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第38屆東京國際電影節頒獎典禮上,中國演員王傳君憑借電影《春樹》中的角色“王冬冬”斬獲最佳男演員獎,成為該電影節史上第七位華人影帝。這本是值得慶賀的榮耀時刻,卻因一場突如其來的輿論風暴陷入爭議漩渦。
爭議的起點源于女主角白百何的社交媒體動態。11月3日,她在微博發布“還能這么操作”的模糊言論,配以“捂眼捂耳捂嘴”表情包,同日朋友圈又出現“得魚忘筌”“過河拆橋”的隱喻性配圖。這些含糊其辭的表達被網友解讀為對獎項分配的不滿,尤其是當網絡匿名爆料稱“滬圈資方施壓評委文晏,要求將獎項授予王傳君,否則停止投資其電影”時,輿論瞬間沸騰。
![]()
爆料進一步指出,白百何作為“大女主”戲份占比超70%,而王傳君的戲份不足40分鐘,卻以“掛件男主”身份獲獎,暗示評獎存在“戲份置換”的黑幕。更有人將矛頭指向資本操控,稱“一部電影不能同時獲得男女主角獎”的潛規則導致白百何被犧牲。這些未經證實的傳言迅速發酵,將王傳君推上風口浪尖。
![]()
面對爭議,東京電影節的評獎規則與歷史案例成為關鍵反駁點。首先,該電影節采用“評審團制”,表演獎僅設“最佳男演員”和“最佳女演員”,不區分主角配角,評選標準聚焦于表演的“密度”而非“長度”。例如,妮可·基德曼在《時時刻刻》中僅憑23分鐘戲份便斬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香川照之在《暖》中以聾啞人配角身份奪得東京電影節最佳男演員,均印證了戲份與獎項無必然關聯。
![]()
所謂“同片不得兼獲男女獎”的規則純屬虛構。歷史上,1999年西班牙電影《孤獨》的兩位演員曾同時包攬東京電影節最佳男女演員獎,2019年柏林電影節《地久天長》的王景春與詠梅亦雙雙獲獎。本屆電影節中,日本影片《恒星的另一邊》的福地桃子和河瀨直美更以同一部作品同獲影后,徹底打破這一謠言。
![]()
爭議的本質是公眾對文藝獎項透明度的集體焦慮。白百何的隱晦表態、資方干預的傳聞,觸碰了大眾對“公平、公正、公開”的敏感神經。網友的質疑聲中,既有對資本操控的警惕,也有對女性演員遭遇不公的共情,更有對藝術純粹性的堅守。這種情緒在社交媒體時代被無限放大,形成了一場“獎項羅生門”。
![]()
在這場輿論狂歡中,王傳君的表演藝術本身卻被忽視。評審團主席卡洛·沙特里安評價其“像水滲進沙子般融入角色,一個眼神勝過十句臺詞”,桂綸鎂則稱贊他“以安靜內斂的方式傳遞細微情感”。這些專業認可,與網友基于戲份時長的質疑形成鮮明對比。
王傳君獲獎引發的爭議,映照出文娛行業生態的復雜性。在信息碎片化的時代,匿名爆料與社交媒體情緒極易掩蓋事實真相。當公眾將焦點從表演本身轉向“圈子”“操作”等場外因素時,藝術的純粹性便被消解。
![]()
或許,我們應如王傳君在獲獎感言中所言:“讓表演回歸表演,讓地域標簽留在‘跟風’里。”演員的終極價值在于作品,演技的厚度才是超越爭議的終極砝碼。當電影《春樹》最終在國內上映時,觀眾不妨用眼睛去評判表演的成色,而非僅憑網傳的戲份占比與匿名爆料下結論。畢竟,藝術的魅力,從來不在輿論的喧囂中,而在作品的細節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