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博會深度解讀|達利雷生重構睡眠治療版圖:精準醫學如何改寫千億市場?
曲依/文
凌晨三點,城市早已陷入沉寂,李明(化名)卻仍在床上輾轉反側。這是他本周第四次失眠到天明。作為一名長期失眠患者,他嘗試過各種方法——從冥想練習到傳統安眠藥,但要么效果不佳,要么第二天醒來頭腦昏沉。
“吃安眠藥后的睡眠感覺不像真正的睡眠,第二天經常都是懵的。”李明無奈地表示。
這類困擾并非個例。根據中國睡眠研究會《2025年中國睡眠健康調查報告》,中國成人睡眠困擾率高達48.5%,相當于近半中國成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問題,但傳統失眠藥的一些問題,讓失眠治療仍然存在巨大的臨床空白。不過,深夜輾轉反側的數億中國人,如今迎來了全新的安眠選擇。
在11月5日開幕的2025第八屆中國進博會上,一款源自瑞士的全球新一代抗失眠藥達利雷生引起了李明等諸多失眠患者的關注。這款藥物不僅臨床數據顯示出優異效果,更以其獨特的作用機制區別于傳統安眠藥,有望重塑失眠治療格局。
![]()
達利雷生亮相2025第八屆中國進博會
傳統藥物的局限與“自然睡眠”的追求
失眠的治療困境長期存在。傳統鎮靜藥物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入睡問題,卻帶來了依賴性、殘留效應等新問題。
“很多患者向我們反映,他們面臨一個兩難選擇:要么整夜失眠,要么服用安眠藥后第二天狀態不佳。”北京某三甲醫院睡眠醫學中心主任表示。
傳統安眠藥通過廣泛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發揮作用,這種方式類似于“大錘敲擊”,在促進睡眠的同時,也會影響正常的睡眠結構和日間功能。數據顯示,長期使用傳統安眠藥的患者中,有相當一部分會出現藥物耐受性,需要不斷增加劑量才能達到原有效果。
更為嚴重的是,約30%的長期使用者會出現依賴性癥狀,停藥后產生戒斷反應。這些局限性使得醫生和患者都渴望一種更為精準、自然的治療方式。
理想的失眠治療應該盡可能模擬自然睡眠過程,而不是強制“關機”。這也是為什么醫學界一直在尋找針對睡眠調節關鍵通路的新型藥物。
食欲素系統與睡眠的“開關”機制
失眠治療的新思路來自對睡眠生理機制的深入理解。上世紀90年代,科學家在研究下丘腦功能時偶然發現了一類新型神經肽——食欲素(Orexin),這一發現為睡眠醫學帶來了革命性變化。
食欲素系統相當于人體覺醒的“開關”。在正常生理狀態下,食欲素水平在白天升高維持清醒,夜間下降促進睡眠。這一精密系統確保我們在白天保持警覺,在夜間順利入睡。
然而,失眠患者體內的這一天然調節系統出現故障——夜間食欲素水平異常升高,導致大腦在應該休息時仍保持活躍狀態,這就像一扇關不上的門,使得患者無法自然進入睡眠狀態。
基于這一發現,瑞士Idorsia率先開始研發針對食欲素系統的藥物,經過20多年不懈努力,于2022年在美國上市新型抗失眠藥達利雷生。它作為一種雙食欲素受體拮抗劑(DORA),能夠精準阻斷食欲素與其受體的結合,降低失眠患者異常升高的食欲素水平,從而誘導自然睡眠。
![]()
與傳統安眠藥不同,達利雷生不是強制“關閉”大腦活動,而是幫助調節失調的睡眠-覺醒系統,使其恢復正常節律。這種機制更接近生理性睡眠過程,不會廣泛抑制中樞神經系統。
在9月下旬舉辦的“見證優質睡眠的力量”2025年中國睡眠醫學發展論壇上,中國睡眠研究會理事長、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黃志力介紹:“近年來,雙食欲素受體拮抗劑(DORA)類藥物不斷問世,達利雷生是其中杰出代表之一。達利雷生半衰期約為8小時,讓患者既可一夜安眠,又無次日殘留效應。”
![]()
中國睡眠研究會理事長黃志力教授
臨床數據背后的科學突破
達利雷生的臨床研究數據充分展示了其科學價值。發表于《柳葉刀神經病學》的海外Ⅲ期臨床研究顯示,達利雷生較安慰劑顯著改善患者入睡和睡眠維持能力,同時延長自我報告的總睡眠時間。
最關鍵的是,研究證實:達利雷生不改變睡眠結構,可改善日間功能,且未發現依賴性、反跳性失眠、戒斷癥狀和藥物濫用證據,這些特點使其顯著區別于傳統鎮靜催眠藥。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王玉平教授是達利雷生中國Ⅲ期臨床研究主要牽頭人,他在前述論壇上對該研究數據進行了解讀。王玉平介紹,達利雷生中國與海外Ⅲ期臨床研究保持了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一致性結果,患者減少入睡時間35分鐘,減少入睡后的覺醒時間30分鐘,延長總睡眠時間1小時;更重要的是,不增加次日清晨困倦感,停藥后沒有戒斷反應或反跳性失眠。
“達利雷生達到優質睡眠、利在日間功能,真正回應了患者‘睡得著、醒得好’的核心訴求。”王玉平表示。
![]()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王玉平教授
千億睡眠藍海與達利雷生的競爭優勢
中國睡眠健康市場的規模令人矚目。根據行業分析數據,中國睡眠經濟規模已超過3000億元,且保持穩步增長。隨著人們對睡眠質量的重視程度提高,這一市場還有進一步擴大的潛力。
在如此龐大的市場中,達利雷生憑借其獨特機制和臨床優勢,有望迅速占領細分市場。與同類產品相比,達利雷生具有多重競爭優勢:
機制優勢,作為DORA類藥物,達利雷生直接針對失眠的病理生理機制,與傳統安眠藥形成明顯區分;安全性優勢,低依賴性風險和良好的安全性特征,使醫生更愿意處方,患者更堅持治療;日間功能改善,達利雷生半衰期約8小時,更符合普通人正常的睡眠周期,既可以實現整夜安睡,次日早上又能保持清醒,滿足了現代人對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的要求;未被列為精神藥品管制,這一特點簡化了處方和用藥流程,提高了藥物可及性。
目前,達利雷生已在美國、英國、瑞士、日本、加拿大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獲批上市,是目前唯一獲歐洲藥品管理局批準的改善日間功能的雙食欲素受體拮抗劑(DORA)類抗失眠藥。
2025年6月,達利雷生在中國獲批上市,此次也是首次亮相進博會。先聲藥業作為達利雷生在大中華區的開發和商業化合作伙伴,其覆蓋3000多家三級醫院的營銷體系,將為達利雷生的市場推廣提供有力支持。
政策紅利下的成本重構與可及性變革
由于海外創新藥在國外生產,“漂洋過海”來到中國,不可避免周期長、成本高,本土化生產是最有效的破解之道。
本土化帶來的好處是多方面的。首先,本土生產可顯著降低藥品價格,提高患者可及性。作為需要長期用藥的慢性病治療藥物,價格是影響患者依從性的重要因素。
其次,本土化生產可縮短供應鏈,提高供貨穩定性。國際物流中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本土生產能夠確保藥物持續穩定供應。
海南海口高新區作為海南生物醫藥產業核心區,擁有成熟的規模化生產條件、成本優勢及物流配套,先聲藥業早在2001年就在此建立了生產基地。該基地此前已成功實現全球首個全系骨髓保護作用“化療守護者”曲拉西利等創新藥的本土化生產,積累了豐富經驗。
“有了曲拉西利的地產化經驗,達利雷生的地產化更駕輕就熟。目前,達利雷生已完成生產技術轉移,生產線也已準備就緒,預計2026年實現本地化生產。先聲海南基地的生產線可達到年產能6億片,相信可以滿足廣大失眠患者的需求。”先聲藥業副總裁史瑞文在進博會現場向記者介紹。
借助政策優勢整合資源,先聲藥業構建起了成本與質量的雙重護城河。這種能力不僅關乎成本,更關乎患者的安全和創新藥的可及性。達利雷生作為慢性病用藥,需要長期規律服藥,地產化帶來的價格優勢與供應穩定性,將直接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達利雷生引領的失眠治療新模式
達利雷生的問世不僅帶來了一款新產品,更預示著失眠治療模式的轉變。從“強制睡眠”到“自然睡眠”,從單純關注夜間睡眠質量到兼顧日間功能,失眠治療理念正在發生深刻變革。
隨著人們對睡眠健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失眠治療將從單純的癥狀控制轉向整體睡眠健康管理。達利雷生這類針對特定生理機制的藥物,將在這一轉變中發揮重要作用。
夜幕降臨,城市的萬家燈火次第亮起。對于像李明一樣的中國失眠患者而言,達利雷生的到來或許意味著他們終于可以期待一個新的明天——既能安然入睡,又能精力充沛醒來。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