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餐飲老板內參內參君
![]()
網吧賣海鮮,博物館開食堂
餐飲“走出”餐廳
這年頭,網吧都開始“不務正業(yè)”賣海鮮了?
在武漢,一家連鎖網咖因為“上網+海鮮自助”的模式意外走紅。
![]()
◎圖源:閃電新聞、九派新聞抖音截圖
據報道,這家網吧占地面積約三千平方米,不僅提供電競、住宿服務,更徹底打破傳統(tǒng)網吧的簡餐模式,提供從早餐、晚餐到夜宵全時段的餐飲服務。
所有菜品均由專業(yè)廚師現場制作,每餐固定提供包含海鮮在內的五個熱菜,螃蟹、扇貝、魷魚、蝦等海鮮會根據每日食材進行調整,還提供水果、蛋糕、奶茶等甜品飲品。
價格方面,海鮮自助的單次購買價格為68元,此費用還包含上網費;新用戶消費69.9元或充值200元即可獲得自助餐券;若選擇在網吧住宿,還可免費享用一日三餐。
事實上,“不務正業(yè)”的遠不止網咖。
最近,“去博物館炫飯”成了年輕人逛館的新潮流。
從四川、南京到安徽、河南,全國多地的博物館陸續(xù)敞開食堂的大門——四川博物院的食堂提供從3到12元不等的小碗菜;安徽博物院推出18元一盤的餃子;遼寧省博物館提供22元一份葷素搭配的蓋澆飯......
![]()
◎四川博物館的食堂
菜品價格維持在3~12元之間
與此同時,包括物美、大潤發(fā)、永輝、盒馬在內的各大商超今年以來也紛紛布局“食堂化”,不僅增設堂食區(qū)域,還推出烘焙、熟食、自助便當等多種性價比餐食。
![]()
而早在前兩年,成都的一家電影院就因推出”電影配火鍋”的模式而火爆全網;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不少書店,也在夜晚“變身”小酒館,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前去打卡。
![]()
![]()
餐飲成了“加分項”
如今的餐飲,早已突破了傳統(tǒng)的物理邊界,搖身一變成了各行各業(yè)吸引顧客的“秘密武器”。
比如上文中提到的“網咖自助海鮮”。
過去網吧的食物大多是泡面、零食、瓶裝飲料等。如今,越來越多網吧不斷升級配套設施,網吧餐飲也從最初的泡面火腿,進化到咖啡奶茶,甚至逐步拓展至海鮮自助、西式簡餐等更豐富的品類。
再來看看打工人的“快樂老家”——足療店/湯泉。
如今,不少足療店直接引入了專業(yè)餐飲團隊,提供從現做的牛肉面、餛飩等主食,到精致的甜品、鮮切水果、養(yǎng)生湯品,甚至還有不限量供應的燒烤、海鮮和奶茶等;
大型湯泉中心更是化身“美食綜合體”,日料刺身、韓式烤肉、地方特色小吃應有盡有,高品質水果和飲料無限量供應,部分湯泉還引入網紅餐飲檔口。很多人沖著“吃”就愿意在里面待一整天,足療、泡湯反倒成了享受美食間隙的放松環(huán)節(jié)。
![]()
同樣,文旅場景的餐飲服務也在不斷升級。
過去逛博物館,累了只能在休息區(qū)喝瓶水,啃兩口自己帶的面包。如今,越來越多的文化場所面向游客開放食堂,或者打造特色主題餐廳、咖啡館。游客通過美食加深了對景點的印象,景點也借助餐飲提升了游客的停留時間和消費意愿。
餐飲,成了承載文化傳播使命的重要載體。
比如,殷墟博物館推出“甲骨文面條”,用墨魚汁將“大吉大利”、“日進斗金”等祝福語印在面條上;故宮在神武門西側圍房里開出角樓咖啡,根據不同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展覽主題,推出一系列具有文化特色的小吃、文創(chuàng)等;湖北博物館推出“越王勾踐劍咖喱飯”、“曾侯乙編鐘鹵蛋”等特色美食......
![]()
![]()
體驗式經濟風靡
餐飲靠 “復合體驗” 破局
如今,獨特的餐飲服務已成為各行業(yè)提升消費體驗、增強用戶粘性的關鍵變量。而在市場內卷愈發(fā)激烈的當下,“做好飯菜”早已不是餐飲競爭的終點。
這一轉變的背后,是體驗經濟的強勢崛起。麥肯錫在《2024年全球消費趨勢》指出,目前體驗經濟市場規(guī)模已達8萬億元,其中餐飲體驗占比高達27%,同比增長14%。
在這一趨勢下,人們不再為了吃飯而吃飯,而是希望在每一個停留的場景中,都能獲得包括美食在內的、完整的、無縫的體驗。餐飲不再是單純的功能性消費,而是化身場景的情緒催化劑與記憶錨點。
餐飲品牌也紛紛為門店疊加“技能Buff”——通過打造復合場景、強調文化敘事等創(chuàng)新形式,為品牌注入高附加值的體驗,試圖在“吃飯”之外,靠多樣化的驚喜服務留住消費者。
比如近兩年流行的“漂亮飯”、“表演飯”。
前者通過精心設計的擺盤、氛圍感拉滿的環(huán)境,用視覺吸引力打動消費者;后者則將餐廳變?yōu)槲枧_,通過劇情、表演、場景的深度互動,讓吃飯成為一場多維度的“沉浸式盛宴”。
![]()
還有一些品牌選擇從“附加產品”入手。
例如,一些火鍋店會在餐后贈送冰粉、糖水、酸奶慕斯等自制甜品,用清爽的甜品中和火鍋的麻辣,既提升了用餐體驗,也成了品牌的“隱藏賣點”,甚至還有不少顧客會因為“想吃某家火鍋的甜品”而專門到店。
![]()
除了“吃”以外,一些餐廳還拓展出不少衍生服務。
比如海底撈為等位或用餐后的顧客提供美甲、手部護理、洗頭等特色服務項目;湊湊火鍋在部分門店升級ktv包廂,讓消費者實現“邊吃火鍋邊唱歌”;還有不少一人食烤肉店在餐位前加裝屏幕,顧客可以一邊吃烤肉一邊看動漫,兼顧私密性與娛樂需求。
![]()
從漂亮飯、表演飯,到沉浸式主題餐廳、再到網咖、博物館、洗浴中心等場景的餐飲創(chuàng)新——餐飲的消費邊界正在持續(xù)消融。如今,消費者對餐飲的期待,早不再是“吃飽”,而是“怎么吃”、“在哪兒吃”、“能否吃得開心”等更具象化的體驗。
餐飲 “走出” 餐廳,不僅僅是行業(yè)的跨界融合,更是一場關于消費體驗的全面升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