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月諸多汽車企業都交出了銷量增長的優異成績,然而在這背后可能是經銷商的血淚,有分析指出國內經銷商已到了快承受不住的時候了,經銷商行業已處于緊繃狀態,隨時會被崩斷,銷量節節攀升的游戲恐怕很快玩不下去了。
![]()
這或許能解釋當前國內汽車市場如此環境下,諸多汽車企業紛紛報出銷量增長的消息了,答案可能就在于這些銷量有不少車輛藏著經銷商的倉庫里,這并非無的放矢,而是有數據支撐的。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指出2025年9月份“汽車經銷商庫存”系數為1.35,環比上升3.1%,同比上升4.7%,顯示出經銷商的正持續不斷承受巨大的庫存壓力,不過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又指出當前的庫存水平仍處于警戒線之下。
雖然經銷商整體仍然處于安全線以上,但是卻已有部分經銷商難以承受,從去年以來媒體報道的經銷商倒下就已有多個例子,其他那些還在咬牙堅持的有多少可以推測一下。
![]()
與以往相比,如今的經銷商主要利潤來源已主要是靠車企的返利,由此導致經銷商極度依賴汽車企業,在話語權由車企掌控的情況下,經銷商不得不承受汽車企業壓庫存的行為,咬牙苦撐,但是誰也不知道這些經銷商還能撐多久。
經銷商承受車企壓庫存如今承受的風險巨大,特別是電車行業,因為電車這兩年降價速度迅速,汽車迭代也快,有車企一年迭代一次,這就意味著經銷商接受了車企的車輛后必須迅速賣出,否則一旦遇上車企新車上市以及降價舉措,庫存車就會嚴重貶值,進而導致經銷商資金鏈斷裂。
與此相印證的則是幾乎已被證實的訂單注水了,這幾年電車行業的訂單營銷可謂一浪高過一浪,去年他們還只是報出新車型訂單數萬輛的數據,今年有車企一舉報出新車型訂單數十萬輛,隨后訂單超過10萬輛已不鮮見。
![]()
由于眾多車企報出訂單數不斷創新高,最終導致國內今年以來的諸多新車型訂單數超過1億輛,這已是中國市場汽車年銷量的3倍多,比全球市場汽車銷量的9000多萬輛還多出1000萬輛,由此成為全球笑柄。
如果說訂單營銷還只是字面上的,對各方的壓力不大,甚至還有車企借助訂單營銷迅速突圍,凸顯出訂單營銷的好處;而壓庫存則是高風險的行為,因為庫存需要耗費巨量的資金,而且庫存車輛貶值速度奇快,給經銷商帶來了巨大的風險。
早前《財聯社》就報道了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指出行業中存在的“壓庫”“返利拖欠”問題,已對整個行業造成巨大壓力,指出汽車行業的健康發展,決不能以犧牲經銷商的利益為代價,建議相關部門重視這個問題。
![]()
可以看出壓庫存的動作已給經銷商群體造成了越來越大的壓力,而去年至今出現的經銷商倒閉更是凸顯出經銷商群體已處于緊繃狀態,他們可以承受的能力越來越有限,一旦這些經銷商倒下,必將反噬整個行業,也會徹底暴露汽車行業的銷量真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