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6日上午,河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六場,河北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崔志清介紹“十四五”時期河北水利高質量發展成就,并與該部門相關負責同志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
01
我們的“十四五”
水利建設投資實現階梯式跨越
![]()
大力推進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謀劃實施防洪、供水、水生態等領域5576個重點工程,2022年、2023年、2024年水利建設完成投資連續跨越500億、700億和1000億臺階,預計“十四五”全省水利建設完成投資超3600億元,是“十三五”的2.9倍。項目數量、投資均創改革開放以來新高,全省水利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持續優化完善。
02
我們的“十四五”
供水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
![]()
推進水網先導區建設,雄安干渠實現開工建設,外調水網與本地水網進一步聯通。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引江調水140.2億立方米、東線一期北延應急供水工程引江調水6.3億立方米,引黃調水43.3億立方米,“十四五”期間(截至2025年10月28日),全省引江引黃外調水量190.4億立方米,較“十三五”增長38%。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水資源支撐。持續完善農村供水工程體系,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8.2%。對1500多萬農村居民實施生活水源江水置換,南水北調受水區農村居民喝上引江水。實施40處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恢復改善灌溉面積630萬畝。
03
我們的“十四五”
河湖面貌發生歷史性改變
![]()
實施母親河復蘇行動,統籌多水源向107條河流實施生態補水超218億立方米,形成最大有水河長4655公里、水面面積306平方公里,永定河連續實現全年全線有水,大運河、滹沱河、滏陽河等50條河流全線貫通,重點河湖生態流量達標率達到100%。向白洋淀補水57.8億立方米,淀區水位穩定保持在7米左右。整治河湖“亂占、亂采、亂堆、亂建”問題5279處,拆除違建411.3萬平方米,清理垃圾廢渣31.1萬立方米。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080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達79.77%。全省累計建成幸福河湖255條(個),石家莊險隘河、衡水湖等5個河湖成功入選水利部、財政部幸福河湖建設項目試點。
04
我們的“十四五”
地下水生態修復取得明顯成效
![]()
發展高效節水灌溉731萬畝,實施農業灌溉水源置換812萬畝,推進農業種植結構調整353萬畝,累計年壓減地下水開采量19.84億立方米,基本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2024年底全省深、淺層超采區地下水位較“十三五”末同比分別回升2.74米、0.04米,超采區和嚴重超采區面積分別減少31%、99%。實施太行山前重點泉域治理修復工程,邢臺百泉新增16處泉眼復涌,邯鄲黑龍洞泉保持不斷流,保定一畝泉地下水埋深回升到2.39米。
05
我們的“十四五”
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能力有效提升
![]()
規模以上非農取水和深層農灌取水實現在線計量全覆蓋,淺層農灌取水通過“以電折水”等方式全覆蓋計量,初步建成取用水精細化計量監測體系。嚴格實施用水總量控制、取水許可審批、問題排查整治等工作制度,全省用水總量基本保持穩定,用水效率大幅提高,在國家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中連續三年獲評優秀等次。167個縣(市、區)全部達到節水型社會建設標準,發布975個產品用水定額,制定25項節水地方標準,邯鄲在全國首創全域合同節水管理模式。非常規水利用量位居全國前列。2024年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十三五”末分別下降17.2%、27.6%。
06
我們的“十四五”
水利現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
![]()
節約用水條例、南水北調配套工程管理條例等5部法規規章頒布實施。數字孿生水利體系框架初步形成,水利“天空地水工”一體化監測感知體系不斷完善,水利專業模型體系和人工智能應用探索逐步深化,水旱災害防御、水資源管理與調配、水土保持和河湖環境治理等領域業務智慧化水平大幅提升。節水貸等綠色金融、跨區域用水權交易、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轉化交易實現新突破。持續優化水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健全“雙隨機”和“互聯網+”等監管機制,水利營商環境不斷改善。
![]()
一、記者:
這幾年,我們明顯感到身邊的河湖水更多更清,景也更美了。請問“十四五”期間水利部門在河湖管理保護和水生態修復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
河北省水利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寶生:
“十四五”以來,水利部門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重要指示,以強化河湖長制為抓手,深入推動母親河復蘇行動,加強河湖綜合治理、系統治理和源頭治理,著力建設安全河湖、生命河湖和幸福河湖。
一是深入推進河湖復蘇。聚焦河流斷流、湖泊萎縮兩大突出問題,逐河制定復蘇目標,一河一策、靶向施治,我省29條母親河全部實現復蘇(26條母親河實現全線貫能、3個湖泊濕地穩定保持生態水位),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其中永定河、滹沱河等5條河流入選全國典型案例。年底前全面完成1253條河湖健康評價工作,打造幸福河湖255條,越來越多的河流恢復生命、流域重現生機,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多的水清綠岸、魚翔淺底的美好景象。
二是加強河湖綜合治理。實施滹沱河、灤河等一批骨干行洪河道重點河段和瀑河、萍河等104條段中小河流治理項目,治理長度2900多公里,工程建成后1至3級堤防達標率提高到90%以上,河道行洪能力顯著提升。縱深推進河湖庫“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清理整治“四亂”問題5279處,查辦非法采砂案件839起,有力維護了河湖行洪蓄洪功能。
三是持續實施生態補水。統籌引江、引黃和本地水庫水等水源,持續向河湖實施生態補水349億立方米,形成最大有水河長4655公里,水面面積306平方公里,滏陽河、滹沱河等50條河流全線貫通,永定河連續五年實現全線流動,京杭大運河連續四年實現全線水流貫通,華北明珠白洋淀淀區水位持續保持7米左右,首次步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
二、記者:
我們關注到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北延應急供水工程正式建成通水,雄安干渠、雄安調蓄庫實現開工建設,請介紹一下我省水網建設的進展情況?
![]()
河北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崔志清:
“十四五”以來,我們以成功入選國家省級水網先導區為契機,千方百計推動水網建設提檔加速,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水安全保障。
一是堅持系統謀劃,完善規劃體系。以聯網、補網、強鏈為重點,統籌謀劃全省水網布局,省政府先后批復印發《河北省水網建設規劃》《河北省水網先導區建設實施方案》《河北省現代水網建設行動方案》,全省11個設區市和所有縣水網建設規劃全部印發實施。選定石家莊、唐山、邯鄲3個市及威縣、三河市等5個典型縣(市、區)試點開展省級水網先導區建設,積極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建設經驗。
二是堅持項目牽引,擴大有效投資。“十四五”以來,全省已完成水利投資約3338億元,連年保持百億級臺階增幅,投資規模屢創歷史新高。流域防洪體系持續完善。開工建設青山、婁里等9座水庫,東淀、文安洼等11處蓄滯洪區和一大批河道治理工程,為改革開放以來大型水利工程開工最多的時期。工程實施后,全省洪水調蓄能力提升13%,主要堤防達標率提升至90%。水資源配置能力明顯提升。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北延應急供水工程正式建成通水,廊坊“北三縣”供水、雄安干渠、雄安調蓄庫加快實施,新增供水能力7.1億立方米。
三是堅持兩手發力,創新體制機制。綜合運用新PPP模式融資、政府債券、砂石資源利用、財政補助等多元化模式,帶動社會資本參與水利工程建設,利用社會和金融資本及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021億元,水利發展動力增強。整合優質水利資產,組建省水利發展集團,打造集投資融資、勘察設計、施工建設、調水供水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水利企業,一體化參加水網工程建設。
三、記者:
農村供水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請問,“十四五”期間水利部門在農村供水保障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
河北省水利廳辦公室主任 王華亮: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村供水工作,始終將保障農村群眾飲水安全作為民生領域重點工作,納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考核,“十四五”期間,累計完成投資367億元,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8.2%,規模化供水率達到66%,較“十三五”末分別提高3.6和25.6個百分點。
一是工程體系不斷完善。大力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和小型供水工程規范化建設改造。在南水北調受水區,全面實施農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換,通過新擴建地表水廠、鋪設引水管道、改造村內管網等工程措施,構建水源可靠、工程完備、運行順暢、便捷高效的農村供水保障體系,72個縣1533萬農村居民喝上了引江水;在其他地區,區分不同水源條件、工程條件,因地制宜分類推進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和小型供水工程規范化建設改造,建設農村供水工程5000余處,受益農村居民1150萬。
二是供水能力穩步提升。健全管理體系,推進縣級政府主體責任、水行政主管部門行業監管責任和供水單位運行管理責任等“三個責任”一體落實,健全農村供水工程運行管理機構、運行管理辦法和運行管理經費等“三項制度”。同時,將管護體系向鄉村延伸,逐村明確“三個責任人”,打通供水工程管護“最后一公里”。推進縣域統管,以縣域為單元,選擇城鄉供水一體化、片區管理、第三方專業運維等模式,因地制宜推動縣域內供水資源整合,實現統一管理、統一運維、統一服務,預計年底前80%的縣區實現縣域統管。強化服務保障,組建337支專業維修搶險隊伍,及時處置供水突發事件;暢通服務監督渠道,開通“96322”涉水服務熱線,專人專班受理、查辦、回訪群眾反映問題,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不斷提高。
四、記者:
我們了解到,“十四五”期間,我省在經濟持續增長的情況下,用水總量保持穩定。請問水利部門在水資源節約利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
河北省水利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寶生:
“十四五”以來,我們深入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全面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不斷提升。截至2024年底,全省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分別下降17.2%、27.6%,非常規水利用量達到18.7億立方米,均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主要采取了3方面措施:
一是堅持法治節水,推動節水制度建設實現新突破。《河北省節約用水條例》頒布實施,省委、省政府專門印發全力推進全社會節水工作的實施意見。按照省政府工作安排,我們制定了全社會節水以及工業、農業、城鎮、宣傳“1+4”節水行動方案,編制了《河北省“十四五”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等多項政策制度文件,發布了農業、工業、生活和服務業等21項975個產品的用水定額和25項節水地方標準,節水制度政策體系不斷健全。
二是堅持齊抓共管,推動節水型社會建設取得新成效。全省167個縣(市、區)全部達到節水型社會建設標準。縣級以上黨政機關全部建成節水型機關,培育省級節水型企業466家、節水型園區21家,10家企業入選國家級工業水效領跑者,數量位居全國第二。推動全國典型地區再生水利用配置、再生水利用重點城市、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城市等試點建設,示范帶動全省不斷擴大再生水利用規模,2024年全省再生水利用量達16.15億立方米,較“十三五”末增加75%。
三是堅持改革創新,推動節水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邯鄲在全國首創全域合同節水管理模式,全省累計簽訂合同節水管理項目202個,節水率達30%以上。河北省和唐山市分別入選國家省域和市域水預算管理試點。組織開展“節水貸”,引入金融和社會資本13億元。指導成立河北節水技術創新中心、河北省節約用水協會,構建全鏈條產學研用體系。
五、記者:
“十四五”以來,我省糧食產能穩步提升,請問水利部門在保障糧食安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
河北省水利廳辦公室主任 王華亮:
“十四五”以來,水利部門持續強化糧食安全的水利保障,為全省糧食總產量連續9年超740億斤貢獻了重要力量。
一是推進灌區現代化改造,助力糧食產量穩中有增。“十四五”以來,我省結合國家水網建設,聚焦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多渠道籌措資金69.15億元,是“十三五”的3.5倍,累計對40處大中型灌區實施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整治渠道1400余公里、改建渠道建筑物3800余座,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蓄引提輸排工程網絡體系,恢復改善灌溉面積超600萬畝,有效提高農作物適時灌溉保證率。截至目前,全省現有大中型灌區76處,年均實灌面積790余萬畝,灌區內年平均糧食產量110億斤以上。
二是抓好灌區灌溉用水管理,保障供水無虞糧食豐收。近年來,極端天氣多發頻發,針對2023年7月份、2024年6至7月份、2025年3至4月份出現的區域性干旱,水利部門利用188個土壤墑情監測站點科學研判農業受旱形勢,充分發揮大中型灌區抗旱保灌主力軍作用,綜合采取“蓄、引、提、調、連”等措施,累計灌溉1000余萬畝次,實現灌區里無旱相,為保障糧食豐收提供了堅實的水利支撐。
三是深化灌區節水增效機制,筑牢糧食安全水利根基。科學確定農業95個產品用水定額,構建覆蓋我省主要農作物灌溉用水定額體系。全面推進節水灌溉,優化灌區水量調度和水量調配,因地制宜推廣應用84項節水灌溉技術。在石津、洋河二等國家試點灌區探索利用遙感等技術智能識別農情,推行無人機巡渠、遠程量測控水等技術。“十四五”以來,我省灌區用水效率連年提高,單方灌溉水的糧食生產力保持在3.6斤以上。
六、記者:
近年極端天氣引發的洪澇災害時常發生,請問,“十四五”時期我省水利部門是如何保障防洪安全的?
![]()
河北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崔志清:
“十四五”期間,受雨帶北移影響,我省極端強降雨多發頻發,六個河系12條河流先后發生超警以上洪水,19條河流發生有實測記錄以來最大洪水。面對復雜嚴峻的洪澇災害形勢,我們始終以習近平總書記“兩個堅持、三個轉變”防災減災救災理念為指引,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不斷完善水旱災害防御“三大體系”,筑起堅實的防災減災屏障。
一是優化防洪工程體系,洪水調度能力顯著增強。實施烏拉哈達、婁里等9座水庫建設,強化“上蓄”能力。對滹沱河、滏陽河、子牙新河等184條段2900多公里骨干行洪河道和中小河流進行治理,暢通“中疏、下排”通道。推進11個蓄滯洪區建設,增強蓄洪滯洪能力。目前,全省在冊水庫1001座、5級及以上河道堤防1萬余公里、列入國家名錄蓄滯洪區13處,進一步完善“分區防守、分流入海”的防洪格局。
二是完善監測預報體系,洪水預報精準度大幅提高。加快構建由氣象衛星和測雨雷達、雨量站、水文站組成的雨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6部測雨雷達建成投用,雨量站達4029處、水文站達1326處,較“十三五”末分別增加16%、67%,基本實現2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全覆蓋。研發集數據匯集、預報預警等功能于一體的監測預報平臺,迭代降雨預報、產匯流等模型,實現洪水預報調度一體化。1232臺無人機、ADCP(聲學多普勒流速剖面儀)、側掃雷達測流儀等先進測驗設施投入使用,水文監測效率與精準度大幅提升。
三是健全防御工作體系,洪水應對能力有效提升。嚴格落實責任落實、決策支持、調度指揮“三位一體”防御工作體系,每年汛前逐級明確各級各類責任人近6萬名,修訂完善各類方案預案6000余個,開展防汛業務培訓和實戰演練。完成小流域山洪災害“四預”能力建設,更新升級水旱災害防御監測預警平臺,信息化、數字化決策支持體系持續健全。科學調度水庫、河道、蓄滯洪區等防洪工程,全力應對“23·7”流域性特大洪水、“25·7”區域性大洪水和2021年歷史罕見的夏秋連汛,實現了平穩安全度汛目標。
來源:河北發布
編輯:范永吉 韓亭亭
↓關注我們,了解更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