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桂冠金獎——吳作人比利時歲月作品與文獻系列展(第一期)”開展見面會在蘇州吳作人藝術館舉行。此次展覽由蘇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主辦,吳作人藝術館承辦,蘇州市名人館協辦,中央美術學院、浙江美術館支持。該展覽入選文化和旅游部2025年全國美術館青年策展人扶持計劃提名項目。
![]()
展覽現場
20世紀30年代,吳作人從巴黎轉赴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美術學院深造。此次展覽共展出百余件吳作人的作品與文獻資料,正是這段歷史的珍貴注腳。
泛黃的手稿、工整的課堂筆記、習作中的炭筆線條,以及那件象征求學碩果,并被授予“桂冠”稱號的油畫作品《男人體》,共同勾勒出一位年輕藝術家在異國文化中的攀登軌跡。尤為難得的是,這些跨越近一個世紀的資料,歷經戰火與動蕩,仍能幸存至今,使得我們窺見早期中國留學生在接受西方教育時的思維路徑:既有對技法的吸納,也有以東方視角對異質文化的審慎抉擇。
![]()
![]()
![]()
展覽現場
“這是一次學術性很強的展覽,不僅展示了吳作人的創作和成就,更展示了他進入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美術學院深造,將西方可取的藝術教學制度、方法和觀念帶回國內的探索。”北京大學教授朱青生說。
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理論出版部主任郭紅梅從藝術傳播角度表示:“吳作人藝術館舉辦的這次展覽是個人藝術館展覽的典范——持續立足館藏,深入進行個案研究。更難得的是,他們將專業的學術研究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呈現給公眾。”
“吳作人學習油畫的目的是將它帶回祖國,這種想法決定了徐悲鴻、吳作人這樣的人必然成為民族責任的承擔者。”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秘書長吳寧表示。
據此次展覽的策展人、蘇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吳作人藝術館副館長陶鎏霞介紹,該展覽系吳作人比利時歲月作品與文獻系列展覽的首期,后續還計劃推出第二期和第三期。圍繞此次展覽,吳作人藝術館還策劃了一系列配套的公共教育活動。除了當天下午的講座外,還有以“吳作人的學院桂冠獎作品《男人體》分析”“吳作人與留歐藝術學生”為主題的兩場講座。
![]()
“藝為人生”美育課現場
當天下午,“藝為人生”美育課“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的學制與傳統”專題講座在吳作人藝術館開講,朱青生與吳寧圍繞主題展開對談。講座通過對吳作人在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學習情況的考證,為研究中國引進寫實方法、現實主義觀念和至今采用的學院教育、評價和方法溯源提供參考。
據悉,本展覽將持續至2026年4月12日。
部分展出作品
![]()
《畫室內》(巴思天畫室) 吳作人 布面油畫 1934年
![]()
《靜物》(個人畫室第一張習作) 吳作人 布面油畫 1932年
![]()
《男人體》(金獎)吳作人 布面油畫 1931年
![]()
巴思天贈送吳作人的《女畫家肖像》 布面油彩 1930年
編輯 | 黃家馨
制作 | 殷 鑠、劉根源
校對 | 安亞靜
初審 | 殷 鑠
復審 | 馮知軍
終審 | 陳 明
《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內設美術館、貴賓接待室、會議室、茶室、視頻錄播室,背靠中國國家畫院,面臨三環,功能齊全、設備完善,誠邀您到此舉辦藝術展、品鑒會、研討會等活動。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三環北路54號
聯系人:王會
聯系電話: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國美術報》為周報,2026年出版43期。郵發代號:1-171
1.全國各地郵政支局、郵政所均可訂閱,258元/年
2.直接向報社訂閱,發行聯系人:吳坤 電話: 13071178285
新聞熱線
電話:010-68469146
郵箱:zgmsbvip@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