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4日,新加坡議會的一則立法消息引爆全球關注,當地正式通過反詐騙專項法律,明確將鞭刑納入電信詐騙犯罪的處罰體系。
這一舉措并非突發奇想,而是新加坡面對日益猖獗的電詐亂象給出的強硬回應,自2020年以來,當地電詐受害者累計損失已達38億新元,2024年單年損失就突破11億新元,2025年上半年案件數更是逼近2萬起,占全國報告犯罪案件的60%。
當詐騙從“經濟犯罪”升級為影響社會穩定的“頭號威脅”,新加坡選擇用最具威懾力的刑罰亮出態度,而這背后,是民眾的普遍支持與政府多維度的治理考量。
![]()
反詐專項法核心
新加坡作為東南亞金融中心,曾以低犯罪率聞名,但近年來電詐犯罪呈爆發式增長。
從冒充親友借錢的傳統騙局,到利用AI深度偽造身份的新型詐騙,犯罪手段不斷迭代,跨國作案比例持續攀升,僅2024年就有5萬余起詐騙案件立案,不少民眾因詐騙耗盡畢生積蓄。
此前新加坡對電詐犯的處罰多為監禁和罰款,威懾力不足,議員陳有明早在2025年3月就提出對電詐犯實施鞭刑的提案,認為現行處罰過于寬容,無法遏制犯罪蔓延,這一提案最終促成了此次專項立法的落地。
新法案明確,鞭刑適用對象涵蓋電詐全鏈條參與者,不分主從均可能受罰。
![]()
其中主犯及核心團伙成員面臨6至24鞭的處罰,為詐騙提供SIM卡、銀行卡或招募參與者的協助者,鞭刑上限也達12鞭。
作為新加坡特有的刑罰制度,電詐相關鞭刑的執行有著極為嚴格的規范:行刑工具是長1.2米、直徑1.27厘米的特制藤鞭,行刑前需浸泡增強韌性。
執行人員清一色來自監獄署緊急應變部隊,多為經過專業訓練的武術或搏擊高手,能精準控制鞭打力量與角度,確保每一鞭都能造成足夠痛感卻不傷及要害。
醫生必須全程在場監督,行刑前會對犯人進行全面體檢,高血壓、心臟病等患者可推遲或取消執行,行刑中每鞭間隔30秒就會進行健康評估。
![]()
新加坡鞭刑的可怕之處,在于其無法替代的痛苦體驗與終身烙印。
有親歷者回憶,第一鞭下去便天旋地轉,第二鞭皮膚就會裂開,第三鞭更是直接皮開肉綻,受刑后往往需要住院治療才能恢復。
關鍵的是愈合后的鞭痕會伴隨終身,成為難以抹去的“犯罪標簽”,在社交和就業中形成持續的恥辱感。
法律還明確鞭刑僅適用于50歲以下身體健康的男性罪犯,單次庭審最高24鞭需一次性執行,犯人雖有10天上訴期,但一旦判決生效便無減免空間,這種“一次受罰、終身難忘”的懲戒效果,正是立法者想要達到的威懾目的。
![]()
80%民眾力挺
立法消息公布后,新加坡政府民調顯示,80%的民眾明確支持對電詐犯實施鞭刑。
在當地社交平臺上,不少網友分享身邊人的被騙經歷,有人因“殺豬盤”損失養老錢,有人被虛假投資平臺卷走畢生積蓄,大家普遍認為,電詐不僅造成經濟損失,更破壞了社會信任,普通處罰難以震懾心存僥幸的犯罪分子。
支持者表示,新加坡向來以嚴刑峻法維護社會秩序,過去鞭刑在打擊強奸、搶劫等嚴重犯罪中效果顯著,將其應用于電詐領域,正是抓住了“高風險低代價”是詐騙犯罪蔓延的核心原因,只有讓犯罪成本遠超收益,才能從源頭遏制亂象。
![]()
當然也有少數反對聲音,認為鞭刑違背人道主義精神,但這部分聲音并未形成主流。
面對外界對“重刑治國”的討論,新加坡政府多次強調,鞭刑并非打擊電詐的唯一手段,而是“綜合治理體系”中的重要一環。
內政部高級政務部長沈穎明確表示,新法案的出臺是為了傳遞“零容忍”信號,但真正解決詐騙問題,還需要執法、教育、監管多管齊下。
在執法強化方面,新加坡將依托《在線刑事危害法》賦予警方更大權力,可直接要求社交平臺、通訊運營商清理詐騙賬號和內容,對拒不配合的平臺進行處罰。
![]()
同時深化跨國合作,與東盟國家金融情報機構建立聯合反詐名單,針對跨境“殺豬盤”等案件開展協同凍結與抓捕。
公共教育層面,政府已推出“ADD”反詐運動,鼓勵民眾添加安全防護功能、核對詐騙信號、及時上報詐騙遭遇,還聯合社區大使為老年人等弱勢群體開展專項宣講,將反詐資源整合到一站式門戶網站,方便民眾查詢最新詐騙趨勢與求助渠道。
金融監管領域,銀行已接入“反詐風險評分系統”,通過機器學習識別異常交易,對大額轉賬強制進行生物特征驗證,一旦發現可疑資金流動,可啟動分層凍結機制,最多能攔截40%的詐騙轉賬資金。
![]()
法案背后的邏輯與全球反詐啟示
新加坡的鞭刑制度源于英國和英屬印度刑法,自1965年獨立后,適用范圍逐步擴展至95種罪行,從嚴重暴力犯罪到破壞公物等行為均有涉及。
此次將鞭刑引入電詐領域,延續了“重典治亂”的治理邏輯,當詐騙犯罪突破民眾容忍底線,常規手段難以奏效時,通過刑罰升級重塑犯罪成本預期,這種選擇雖引發爭議,但契合當地社會對“安全優先”的價值排序。
新法案的亮點不僅在于刑罰嚴厲,更在于其“全鏈條打擊”的覆蓋范圍,將招募者、協助者等邊緣參與者納入鞭刑適用對象,徹底打破了詐騙團伙“主犯躲、從犯頂”的僥幸心理。
![]()
同時法案也設置了多重制衡機制,避免權力濫用,犯人擁有10天上訴期,未完成的鞭數可折算為最高12個月監禁。
凍結賬戶需經過AI預警、人工復核、法院審批的三級審查,用戶若遭遇錯誤凍結,可通過銀行申訴、調解中心仲裁等渠道快速維權,國家財政還會對錯誤凍結造成的損失進行先行賠付。
新加坡的反詐舉措為全球提供了一個重要樣本,當技術防控、常規執法難以應對詐騙犯罪時,刑罰威懾與綜合治理的結合可能成為破局關鍵。
![]()
從國際范圍來看,美國通過起訴柬埔寨詐騙集團頭目、沒收巨額比特幣資產打擊跨國詐騙,韓國直接派高官赴柬埔寨解救國民,各國都在探索適合自身的反詐路徑。
新加坡的獨特之處,在于將“重刑威懾”與“精準防控”深度結合,既用鞭刑讓犯罪分子望而卻步,又通過技術手段、公共教育從源頭減少詐騙發生的可能。
![]()
結語
新加坡通過反詐專項法引入鞭刑,本質上是一場“以威懾治亂象、以綜合護安全”的治理實踐。
24鞭的刑罰上限、3鞭皮開肉綻的懲戒效果,背后是對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守護,也是對詐騙犯罪的強硬宣戰。
而80%的民眾支持率,彰顯了全社會對反詐的迫切需求,政府后續的執法強化、公共教育與金融監管措施,則讓這場“反詐之戰”具備了長久發力的基礎。
在全球反詐形勢日益嚴峻的當下,新加坡的舉措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重要啟示,對待這一類罪犯,必須要讓他們長點記性不敢再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