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的燕郊,是北漂人的置業首選,房價便宜離北京還近,如今,北漂人的“睡城”已變“鬼城”,房價下跌一半依然乏人問津。這里到底發生了什么?
“30公里到國貿”,曾是燕郊樓盤最硬的一句廣告語,這里距離北京近房價還超級便宜,是很多北漂人安家的首選之地。大量人口涌入再加上炒房客推波助瀾,當地房價也是水漲船高。不過近幾年來,燕郊人口越來越少,曾經的“第一睡城”如今已變成“鬼城”,這里到底為什么會變成如今的模樣?
![]()
偌大的北京放不下一張床,北漂人扎堆燕郊
北京的房價讓人絕望,很多北京土著都買不起房,更別說背井離鄉到北京尋找機會的北漂一族,為了能在北京安個家,北漂人最終選擇了燕郊地區。
只隔著一條河就離開北京的地界,和北京一比,這里的房價低到“白菜價”,更重要的是這里離北京只有幾十公里,完全不影響通勤。
![]()
多重有利因素疊加到一起,燕郊地區成了北漂人眼中的“香餑餑”,很多人白天在北京各處寫字樓里上班,晚上再回到燕郊的家里睡覺。
每天像候鳥一樣遷徙,燕郊也因此成了北京周邊有名的“睡城”,很長一段時間里,北漂一族越來越壯大,到燕郊置業的人也越來越多。
![]()
面對北漂人安家置業的剛性需求,房地產企業也如聞到血腥味的鯊魚,不斷涌入燕郊小鎮,大力開發房地產。
商品房越來越多,但燕郊的房價卻逐年上漲,因為房屋的增加速度,趕不上北漂人的增長速度,僧多粥少自然讓房價一路上升。
![]()
2010年北京出臺限購政策,這更刺激燕郊的房價進一步上升,眾多房地產商自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在北京大力宣傳“半小時通勤圈”“30公里到國貿”,吸引更多北漂人到燕郊。
售樓處的熱鬧場景,比任何城市都要火爆,很多樓盤“開盤就售罄”。一方面外來人口確實多,另一方面房產商推波助瀾,燕郊的房價猶如坐上了火箭,噌噌往上漲。
![]()
只用了兩年時間,燕郊房價就暴漲兩倍。后來通州成為首都副中心,這更刺激了燕郊地區,很多人幻想著燕郊也能天降餡餅,與北京的關系更密切。
真真假假的消息刺激下,所有人都對燕郊的房價充滿信心。小道消息傳出的“北京地鐵規劃直達燕郊”,更給這里的房價添了一把火。
![]()
同樣的房子,周邊有地鐵和沒有地鐵完全是兩個概念,很多人聽信了“地鐵規劃”的消息,不惜上高杠桿也要拿下燕郊一套房子,生怕過了這村就沒有這店。
到2017年,燕郊的房價已經逼近4萬元/平方米,如此高價還“一房難求”,當時能搶到一套房子,就跟中了彩票一等獎一樣幸運,很多人覺著這輩子有這一套房就穩了。
![]()
房價一落千丈,從云端跌落塵埃
房子,是大部分中國人的執念,總覺著有了房子才安穩,很多北漂一族也是這樣想的,想方設法在燕郊安家落戶,結果10多年后,從云端跌落塵埃。
燕郊房價從低到高再暴跌,猶如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縮影。2009年之前,燕郊的房價還只有每平方米4000多,和高房價完全不掛鉤。
![]()
此后逐年上漲,波動幅度也不算大,到2014年翻了一倍,一些貴的樓盤突破萬元,從這時候起,燕郊房價開啟暴漲之路,就像坐上了火箭一般。
只用了三年多時間,房價漲到3萬多一平,個別樓盤甚至打出了4萬的高價。當地拆遷族拿著補償款在買房,大量北漂剛需族蜂擁而至,還有炒房客也來了。
![]()
越來越多人陷入這場狂歡中無法自拔,房子越漲越買,出手晚了立馬會憑空損失幾十萬。那時候的燕郊房市火爆異常,壓力越來越大隨時都有毀滅的可能。
當然,這只是以事后的眼光復盤而已,當時身處漩渦中的人絲毫沒意識到這一點,認為房價會繼續漲上去,從三四千漲到了三四萬,再過幾年也許可以摸到10萬。
![]()
吸睛的宣傳口號,火爆的成交場景,無論是剛需還是炒房客,都沉浸在自己的美夢中,仿佛這不是燕郊,已經成了北京的市中心。
火熱的房地產市場,引起了有關部門的注意,“房子是給人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一定調出來后,上漲的房價猶如踩下了急剎車。
國家對環北京地區的房地產市場加強調控,多項調控措施密集出臺,當地樓市瞬間冷清下來,潮水退去的時候,才能知道到底是誰在裸泳,這句話果然一點都沒錯。
![]()
北京炒房客潘先生就是其中倒霉的一員。2016年底,他終于忍不住出手,貸款拿下燕郊一套85平米的二室一廳商品房。
房子總價超300萬,但當時的潘先生并不擔心,相信用不了一兩年,就可以漲到400萬甚至500萬。事實也正如他所想,2017年上半年,3.6萬/平的價格漲到4.5萬/平。
![]()
然而這也成了房價的最高點,此后不斷下跌,8年過去了,房價暴跌一半多,如今房子只值120萬,已經跌掉了60%。
很多炒房客陷入債務危機,房屋價值在一天天縮水,每個月的貸款還要按時償還。對他們來說,燕郊的房產已成燙手山芋,甩又甩不掉賣又賣不了。
![]()
燕郊功能缺失,睡城變鬼城
除了炒房客和本地人之外,在燕郊購房的主力,就是來北京尋找機會的年輕人,這些人就是燕郊房產的剛需一族。
當初這些人選擇燕郊,一方面是因為房價便宜,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這里通勤比較方便,開發商最初大肆宣傳“半小時通勤圈”,也確實如此。
![]()
不過后來隨著燕郊房地產規模越來越大,大家到北京的通勤時間也隨之不斷延長。早晨四點多鐘,就有些上班族已經開車在路上。
統計數據顯示,燕郊有62.3%的人在北京工作,每天早早加入擁堵的車流,晚上九點十點之后才回燕郊,有時甚至更晚。
![]()
除了讓北漂一族在這里睡覺,燕郊似乎沒有什么別的作用,“睡城”之名由此而來,這也導致燕郊地區缺乏足夠的產業布局。
這里是北京的附屬,沒有產業也沒有自循環能力,一旦北漂一族不來買房子,燕郊就徹底失去了活力。
![]()
當燕郊的房價不斷下跌時,這里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沒入場的人繼續觀望,希望房價能再跌得多一點,之前入場的人則想著盡快脫身,離開這個是非之地。
炒房客因為各種原因被趕出燕郊市場后,這里的房地產市場更是雪上加霜,房價跌跌不休,再加上配套設施不到位,燕郊的處境變得越來越尷尬。
![]()
如今,燕郊的房子早已不是資產和財富的象征,也不是家的港灣,而是債務的牢籠,很多人還了多年房貸,在房價下跌的大潮中相當于白還了。
房價斷崖式下跌,斷供潮不斷涌現,再加上通勤越來越難,燕郊逐漸從之前的“睡城”變成了如今的“鬼城”,房屋空置率超50%。
![]()
房地產大起大落背后,是年輕人對房產的定位越來越回歸理性,當年那種背著巨額房貸也要買房的沖動,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這既是理念的轉變,也是被現實逼迫的無奈,原來房價不是只漲不跌的。既然無法保證這項投資能穩定盈利,大家自然也不愿意承擔風險。
![]()
表面繁華內里空心,產業支撐才能持久
在當前全國房地產市場不景氣的背景下,燕郊地區又相當于是一個縮影或一場預演,房地產虛假繁榮催生的畸形發展,最終都有泡沫破裂的時候,有產業支撐才是長久發展之道。
當年的日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日本房地產瘋狂的時候,號稱“一個東京的地價就能買下整個美國”,全日本都陷入瘋狂,仿佛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指日可待。
![]()
但泡沫總有破裂的一天,當房地產泡沫被戳破后,留給日本的只剩一個又一個“失落的十年”,經濟發展陷入停滯,整個社會看不到希望。
如今的日本,和20世紀90年代前的日本相比,完全就是兩個極端,當年有多瘋狂,如今就有多絕望。
![]()
燕郊的房地產市場,目前也在經歷著類似當年日本一樣的陣痛,不過幸運的是,日本孤立無援,而燕郊還有試錯的機會。
進一步加強調控,確保房價軟著陸,回歸理性價格真正滿足剛需一族的需求,有更多的“活水”加入進來,才最有利于改變一潭死水的狀況。
另外,燕郊地區不應只局限于房地產市場,也需要加強產業布局,尋找適合自己的產業并推動其發展。背靠北京這棵大樹,加速自己的發展。
![]()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燕郊的現狀也不是一兩天形成的,如何盡快扭轉這種不利環境,這是對當地政府部門的巨大考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