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玄關的舊鞋柜:裝著四季的腳步二、客廳的藤椅:搖出來的慢時光三、廚房的搪瓷碗柜:裝著煙火與牽掛
![]()
家門口的木鞋柜是搬新家時,樓下老木匠陳師傅親手打的。當時我抱著剛滿周歲的孩子去看木料,陳師傅蹲下來摸了摸孩子的頭說:“給你們打個耐用的,能陪孩子長大。” 柜身選的是淺胡桃木,紋理里藏著淡淡的木香味,柜門沒裝金屬把手,而是在側邊鑿了個月牙形的小凹槽,陳師傅說 “這樣孩子磕著也不疼”。如今用了快十年,柜門上已經爬滿了生活的痕跡 —— 有次孩子背著奧特曼書包沖進門,書包帶蹭過柜門,留下一道淺褐色的印子;還有次我搬綠蘿花盆,瓷盆邊緣磕出個小坑,我心疼得直皺眉,陳師傅后來路過看到,找了塊同色木片,用砂紙磨平了粘在上面,現在不仔細看,根本發(fā)現不了修補的痕跡。
鞋柜分三層,每層都藏著不同季節(jié)的故事。最上層堆著冬天的棉鞋,媽媽織的紅毛線襪總塞在爸爸的棉靴里,去年冬天我翻找時,在襪底摸到個小絨球,是媽媽織的時候不小心纏進去的,摸著那團軟乎乎的線,突然想起她坐在老家炕頭織襪子的樣子;中間層是常穿的單鞋,我的白色帆布鞋鞋跟磨出了小口子,先生趁我不注意,找了同色的棉線,用手縫了兩圈,針腳歪歪扭扭的,最下層擺著拖鞋,孩子的小熊拖鞋鞋底快磨平了,鞋頭還沾著去年在公園踩的泥印,他卻死活不肯換,晚上睡前還會把拖鞋擺得整整齊齊,說 “小熊要陪我睡在門口”。
每天早上,玄關總圍著一家人找鞋的熱鬧 —— 孩子蹲在鞋柜前,翻來翻去找不到他的運動鞋,原來被我昨晚隨手放在了上層;爸爸急著上班,手忙腳亂地穿錯了襪子,一只藍一只灰;我則在旁邊收拾散落的鞋刷、鞋油,偶爾在鞋柜凹槽里摸到孩子藏的小彈珠、貼紙。鞋柜頂上還擺著個小小的多肉盆栽,是孩子幼兒園手工課做的,雖然葉子有些蔫了,卻一直擺在那,就像這個鞋柜一樣,不精致,卻裝著我們一家四季的腳步,滿是生活的踏實。
![]()
客廳窗邊的藤椅是外婆搬來同住時帶來的,藤條已經泛著深褐色的光澤,椅面中間被坐得微微凹陷,邊緣還有幾根藤條松了頭,外婆總說 “這是坐了二十多年的老伙計,有感情了”。藤椅旁邊擺著個小竹桌,是和藤椅一套的,桌面有圈淺淺的印記,那是常年放茶杯留下的。
春天的時候,外婆坐在藤椅上手里拿著針線縫補舊衣服,偶爾有花瓣飄到竹桌上,她會撿起來夾在針線笸籮里,說 “留著給你做書簽”。夏天傍晚,外婆會在藤椅上墊塊藍布涼席,把竹桌搬到旁邊,泡上一壺菊花茶,放兩顆冰糖,等我下班回家,就坐在藤椅旁和我聊天,她搖著蒲扇,藤椅跟著 “咯吱咯吱” 響,偶爾有晚風吹進來,帶著菊花的清香,吹散了一天的疲憊。
孩子小時候總愛圍著藤椅轉,剛學會走路時,扶著藤椅的扶手慢慢挪,不小心摔了也不哭,爬起來繼續(xù)抓著藤條玩。后來他膽子大了,會踩著藤椅的橫檔往上爬,外婆怕他摔著,就把他抱在腿上,兩個人一起搖,外婆哼著老調子,孩子跟著咿咿呀呀地學,藤椅的響聲和祖孫倆的聲音混在一起,成了客廳里最溫柔的聲音。有次孩子把玩具車的輪子卡在了藤條縫里,急得直哭,外婆找來小鑷子,戴著老花鏡,一點點把輪子夾出來,后來她特意找了塊軟布,把藤椅邊緣的縫隙都塞住,說 “別再卡著我孩子的玩具”。
去年外婆回了老家,藤椅還留在窗邊,我偶爾會坐上去,摸著粗糙的藤條,仿佛還能感受到外婆坐過的溫度。竹桌上現在放著孩子的繪本,有時候他會趴在上面畫畫,畫完了就把紙貼在藤椅上,說 “給老藤椅看看我的畫”。藤椅雖然舊了,卻像個沉默的老友,記著我們一家的慢時光,每次看到它,心里就暖暖的。
![]()
廚房的搪瓷碗柜是婆婆傳下來的,聽婆婆說,這是她和公公結婚時買的,當時在供銷社排了半天隊才買到。柜身是乳白色的,邊緣已經掉了漆,露出里面的銀灰色鐵皮,柜門的合頁松了,關柜門時要輕輕推一下才能扣緊,柜門上還貼著一張舊日歷,是孩子出生那年的,婆婆說 “留著做個紀念”。
碗柜分上下兩層,上層擺著常用的碗碟,有我結婚時買的青花瓷碗,碗沿有個小小的缺口,是有次孩子洗碗時不小心摔的;有婆婆用了幾十年的搪瓷缸,缸身上印著 “勞動最光榮” 的字樣,缸口有些變形,卻一直沒舍得扔;還有孩子的小恐龍飯碗,碗底印著他的名字,是幼兒園時定制的。下層放著不常用的蒸鍋、砂鍋,還有婆婆腌咸菜的壇子,壇口用塑料袋封著,還系著根紅繩子,婆婆說 “這樣咸菜不容易壞”。
每天做飯前,我都會打開碗柜拿餐具,聽著柜門 “咔嗒” 一聲響,看著里面整齊擺放的碗碟,就覺得心里踏實。婆婆總說,以前她就是用這個碗柜給先生做飯,早上蒸饅頭,晚上熬粥,柜子最上層的小格子里,還藏著她當年給先生留的糖塊 —— 那時候物資緊,先生放學回家,總能在小格子里找到一塊水果糖,現在那個小格子里,我會放些孩子愛吃的餅干、巧克力,有時候孩子放學回家,會偷偷打開碗柜拿一塊,然后把柜門輕輕關好,假裝什么都沒發(fā)生,我看著他的小背影,忍不住笑。
去年過年,全家一起在廚房準備年夜飯,婆婆站在碗柜旁,教我用她的搪瓷缸泡花茶,“放些枸杞、紅棗,煮幾分鐘,喝著暖身子”;孩子在旁邊幫忙拿碗,不小心把一個小碗摔碎了,他嚇得快哭了,婆婆卻笑著說 “沒事,舊碗換新車,歲歲平安”,然后和我一起蹲下來清理碎片,還把碎片小心收起來,說 “留著以后墊花盆”。現在碗柜里又多了些新物件,有我自己做的醬菜瓶,上面貼了孩子寫的 “媽媽牌醬菜”,還有先生出差帶回來的小瓷盤,擺在一起,新舊交織,滿是生活的煙火氣。
每次打開這個舊碗柜,都能聞到淡淡的飯菜香,仿佛能看到婆婆當年在廚房忙碌的身影,也感受到這份藏在餐具里的牽掛 —— 從婆婆到我,從先生到孩子,這個碗柜裝的不只是餐具,還有一家人的日子,和代代相傳的溫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