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運河畔,活力新拱墅。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緊扣“1+4”重點產業布局,以“教科人一體改革”為牽引,依托全區30個商務社區打造三大環高校創新生態圈應用場景,推動五大研究院結對區內龍頭企業、投資機構,助力環高校創新生態圈內五大高能級平臺提質升級,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拱墅區以上塘街道為主要載體,以高校為圓心、以創新為半徑,打造“上谷未來·環高校創新生態圈”,成為拱墅區轉型升級的生動實踐。
聚焦人才引育,打造近悅遠來的創新磁場
人才是創新發展的重要因素。拱墅區以高校院所、科創平臺為載體,在商務社區建立“人才服務專員”制度,實行“一對一”精準服務,為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目前,上塘街道已培育市級分類人才339人,人才集聚效應明顯。
創新工作機制,強化黨建引領。上塘街道打造皋亭科創商務社區,由經濟干部擔任商務社區黨總支書記、浙大城市學院邊緣智能創新研究院副院長擔任副書記,下設“兩新”聯合黨支部,提升組織凝聚力。組建“智匯上塘·環高校黨建聯建圈”,實施環高校人才科創中心“合伙人”計劃,選聘科技副總、創新創業導師12名。開展“人才會客廳”主題沙龍,分領域組織技術交流會,完善“企業出題、高校解題、政府助題”協同機制。今年以來,已破解企業技術難題50余個,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貫通轉化鏈條,激活成果變現的科創引擎
實現科技成果轉化是構建創新生態的關鍵環節。拱墅區通過深化校地融合、強化項目招引、優化服務保障等舉措,加速推動更多創新成果“就地開花、就地結果”,為區域發展注入動力。
上塘街道高標準建設人才科創中心、概念驗證中心、中試基地等平臺,補齊“基礎研究—概念驗證—產業化”全鏈條,推動香港理工大學杭州技術創新研究院、浙大城市學院邊緣智能創新研究院提質增效。截至目前,兩大研究院累計孵化企業23家、引進博士21人、申請發明專利26項。
依托校地聯席會議制度,上塘街道建立高校成果、高校人才、校友項目“三張清單”對接機制,形成“校內研發+環高校轉化+拱墅成長”閉環。今年以來,已落地高校經濟項目10個,涵蓋生命健康、高端智能裝備等領域,為產業創新發展注入動能。
賦能產業升級,構筑集群發展的現代體系
拱墅區聚焦重點產業服務,提出商務社區組團發展路徑,圍繞科創領域組團謀劃行動計劃,助力傳統工業區向環高校創新生態圈轉型。皋亭科創商務社區結合“上谷未來·環高校創新生態圈”建設,構建“科創引領、業態融合、要素集聚”的發展格局。
產業項目招引方面,上塘街道聚焦人工智能、高端裝備、生命健康等未來產業,引進順豐、京東、貝殼等企業項目。近兩年來,累計落地10億元以上項目3個、億元以上項目27個,實際利用外資超1.2億美元。作為浙江省“千項萬億”工程重大項目,浙江省智能船舶創新中心項目將聚焦智能裝備和無人船舶領域,填補相關技術空白。
創新要素保障方面,商務社區組建“科小塘”助企服務隊,推出“科創企業”“科創人才”兩類服務清單共54項增值服務,累計走訪服務企業1200余家,提供增值服務200余次,認定技術交易額超1.3億元。同時,探索建立環高校科創基金,推動浙江省二輕智能船舶制造投資產業基金落地,加強與區屬國企產業基金合作,聯合轄區金融機構開展專利質押、科技貸款等服務,加快政策資金兌現,累計兌付金額超1億元,為企業發展提供支撐。
在拱墅這片充滿活力的熱土上,上塘街道以皋亭科創商務社區為抓手,構建以高水平研發機構、專業化科技孵化平臺、開放式創新策源載體、高效能公共服務平臺為支柱的科技創新體系與人才引育生態,推動科技創新變量轉化為產業發展增量,為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科技動能。
數據來源:中共杭州市拱墅區委組織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