免費做。 拎著烤鴨、糖葫蘆,這位發友高高興興地走了。 2011年,武漢院部一開業,這位發友就來了。但這次,他又改了主意,免費手術不做了,只想索賠100萬。不僅如此,他還放出狠話:強龍不壓地頭蛇,不賠錢,就要讓武漢雍禾關大門。 張玉哭笑不得,但他始終沒把這些唬人的話放心上。對這位發友,他始終耐心、和藹地表示:不管做保養、還是做手術,雍禾的大門,始終向您敞開。
一來二去沒結果,所有人都以為,這件事情就這么過去了。 誰也沒想到,2018年,張玉再次接到這位發友的電話。 時隔7年,這位發友再也不提索賠之事。這次聯系張玉,是因為有個朋友夸他植發手術的效果好,也想做手術。結果,他拍著胸脯打包票: 雍禾的老板,我熟啊!馬上幫你打電話,推薦你去雍禾做!
這個神奇的反轉,讓張玉切身感受到:人心都是肉長的,只要態度足夠真誠、服務足夠貼心,不論遇到怎樣的發友、經歷怎樣的曲折,最后依然是朋友。 小勝靠智,大勝靠德。但做企業,僅有個人之德是遠遠不夠的。怎樣才能將服務意識,滲透到每一個雍禾人的血液里,使之成為企業之德? 張玉認定:一定要全面提升雍禾的服務品質。
于是,為改善發友體驗,雍禾的院長、高管們挨個走進手術室,體驗手術全流程,把感受的不方便、不舒適、不滿意提出來,一條條來整改、落實。 比如: 發友渴了,能不能馬上送上一杯熱水?發友冷了,能不能立刻蓋上一條毛毯?發友緊張了、煩悶了,能不能播一段舒緩的音樂、一個輕松的笑話?發友趴累了,能不能開發出更舒適的臥床?做植發的全流程,能不能數字化、移動化、視頻化?讓發友術前便捷高效,術后后顧無憂?……
接著,張玉又借鑒五星級大酒店和大型連鎖超市的規范體系,制訂出了100多條服務細則,盡量將服務的細節標準化。 與此同時,雍禾的員工在服務過程中,還創造性地增加了更多人性化的服務項目。 比如,在有些雍禾院部: 發友化驗剛抽完血,一瓶牛奶馬上送到手里;發友到院部來做護理,忘記接放學的孩子,員工馬上派車接到院部;發友在家拆紗布不方便,打了一個求助電話,員工馬上自發上門服務;發友做檢測時,聽說他愛人今天過生日,員工馬上訂了一束鮮花,祝他愛人生日快樂;發友術后要結婚,員工馬上訂了一臺喜慶的臺燈送他,祝他新婚快樂。……
所有的努力,最終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希望發友只要到雍禾,就感到心情舒暢、身心愉快。 有人因此認為,雍禾正努力將自己打造為中國植發業的“海底撈”。
5
終結植發業“無標準”歷史
2021年7月,北京雍禾總部。 隨著雍禾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一眾券商、機構紛至沓來,除了探究這家即將成為“中國植發第一股”公司的業績為何能一路翻番,更希望了解雍禾究竟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核心技術?
但大庭廣眾之下,實誠的張玉一語驚人: “目前植發沒有什么高科技,世界通用的植發技術僅有FUT和FUE,雍禾也只有這兩種技術。” 這句大實話,讓所有投資機構大吃一驚。 有機構認為,這樣的大實話,會讓雍禾因缺乏高科技的“賣點”,失去炒作空間。
對此,張玉卻不以為意。在他看來,有些同行已經在“技術創新”上用力過猛,造成了諸多行業亂象,早就該以正視聽。 比如,正規的FUE,早就被一些機構花樣翻新、不斷“升級”,從2.0、3.0變成第8代、10代、18代…… 但總讓FUE“無性繁殖”,也不是辦法。 于是,有人又琢磨出BXXT、TXXP、3XXD等新名詞,搞出一堆神秘莫測的技術噱頭。 有人吹噓,自家的種植工具口徑小、創傷小、恢復快,是開創性的植發技術,卻閉口不提毛囊損傷大、種植成活率低的現實;有人吹噓怎么取怎么種,卻不將種植后的脫落換茬期告知發友……
最夸張的是,有機構一家就搞出17種植發技術,“創新能力”驚人。 這些偽技術、偽概念、偽宣傳,不但把發友繞得云山霧罩,也讓行業變得烏煙瘴氣。 所以,每當有人問起植發技術,張玉都會直言真相、戳破“畫皮”表示: 植發是一門很成熟的技術,沒什么了不得的高科技。那些所謂“新技術”,都是換湯不換藥。
為了給“技術包裝”祛魅,張玉除了不斷呼吁行業規范、透明,更在雍禾身體力行。在他看來,醫生的技藝和經驗、醫院的規范和透明,遠比所謂的“新技術”重要。 在張玉全力推動下,2010年,雍禾制定出中國第一部植發行業標準,對術前檢測、發型設計、術后恢復及護理等操作都進行了詳細規范,終結了植發業“無標準”的歷史。
直到2021年《毛發移植規范》“團體標準”發布前,這都是業內唯一能參考的行業標準。 2014年,雍禾再推“五大保障協議”,擊中了當時行業內發友植發“無承諾”、“無保障”的痛點。 “五大保障協議”白紙黑字地承諾:術前術后收費透明,手術預約金隨時可退,約定正規醫師完成關鍵步驟,毛囊成活率高于上一代,發友術后可到任何一家分院復診咨詢。
同年,雍禾首創“手術直播”,讓發友親屬能在手術室外全程查看手術進程,成為“透明植發”的先行者。
![]()
2019年,雍禾發布醫生“三透明承諾”,拒絕“影子醫生”、拒絕非法行醫、拒絕過度醫療。
2021年,雍禾再將“五大保障協議”升級為“5+5安心無憂保障”服務體系,打造出術前、術后全流程保障體系,成為保障發友權益、引領植發行業發展的重要舉措。
![]()
憑借在行業中出眾的規范化、透明性,雍禾才在2018年贏得中信產業基金青睞,獲得3億元注資;2021年12月13日,雍禾醫療成功上市,正式成為“植發第一股”。 有人卻認為,規范化、透明化什么的,根本算不上核心競爭力,這還不好模仿嗎? 可惜的是,行業里想模仿的不多,能做到的更少。畢竟,還有機構還沉浸在“技術創新”的迷夢里;有的機構則完全做不到規范化,所以干脆不搞透明化。 所以,張玉認為:“產品可以克隆,模式可以模仿,但企業的內在精神氣質無法復制。” 在這點上“發心很重要”。 懷抱著“更規范更透明”的發心,雍禾得以在智能技術、優化服務、產學研融合等方向上不斷創新。
比如,通過“毛管家”小程序上開發的“植發計算器”,方便發友化繁為簡,自我精準估算植發費用,明明白白消費。 又比如,雍禾正利用智能圖像識別、大數據算法等先進技術,研發智能毛囊檢測儀,以便為發友提供更精準的毛囊檢測報告,破解行業痛點。 更重要的是,如今雍禾的每臺手術,都開始推行“內部打分排名制”,就是為了督促醫護人員操作更規范,技藝更精進,質量再提高。
而懷抱著“更誠信更善良”的發心,張玉要求在招聘時就先看人品,目的就是希望雍禾人都能善良一點、憨厚一點、誠信一點。 而張玉對醫護人員的期望,更成了中國植發行業的一句名言:“我對大家所有的要求,就是希望你們能奉獻出美好的醫德。你們的醫德越好,我們的公司才會越好。”
資源或許會枯竭,但真正的企業文化卻會生生不息。 如今,很多人認為,雍禾成功上市后,一定會大干快上、逆勢擴張。 但展望毛發醫療產業千億級成長空間,張玉想的最多的,卻是在經濟下行壓力之下,如何讓步子更穩健一點,企業更規范一點,行業更透明一點。
![]()
新冠疫情的重重壓力下,經濟形勢越發艱難,但雍禾卻能保持逆勢成長。在張玉看來,取得這樣的成果并不奇怪。
張玉對《大美界》表示:“企業要持續發展、不斷成長,看上去越來越難,實際上卻越來越簡單了。因為中國正進入一個講究好服務、好品質的新時代。雍禾要做的,就是堅守初心、誠信服務、提升品質、恪守正道。” 而面對中國經濟未來持續增長的確定性,張玉認為,毛發醫療產業一定會迎來更廣闊、更光明的未來。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