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青春期孩子,點擊上方卡片一鍵關注
11月9日晚上7點,我將直播分享
《幫厭學躺平孩子重拾學習自信》
歡迎大家預約直播
01
兒子進入青春期后,我逐漸變成了一個卑微的老母親:不敢說話,不敢提要求,不敢批評糾正。
兒子今年14歲,讀初二。這兩年,學習成績和狀態不見提高,脾氣卻與日見長。
不愿意我催學習,一催就不樂意。
放學回家,他長時間看手機,我提醒他別看了,抓緊時間去寫作業。
他只是嘴上答應著,一動不動。
等過十幾分鐘我再催,他就開始鬧情緒,說回到家放松會兒都不行,就知道催他學習。
他要干什么,自己心里都有數,我越催他越不想干!
氣的我回房間要緩好久,百思不得其解:
你要是積極去做了,還用得著我三請四叫嗎?還好意思倒打一耙,把責任都推到我身上。
不愿意我問成績,我一提考試相關的話題,他就不耐煩,說我眼里只有分數。
有好幾次話不投機,我倆爆發激烈的爭吵,他沖過來,用手指著我的鼻子質問:
你是不是天天不嘮叨幾句就難受?同樣的話說了一百遍了! 你能行你去替我學、替我考得了?
氣的我渾身發抖,眼前一陣陣發黑。
就這么管了一年多后,我的身體已經亮起了紅燈,出現了失眠、焦慮。
面對三天兩頭不滿意,叛逆情緒嚴重的兒子,我躺平了,不想管了。
我說話他嫌嘮叨,一言不合就開啟戰斗模式,我還怎么管?
![]()
可一段時間后,看著兒子日漸放縱的狀態,和不斷下滑的學習成績,我坐不住了。
再這么下去,恐怕兒子會墮落成倒數,連普高都考不上!我也不能真眼睜睜看著他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
02
那段時間,我雖然談不上以淚洗面,心情也低落到了谷底。
我想不明白,為什么好好的孩子,到了青春期會這么難搞?
直到刷到一個教育視頻,對青春期孩子問題的分析,瞬間點醒了我——
跟青春期孩子相處,不能“既要”“又要”,家長只有兩條出路:要么忍,要么狠。
所謂忍,就是家長躺平,放手不管了。
為了家里不成天烏煙瘴氣,為了避免爭執影響孩子的情緒,進而影響學習,很多媽媽也確實是這么做的。
可問題在于,一味的妥協退讓,換不來孩子的懂事。
如果父母的忍耐沒有盡頭,那么,孩子也會察覺到并不斷突破底線。
最終只能換來一時的風平浪靜。
![]()
而所謂狠,則是發狠調整教育方式,不陷在原來無力的教育模式里面,對孩子學會尊重,也學會堅守底線的硬氣。
對孩子不再看臉色行事,而是傳遞清晰的底線和邊界。
面對孩子不尊重的態度,錯誤、過分的行為,敢于糾正,而不是一味妥協、隱忍。
對自己,也要做到日復一日的“修行”,懂得克制。
認真學習科學的教育方式,把時間和精力花在自身的思維更新上。
這樣,才能真正建立穩定的內核,做到情緒平和,心態平穩,給孩子更好的陪伴和指引。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開始積極學習,發狠調整教育方式,經過兩個月的努力,終于把兒子從墮落的勢頭中給拉了回來,親子關系也重新和諧起來。
預約周日晚上7點直播
03
1、更新教育理念,把時間和精力多花在自己身上,反而能取得更大的效果
仔細想想,很多媽媽都挺“可憐”的。
一天從早到晚,心心念念都是孩子,只恨自己給的不夠多、不夠好。
可孩子呢?習慣了父母無條件的付出,一邊享受物質供養,一邊索求“情緒價值”。
因為他們知道,即使自己再過分,媽媽的情緒依然會被自己牽動,說過狠話后依然會原諒自己,繼續為自己付出。
以前,我就是這樣的媽媽。
被兒子氣到崩潰,無數次對他撂下狠話:
我再也不管你了! 從今往后你愛學不學,愛咋咋地! 你以后別管我叫媽,你沒有媽!
但過不了幾天,情緒緩和了,又會跟在人家屁股后頭,操心、嘮叨,重新上一個循環。
所以兒子根本不怕我,甚至輕視我。
現在,我決定徹底改變過去的教育方式。
每天下班不回家,不再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而是專注自身。
聽教育專家的直播,看積極心理學的書,聽身心療愈的音頻。
我的教育理念,身心狀態都在不斷更新、成長,情緒更穩定了,生活也越來越充實。
慢慢的,兒子注意到了我的變化,開始主動靠近我,找話題跟我說話,跟過去只想躲著我的狀態完全不同。
一方面,是注意力從孩子身上轉移了,他不再生活在被審視、被評判的壓力下,精神放松;
另一方面,是我不再焦慮,越來越積極穩定,也在潤物細無聲的影響著他。
![]()
2、學會對自己發狠,懂得克制,說出的話少而精,在孩子心中才有分量
通過學習,我才真正意識到,其實很多話對孩子而言都是“無效”的。
比如說教:你應該努力,你要抓點緊,你怎么不知道自律....
比如催促:快點去學習啊,你怎么還在玩手機,你趕緊去復習....
比如嘮叨:你這孩子就是不上進,一天天說你多少遍都沒用....
這些話,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聽了無數遍,他們只會在家長不斷的念叨中,感到厭煩,產生叛逆情緒。
父母們往往覺得:孩子有問題、不去做、懶散,我才碎碎念的。
可某種程度上來說,正是家長不加“克制”的嘮叨,將焦慮情緒傳遞到了孩子身上,反而強化了他們的問題行為。
面對孩子的拖延、懶散等問題,家長要做的,不是不斷重復正確而無效的“廢話”,而是學會克制,讓自己說出口的話少而精。
比如孩子放學回家,磨磨蹭蹭不寫作業,一直在玩手機。
不要帶著情緒催促,而是觀察一會兒后直截了當的通知孩子:
這段時間,我注意到你每天回家都會先玩一陣手機。 我理解你學了一天,累了,看看手機放松一下,不過信息流的設計就是讓人沉迷的,大人也是一樣。這樣沒等學習,已經消耗了很多自制力。 所以我們定個時間吧,每天在家你可以不被提醒的看30分鐘手機,定個鬧鐘提醒下自己。做不到,第二天的手機時間就取消。
兒子不太高興,但又覺得我說的合理,而且看我的態度非常篤定,他同意了。
隨后的日子,家里少了催促,少了抱怨。
兒子很高興的告訴我:果然學習前少看手機,更容易進入學習狀態。
心情輕松,學習效率高,兒子再也不用熬夜趕作業了。
在其他方面,我做到了對自己發狠:重復的嘮叨不要說,說出的話一定要少,有分量。
越是這樣,溝通越是有效果。
兒子開始認真聽我說話,有些事情還會主動征求我的意見,過去那種一言不合就大吵的場面消失了,親子關系越來越融洽。
![]()
3、尊重的前提下,跟孩子建立明確的底線,讓孩子知道言行的邊界
以前,為了避免爭吵,影響孩子學習,也影響自己的情緒和身體健康,我總是在忍。
但忍無可忍后才發現,這樣做只能換來暫時的風平浪靜,治標不治本。
孩子其實是很聰明的,他能敏銳察覺到家長的發怵,妥協,退讓,進而一步步得寸進尺,不斷挑戰你的底線。
比如對家長的態度,一開始,兒子不敢對我造次,只敢暗戳戳的抱怨,對抗。
但看我除了狂怒也治不了他,對我的態度就越來越缺乏尊重,從頂嘴、吼叫、摔門,到用手指著我質問。
最后甚至發展到出言不遜,說我說的都是廢話,看你就煩等等。
所以,一味隱忍換不來孩子的感恩,懂事,家長一定要建立明確的底線,讓孩子知道言行的邊界。
在之后的生活中,我不再畏懼跟孩子發生沖突,而是把每次爭執都當成傳遞底線的契機。
如果孩子言行不當,突破了底線,我會立刻冷下臉來,停止說教,用冷處理的方式來應對。
兒子驚覺,以前生氣過不了三天就會圍著自己轉的媽媽,現在真的不一樣了。
可以情緒平穩的做自己的事,不去看他的臉色,找理由跟他說話。
這種天翻地覆的變化,足以驚醒兒子的感覺和思維定勢,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
不得不說,用堅定的態度和冷靜的空間,給孩子一個反思自我的機會,比嘮叨一萬句都管用。
孩子其實是很聰明的,他也知道什么話不該說,什么事不該做。
當家長建立并傳遞給他們清晰的底線,他們就會慢慢學會遵守。
![]()
經過兩個月的學習和努力,我蛻變成了一個“狠人”,兒子也在我的“狠”之下,改進了很多,學會了尊重父母,知道規范自己的言行,整個人都變得積極而主動。
我想跟所有的中年媽媽們說,跟青春期的孩子相處,硬碰硬和一味忍讓,都是沒有用的!
真的要狠下心來,升級自己的教育方法,狠下心來跟孩子明確原則底線,做好嚴慈相濟!
預約周日晚上7點直播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突然變得叛逆、厭學,感覺完全變了個人,我們很多家長都是懵的!
為了幫助青春期孩子家長,更加科學、有效的教育孩子,我推薦你來學習黃志猛教授的《青春期叛逆厭學孩子變形計:喚醒內驅力》父母實操課!
課程內容聚焦孩子:學習動力不足、親子關系差、叛逆難管、 沉迷手機、學不會學不好、學習成績差等問題!
從原因分析,到日常實操方法,課程教的方法簡單易懂,更容易上手去做! 你一定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來!真心建議所有家長,都來學一學!
點擊圖片,開始學習
點亮“在看”,愿我們的孩子越來越好,我們的家庭與人生越來越幸福!

親愛的,如果我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吧!這樣就不會錯過每天推送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