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黃巖西街北小區的改造現場一片忙碌。新增的55個停車位已率先完成施工,工人們正抓緊推進新的電瓶車集中充電棚與休息連廊建設。待改造全部完工后,該小區的基礎設施配套將更完善,居住環境品質也將實現顯著提升。
![]()
“當前,我們正在推進休閑廊架、路面鋪裝以及電動自行車棚的施工,整體施工進度已達80%左右,預計11月底至12月初可完成全部工程。” 西街北小區現場施工負責人張波介紹。
![]()
據悉,西街北小區建成于2002年,隨著時間推移,因小區空間狹小、早期規劃滯后,“停車難”與“充電難”問題愈發突出,這也成為此次改造的重點任務。小區居民黃亞清說:“以前小區規劃的車位很少,停車高峰期找車位要花20多分鐘,還不一定能找到。改造后方便多了,5分鐘內基本都能找到車位,效率和時間成本都改善了不少。”
與以往“一刀切”的改造模式不同,此次黃巖創新采用“一小區一策”模式,聯合街道、社區及設計單位,通過入戶調研、組織居民議事會等方式,充分傾聽居民意見,針對不同小區的“痛點”問題制定個性化改造方案。
![]()
![]()
不僅聚焦于解決居民的“硬需求”,黃巖在謀劃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的過程中還注重提升居住舒適度。以迎春小區為例,該小區的改造更側重于“海綿城市”理念的落地與綠化景觀的升級。“目前小區路面改造已基本完成,新增的‘海綿城市’相關設施,能在下雨時像海綿一樣吸水、蓄水,有效緩解小區內澇問題。”迎春小區改造施工現場負責人張吉亨表示,與此同時,小區綠化帶也進行了升級,通過補種多種觀賞植物,為居民打造了更舒適的休閑環境。
今年以來,黃巖區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已全面鋪開,涉及東城街道、西城街道范圍內的西街北小區、迎春小區等9個小區,覆蓋2873戶居民、83棟樓棟,總建筑面積近38萬平方米。改造內容主要包括排水系統改造、房屋外立面修繕、景觀綠化提升、停車位優化、增設活動場所等,預計今年12月底全面完工。
![]()
![]()
來源:黃巖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