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完小米 YU7 才明白:2200 兆帕鋼和防彈涂層,這堆料是真能保命
最近易車和小米官方聯合搞的 “全網首拆” 火出圈了,雷軍自己都轉發推薦 “車主都該看看”。本以為是場營銷秀,結果拆完才發現,這臺車的用料是真下血本,尤其是安全和電池防護,看完讓人直呼 “買得踏實”。
![]()
安全結構:鋁合金 + 超強鋼堆出的 “保命籠”
前防撞梁是鋁合金 “目” 字形結構,長度 1484mm,把車頭 74.4% 的區域都護住了。別小看這個覆蓋率,哪怕是最考驗防護的 25% 小偏置碰撞,它也能參與吸能,把沖擊力分散到縱梁上。
![]()
A 柱的用料更絕 ——2200 兆帕熱成型鋼 + 內嵌防滾架。可能有人對 “2200 兆帕” 沒概念,簡單說就是指甲蓋大小的面積,能扛住 22 頭大象的重量。這種強度碰上卡車側壓、翻滾都不虛,之前赤峰那起事故就是最好的證明:被水泥罐車撞得旋轉 180 度,A 柱沒變形、車門正常打開,車主毫發無傷后又買了一臺同款,這說服力絕了。
更妙的是傳力設計,“一主三輔” 四條路徑,碰撞時像打太極一樣把力散開;還有個 “丟輪保命” 的設計,A 柱下方做了斜面,碰撞時引導車輪脫離底盤,絕不讓它往駕駛艙里鉆。
![]()
電池防護:14 層裝甲 + 防彈涂層,熱失控也不怕
電動車最讓人揪心的電池安全,YU7 直接堆了 14 層防護:頂部 3 層支撐、側面 3 層緩沖、底部 8 層防護,最底下還噴了軍工級聚脲防彈涂層,刮底、擠壓都不怕。
電芯是倒置的,萬一熱失控,熱量會向下噴,不會往乘員艙竄;17 層高壓絕緣防護把短路風險也掐死了。這種防護力度,哪怕在極端場景下也能給電池 “穿上防爆服”。
![]()
NVH 和工藝:隔音堆料堪比 “移動金庫”
拆開內飾才發現,小米在隔音上是真舍得花錢。地毯是 “毛氈 + EVA+PU 發泡” 的三明治結構,輪拱包了三層隔音棉,后備箱還帶隔音罩,全車 120 處聲學材料,難怪車主說 “120km/h 巡航時車內跟銀行金庫一樣安靜”。
![]()
車漆工藝對標保時捷,雙層色漆噴涂,放大鏡下看不到橘皮紋;內飾軟包覆蓋率超 90%,摸上去質感很細膩。這種細節把控,在同價位里確實少見。
![]()
官方拆解的背后:透明化還是營銷?
這次拆解是易車和小米官方聯合做的,不是第三方盲拆。有人質疑 “不夠中立”,但至少把用料明明白白擺在臺面上 —— 比光喊 “安全” 口號、曬參數來得實在。
![]()
從市場表現看,YU7 上市 3 分鐘鎖單 20 萬,現在交付周期要 30 周,產能跟不上但訂單不減,說明消費者認這套 “堆料邏輯”。雷軍敢主動轉發,還歡迎同行指點,也側面說明對產品力很有信心。
![]()
不過話說回來,一次拆解不能代表全部,后續的品控、長期使用的可靠性還得時間檢驗。但這種 “把車拆透給大家看” 的做法,確實給行業開了個透明化的頭 —— 車企敢不敢把自家車也這么拆一遍?
![]()
總之,不管是營銷還是真透明,小米 YU7 這波拆解至少讓大家看到了它的硬實力。如果你是準車主,看完應該能更安心等車;如果你在選車,這種 “把底牌亮出來” 的車型,確實值得多關注兩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