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京蔚高速(原國道109新線高速公路)安家莊特大橋上跨豐沙鐵路橋工程中,中鐵六局北京公司項目團隊創新研發的“長懸臂、小間距、大偏心、高墩墩頂雙幅曲線鋼桁梁同步轉體”工法,攻克了多項行業技術瓶頸,榮獲山西省省部級工法,為跨既有線、山區河道橋梁施工提供了新的范式。
安家莊特大橋地處北京門頭溝區,上跨運營中的豐沙鐵路與永定河。該工程采用雙幅曲線鋼桁梁設計,左幅為(248+248)米鋼桁斜拉橋,右幅為(171+171+75)米連續鋼桁梁,轉體前雙幅最小間距僅4米,施工難度堪稱“空中繡花”。
相較于傳統橋梁施工,該工程面臨四重極限考驗。其一,柔性滑道變形控制困難,柔性結構易受環境影響產生不均勻變形,直接威脅轉體姿態的穩定;其二,重心偏移與體系轉換風險大,曲線鋼桁梁存在天然重心偏移,傳統砂箱易出現不均勻沉降;其三,雙幅同步轉體精度要求高,需保證轉體過程中的有效間距,避免發生碰撞;其四,強風環境下穩定性差,橋址強風頻發,常規轉體橋無法滿足抗風需求。
針對上述難點,項目團隊創新研發了多項關鍵技術。首先,研發了“墩頂柔性轉體支撐體系”,通過鋼管柱支架與混凝土滑道的組合設計,配合實時監測系統,有效消除了滑道的不均勻變形,確保轉體過程中姿態平穩。首創了“大噸位落梁滑塊卸落裝置”,替代傳統大噸位砂箱,不僅解決了11200噸支點反力下的不均勻沉降問題,還實現了精準操控,降低了體系轉換的安全風險。最重要的是,研發了“不同徑同角速度PLC控制系統”,采用“角速度控制為主、線速度校核”的思路,將雙幅角速度差控制在1.2°以內,實現了精確同步轉體,同時優化了“3點支撐”轉體姿態,并將轉體重心順橋向偏心加大至30厘米,可抵御8級大風,遠超常規設計標準。
此次施工不僅保障了豐沙鐵路的正常運營與永定河的行洪安全,更積累了大跨度曲線鋼桁梁工廠制造、曲線轉體、精準合龍的全套經驗。其創新工法有效解決了山區、河道場地受限及跨既有線施工的難題,豐富了鋼桁梁上跨鐵路施工的技術成果,推動橋梁建設向智能化、精細化方向發展,可為今后同類工程提供重要的技術借鑒。(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 賴志凱 通訊員 鹿紅雷)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