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清流工作室
作者|周淼 主編」趙妍
近日,閃回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閃回科技”)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清科資本為其獨家保薦人。此前,該公司曾于2024年2月、2024年9月分別遞表港交所。
據介紹,閃回科技是一家消費電子產品回收服務提供商,主要聚焦二手手機,2024年,其銷售二手手機的收入為12.31億元,占總收入比重近95%。作為中間商,閃回科技主要通過回收與銷售之間的價差實現盈利。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二手手機回收行業競爭激烈。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按手機裝置的總交易額計算,閃回科技在2024年的市場份額僅為1.3%,排名第三,遠低于第一名(或為愛回收,7.9%)及第二名(或為轉轉,7.4%)。
同時,由于高度依賴上游采購合作伙伴,閃回科技議價能力較弱,至今尚未盈利,報告期內(2021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累計虧損約3.37億元。此外,該公司亦高度依賴自有平臺的線上銷售渠道,線下及第三方渠道拓展則相對緩慢。
高度依賴供應商存風險
據了解,閃回科技主要與上游采購商(主要包括主流手機品牌、運營商和大型商戶)合作,通過“以舊換新”渠道低價回收舊手機,隨后翻新后轉售給下游C端客戶。
具體而言,閃回科技旗下共有“閃回收”和“閃回有品”兩大核心品牌,前者開展回收業務,即通過上游采購合作伙伴從個人消費者回收二手消費電子產品,后者則是公司線上二手消費電子產品的銷售平臺。
不過與同行轉轉、愛回收等二手回收平臺不同的是,閃回科技主要通過與上游手機廠商(如小米、三星、VIVO)合作開展以舊換新獲得回收貨源。2024年,其通過以舊換新方式采購二手消費電子產品占比達94.4%。
招股書顯示,閃回科技已與7個消費電子品牌(A、B、C、D、E、F及VIVO)建立合作關系,上述主流消費電子品牌及╱或其指定分銷商均已成為公司最重要的上游采購合作伙伴;
報告期內,閃回科技通過上述品牌及其指定分銷商采購的二手消費電子產品,其成本占總采購成本的比例從84%上升至96.3%,通過上述品牌采購的二手手機的銷售收入占比亦自83.8%升至95.9%。
![]()
與此同時,閃回科技還存在采購依賴單一供應商的情況。招股書顯示,“上游采購合作伙伴A”一直為公司第一大供應商,2025年上半年,公司通過以舊換新方式向該供應商采購二手消費電子產品金額占比達49.3%。
通過對比招股書及公開信息得知,上述“上游采購合作伙伴A”(總部位于北京、于聯交所上市)或為小米集團。據招股書,小米集團通過上海驕锃持有閃回科技6.83%的股份,雷軍間接持股的上海聞微持股3.90%。
不過清流工作室注意到,依賴上述上游采購合作伙伴,亦使得閃回科技的銷售成本居高不下,且缺乏議價能力。報告期內,公司的銷售成本占營收比例常年超過90%,其中超85%為采購二手消費電子產品的成本。
從盈利能力來看,2021年至2024年,閃回科技的毛利率由8.2%下滑至4.8%,雖然2025年6月末該數值已回升至6.3%,但遠不及同行愛回收(萬物新生)近20%的水平。且截至目前,該公司尚未實現盈利,報告期累計虧損數億元。
對此,閃回科技稱,2024年其經調整虧損(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增加約百萬元,主要原因是同期毛利和毛利率下降;而毛利率下降主要由于消費電子品牌B于2022年6月推出自有回收平臺,導致同業競爭加劇。
按照閃回科技的說法,公司需要提高以舊換新回收價格,以從消費電子品牌B、C、D和Vivo的供應渠道獲取更多二手手機,從而與這些主流品牌推出的集中回收平臺中的其他服務商競爭。
![]()
值得注意的是,閃回科技的現金流亦受到上述模式影響。據招股書,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閃回科技經營現金流流出凈額自640萬元增至4370萬元,部分原因是其對上游采購合作伙伴(尤其是消費電子品牌A)的應收款項增加。
而應收款項上升,主要是由于公司為加強與若干主流消費電子品牌的戰略合作、擴大供應和以舊換新服務,預先墊付了更多由品牌方提供給消費者的促銷折扣款項;以及與消費電子品牌A之間的結算周期因內部應付賬款政策調整而延長。
清流工作室注意到,盡管依賴上游采購合作伙伴導致公司盈利狀況惡化,閃回科技仍稱將與上述上游采購合作伙伴(消費電子品牌A、B、C及D以及VIVO)加強戰略合作作為改善盈利能力的措施。
此次IPO,閃回科技便被要求說明與上游合作伙伴涉及以舊換新補貼款的業務,并結合以舊換新業務、轉售業務的商業模式,與上游資源合作伙伴的合作方式等方面進一步說明上述補貼款形成的原因。
電商渠道拓展緩慢
除了依賴上游合作伙伴,清流工作室還注意到,在下游渠道上,閃回科技亦高度依賴自有平臺。2021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其有約八成營收由上述線上渠道閃回有品貢獻。
對此,閃回科技在招股書中稱,公司將進一步挖掘直播平臺及其他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的市場潛力。如在2022年,閃回科技在國內一個主流直播平臺上進行了試運行,重點是銷售某些品牌手機的高檔二手型號。
此外,閃回科技還計劃深化與各類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的合作,并在該等平臺上開設更多自有網店,專注于銷售中高端二手手機。按照閃回科技的說法,其將豐富售價較高的中高端二手消費電子產品供應,從而有助于提高利潤率。
不過從成效來看,2021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閃回科技通過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銷售產品的收入分別6914.2萬元、6271.6萬元、1.17億元、6546.7萬元及4861.6萬元,占比分別為9.2%、6.8%、10.1%、5%、6%。
![]()
在此期間,閃回科技通過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進行銷售的活躍客戶(至少進行一次交易)數量雖然自48名增至110名,但相關年度/期間每名客戶的收入自1.32萬元降至4567.9元,客戶留存率也自26.7%降至17.8%。
![]()
相較之下,同行愛回收(萬物新生)早與京東形成了深度的綁定,2025年第二季度第三方電商平臺收入為4.3億元,同比增長15.4%;轉轉則引入微信流量,發展“轉轉圈”興趣社區(月活數達數千萬),通過社交關系鏈促成交易。
值得關注的是,在線上渠道拓展不力的情況下,閃回科技還頻繁遭遇消費者投訴。在小紅書、黑貓投訴等平臺上,涉及該公司的投訴屢見不鮮,主要問題包括回收檢測后惡意壓價、手機被掉包、所售二手機以次充好等。
例如,有消費者在黑貓投訴平臺稱,2023年11月通過支付寶“閃回收小程序”回收一部三星手機(未拆修),初始報價為2183元。手機寄出后,閃回科技檢測稱存在多項瑕疵,最終報價降至789元。
該消費者認為,閃回科技以舊手機回收的名義,以較高的回收價格誘惑其接受回收服務,之后以手機瑕疵為由大肆壓低價格,損害其個人利益,上述投訴涉及金額約852元,訴求為退貨。投訴平臺顯示,該投訴已于當年12月2日得到解決。
近期還有消費者投訴稱,其通過閑魚驗貨寶驗機,但驗機報告未能準確反映手機問題,僅提到“后置攝像頭無法打開”,未說明廣角功能失效的具體情況,最終導致買家取消訂單。
另有消費者表示,自己的手機拆封后第一時間貼上了鋼化膜,但閃回收的檢測報告卻疑似“搞了張不知道誰的刮花屏幕的手機就給傳過來”。客服后續解釋稱,是“檢測人員傳錯了照片”。
業務模式信披存疑
除了上述情況外,閃回科技招股書中關于線下門店擴張情況的信息披露亦存在模糊滯后之處。據招股書,閃回科技的線下渠道收入自2021年的2659.8萬元增至1.16億元,占比自3.5%曾至14.4%。
不過關于門店開設情況,閃回科技僅稱以閃回有品的名義于2023年9月、12月在深圳先后開設了兩家零售店。相較之下,同行愛回收的門店數量已達2000家,轉轉亦以開設超1000家門店。
在業內看來,相比于純粹的線上模式,線下門店不僅可以幫助回收商們獲得更多C端客流,還可以給消費者更即時的服務體驗,增加消費者的信任。亦有觀點認為,打造品牌零售店,已是當前二手手機回收商的共同趨勢。
根據公開信息,上述同行轉轉、愛回收均已開設加盟模式。清流工作室注意到,閃回科技在招股書中關于“商業模式”、“收入”及“客戶”部分并未提及加盟模式,但這與其實際情況可能存在出入。
在描述業務模式時,閃回科技僅表示“除了專注于以‘閃回收’品牌向上游采購合作伙伴提供以舊換新服務外”,還通過“閃回有品”線上平臺、第三方電商店鋪及線下場景開展業務;客戶類型也僅簡單劃分為“商戶”與“個人客戶”。
但一篇發布于2023年、題為《多店齊開,閃回有品加速線下布局》的文章稱,閃回有品近期相繼在深圳、鄭州、南昌、東莞等城市開設了多個直營店和授權專賣店,穩步拓展線下市場;
此外,于2023年發布的另一篇公開報道還提及,閃回有品“百城百店,一市一商”招商計劃正式啟動,目標是在2023年年底累計建立百家門店。2025年3月,閃回有品官方公眾號發文稱,“又有一加盟店于東莞正式開業”。
該文章提到,此外,閃回有品“百城百店”招商計劃持續進行中,目前已在多個城市完成招商工作。還有文章稱,閃回有品山東某三線城市加盟店開業首月即實現日均客流2000+,單店坪效達行業平均水平的1.3倍。
![]()
不僅“閃回有品”,閃回科技旗下另一品牌“閃回收”也設有加盟合作渠道。根據該品牌官網亦提及關于“加盟合作”的相關內容,并稱其招商區域包括遼寧、福建、吉林、河南、湖北、北京等地。
![]()
不過關于上述線下門店拓張及加盟模式的具體規劃,閃回科技未在招股書中明確披露。因此,閃回科技能否借此實現有效的線下擴張、提升品牌力與市場份額,仍存在不確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