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核潛艇何時能下水?韓國防部給了個時間點)
? 文 觀察者網 陳思佳
上周,韓國總統李在明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會面時宣布,韓國有意建造核動力潛艇,請求美國提供核動力潛艇所需的燃料。特朗普表示,他已批準韓國建造核動力潛艇,美方將向韓國分享核動力推進技術,以幫助韓國海軍建造至少一艘核動力潛艇。
據韓聯社11月4日報道,韓國國防部官員估計,如果能夠通過與美國的磋商獲得核燃料,韓國自主研制的首艘核動力潛艇可在2030年代中后期下水。
李在明4日主持的國務會議上,韓國國防部資源管理室室長元鐘大報告稱,燃料供應是韓國建造核動力潛艇的最大難題,韓美有關燃料供應的磋商取得進展,為推進該項目創造了條件。
元鐘大稱:“韓國正著手掌握建造核動力潛艇所需的關鍵技術,包括核潛艇反應堆、武器系統等,并開展安全性驗證工作。在常規潛艇方面,韓國已具備世界一流的設計和建造能力。綜合迄今為止掌握的技術和國家力量,我們有能力自主建造核動力潛艇。”
他估計,如果韓國能夠通過與美國的磋商獲得核燃料,并在2020年代后期進入建造階段,韓國首艘核動力潛艇可在2030年代中后期下水。
元鐘大還補充說,韓國和美國的外交和國防部門將成立工作協商機制,對韓國獲取核動力潛艇燃料的問題進行具體磋商。
![]()
韓國海軍“申采浩”號常規潛艇資料圖 視覺中國
2021年,韓國在慶州甘浦邑動工建設“文武大王研究所”,用于開發“下一代小型反應堆”,預計將在今年內完工。該研究所的目標是開發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R),理論上,這種反應堆也可用于核動力潛艇。
韓聯社此前援引韓軍方人士稱:“潛艇艇體技術我們已全部掌握,只要放大尺寸即可。至于反應堆部分,韓國原子力研究院已進行了大量民用核反應堆研究,并研究了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R)系統,因此雖需時間,但并非不可行。”
韓國政府官員補充說:“將小型反應堆用于發電用途沒有問題,但若用于軍事目的,就必須得到美國的同意。”
關于美國是否會向韓國提供核動力潛艇的核燃料,以及韓國是否可以出于軍事目的進行鈾濃縮時,韓國國防部發言人3日表示,韓國和美國還需要進行更多討論。
盡管特朗普已宣布同意韓國建造核潛艇,但他并未披露美國具體會向韓國提供哪些幫助。美國軍事媒體“戰區”網站注意到,特朗普提到了“費城造船廠”,這很可能指的是韓國韓華集團收購的韓華費城造船廠,但該船廠從未生產過潛艇或核動力船只。
“戰區”網站指出,為了維護核動力潛艇,韓國海軍必須建設配套的基礎設施,并培養具備核反應堆操作和維護能力的專業人員,這些項目的成本和技術門檻都可能成為韓國核動力潛艇計劃的障礙。韓國能否推進相關計劃,取決于美國的參與程度,但美國造船業長年萎靡不振,能向韓國提供多少支持仍是個未知數。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殷曉陽認為,所謂“在費城建造核潛艇”的說法,缺乏工程基礎,是政治表演而非工業現實。美國政界正以“商業政治化”的方式運作防務議題,只要買家愿意簽下一筆“不可能的生意”,美國政府就會開出“此前不敢想象的條件”,然后雙方再討價還價。哪怕武器級核材料也被異化為黑箱交易,而這一趨勢正在削弱防擴散體系的嚴肅性。
此外,韓國的核動力潛艇計劃還可能引發地緣政治問題。李在明10月29日向特朗普提出請求時,特別提到了中國,聲稱韓國的常規潛艇“難以追蹤中國和朝鮮潛艇”。
韓國《每日經濟》稱,本次韓國在宣布特定武器計劃時,明確提及除朝鮮之外的特定國家,是一種極其罕見的表態。這表明李在明政府有意在承擔一定代價的基礎上,加入美國所謂“制衡中國”的活動。
此后,韓國政府試圖為李在明的言論降調。11月3日,韓國總統秘書室室長姜勛植表示,韓國尋求建造核動力潛艇不是為了助長“軍備競賽”,韓方已向中國和美國保證,建造核潛艇是為了“應對朝鮮的核潛艇計劃”。
分析人士警告稱,韓國的決定可能對中韓關系產生負面影響。韓國慶熙大學教授朱宰佑表示,韓國2016年決定部署美國的“薩德”反導系統時,中韓關系遭到嚴重破壞,“‘薩德’問題仍然是兩國關系的障礙。因此韓國計劃建造核動力潛艇,可能進一步加劇與中國之間的緊張關系。”
韓國軍事評論家、前正義黨議員金鐘大也對這一計劃感到擔憂。他疾呼,韓國“千萬不可被模仿強國的想法所迷惑”,警告核潛艇項目在財政、政治、產業等所有層面都將成為一個韓國無法招架的“能力陷阱”,“每艘潛艇投資超過2萬億韓元,我們也只能運營一艘,更何況這還需要數年的建造和協議修訂。”
金鐘大認為,擁有核潛艇非但不會提升韓國的戰略地位,反而可能激化東北亞地區局勢。
對于韓國和美國討論核動力潛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10月30日表示,中方注意到相關情況。中方希望韓美雙方切實履行核不擴散義務,做促進地區和平穩定的事,而不是相反。
延伸閱讀
韓專家:韓國昏頭真當自己是大國 建核潛艇或刺激中國
韓國動了建造核動力潛艇的心思,這讓嗅覺敏銳的韓國軍事專家憂心不已,發聲直言其弊。
據《韓民族日報》31日報道,韓國軍事評論家、前正義黨議員金鐘大對這項韓美峰會成果態度消極。當天,他在Facebook發文勸誡道,建造核潛艇的念想,不過是韓國“被大國幻覺沖昏頭腦的國家級虛榮”罷了,韓國“得到的只有面子,失去的卻是金錢、時間與外交自主權”。
![]()
韓國動了建造核動力潛艇的心思 資料圖
金鐘大指出,真正的獨立自主,是要確保“技術主權與戰略判斷的獨立性”,與韓國“有沒有核潛艇”無關。
他疾呼,韓國“千萬不可被模仿強國的想法所迷惑”,警告核潛艇項目在財政、政治、產業等所有層面都將成為一個韓國無法招架的“能力陷阱”,“每艘潛艇投資超過2萬億韓元,我們也只能運營一艘,更何況這還需要數年的建造和協議修訂。”
他進一步警告道,擁有核潛艇非但不會提升韓國的戰略地位,反而有可能刺激中國與朝鮮,點燃東北亞軍備競賽的導火索,“朝鮮已公開宣布啟動核潛艇研發,中國也必將立即強化警戒態勢”。
談到美國總統特朗普要求核潛艇需在美國造船廠建造的言論,金鐘大的擔憂更甚。他提到,核潛艇的核燃料將不得不依賴美國的高濃縮鈾,而且建造技術與維護保養也極有可能落入美國造船業的管控體系之下。
“韓國自主國防產業存在淪為美國產業政策外包體系的風險,”他還強調,“一旦我們為了獲得核潛艇而乞求燃料,獨立國防政策的根基將會自行瓦解。”
這位專家苦口婆心提醒,“自主國防并非來自核潛艇的燃料棒,而是源于技術與戰略的自主性。”
![]()
韓華費城造船廠 韓聯社
據報道,相較于建造核潛艇,金鐘大更認可李在明政府“國防革新4.0”框架下的“韓國殺傷網(K-Kill Web)”戰略,認為該戰略以人工智能、無人系統、數據融合為核心構建分布式戰力,更契合韓國的實際戰略需求。
他解釋道,這一戰略“并非依賴少數高價資產,而是打造由大量智能小型無人系統通過網絡連接形成的分布式戰力結構”。
“韓國面臨的現實威脅并非深海,而是沿海地區……應對朝鮮小型潛艇、潛射彈道導彈發射平臺和水雷戰威脅的,不應是大型核潛艇,而是靈活敏捷的無人系統,”他補充道,“21世紀的戰爭是速度與網絡的較量……再也不是單艘鋼鐵巨艦主宰海洋的時代,由分布式傳感器、人工智能與無人系統構成的網絡才是海洋的掌控者”。
金鐘大進一步從作戰環境差異說明反對建造核潛艇的原因。他指出,韓國的作戰環境與美國、英國等以深海為活動范圍的遠洋海軍存在本質不同,“我們的活動區域是東西海域水深較淺、環境嘈雜的近岸水域。在這種環境下,長度超100米的核潛艇反而會成為效率低下、易被探測的‘過剩戰力’,投入巨額預算完全不符合現實威脅需求。”
金鐘大還算了一筆經濟賬:一艘核潛艇的建造費用約2萬億韓元,每日運營成本高達23億韓元。如果將這筆預算用于購置數百臺無人潛航器(UUV),反而能構建起覆蓋東西海全域、可實時響應的戰術情報網絡。
核動力潛艇主要用于軍事用途,具有水下隱蔽性強、續航力持久等特點,可執行多種作戰任務,但其建造成本遠高于柴電潛艇。
《日經亞洲》聲稱,日本和韓國目前僅擁有柴電潛艇,一直以來都依賴美國的核潛艇力量來“牽制”中國和俄羅斯。
美國的核潛艇技術被廣泛認為是軍方擁有的最敏感、最嚴密保護的技術之一。美國對這種技術知識的保密力度極大,即使是最近宣布的與親密盟友英國和澳大利亞達成的核潛艇協議,也不包括美國直接轉讓技術的條款。
當地時間10月2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與韓國總統李在明在慶州會面。會談中,李在明請求美國向韓國提供核動力潛艇所需的核燃料,以提高韓國潛艇的作戰能力。他還聲稱,柴電潛艇的水下續航能力有限,因此“在追蹤中國或朝鮮潛艇方面存在限制”。
![]()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韓國總統李在明在慶州會面
特朗普當場沒有直接回應李在明的請求,但他表示,美國希望在造船和共同防御方面與韓國開展合作。特朗普說:“從幫助其他國家的角度來看,我們的防御非常重要。我們會處理好,我們會與你們合作。”
但隔天(30日),特朗普發文宣稱,美方將向韓國分享核動力推進技術,以幫助韓國海軍建造至少一艘核動力潛艇。
“美韓軍事同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牢固,基于這一點,我已批準韓國建造核動力潛艇,而非他們目前擁有的那種老式、靈活性遠遜的柴油動力潛艇,”特朗普補充稱,“韓國將建造其核動力潛艇,就在美國本土!我國的造船業即將迎來強勢復蘇。敬請期待!”
目前尚不清楚該潛艇項目的規模或成本,但韓方在與特朗普的會談中表示,已承諾投資1500億美元用于美國造船產能的建設。
韓聯社指出,這是韓國政府首次正式宣布有意引進核動力潛艇。
韓媒《每日經濟》還提到,韓國此次宣布特定武器計劃時,明確提及除朝鮮之外的特定國家,是一種極其罕見的表態。韓媒評價,這表明李在明政府愿意在承擔一定代價的基礎上,有意加入美國所謂“制衡中國”的活動。
當地時間10月30日,韓國外交部長趙顯在記者會上就相關合作事宜表示,韓美正加快推進相關進程。
他同時補充稱,“韓國無意發展本國核武器。”其表示,韓國“享有美國的延伸威懾,因此完全沒有必要發展自己的核武器”。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30日回應表示,中方注意到相關情況,中方希望韓美雙方切實履行核不擴散義務,做促進地區和平穩定的事,而不是相反。
“我們要強調,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防御性國防政策和睦鄰友好的外交政策,始終是維護地區和平與安寧的中流砥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