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只需要點擊上方的藍字《梅州V生活》關注即可
來源:掌上梅州
近日,本報《民生一線》欄目記者走訪梅城多地發現,本應停放在指定區域的共享電動自行車(簡稱共享電單車),被隨意停放于橋梁通道、公園步道等公共空間,不僅影響市容秩序,更埋下安全隱患。
11月4日晚,梅城秀蘭大橋西端引橋的自行車道上,一輛綠色共享電單車被隨意放置在路邊;不遠處的人行道上,另一輛藍色車輛則斜靠在橋圍欄上,占據了行人通行空間。這種情況并非個例,記者在東山大橋、嘉應大橋現場核查時,均發現有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被違規停放的共享電單車“侵占”的現象。
![]()
嘉應大橋非機動車道上違規停放的共享電單車。
![]()
共享電單車停放在了人行斑馬線路口。
除交通要道外,休閑場所同樣未能幸免。在梅城多處公園步道及河堤塑膠跑道周邊,共享電單車的身影頻頻出現。有的車輛被棄置于塑膠跑道入口的斑馬線路口,迫使市民繞行;更有市民反映,曾在親水公園親水平臺見過違規停放的車輛,該區域無車輛通道,推測是人為搬運所致。
“這些車亂停在人流車流大的地方,一不留神就容易刮碰,誰能想到路上會突然冒出來‘路障’。”正在塑膠跑道鍛煉的王先生無奈抱怨。市民劉先生則直指問題核心:“這是典型的不文明行為,運營商得拿出辦法管起來。”
針對亂象,市民們紛紛提出建議。劉先生表示,運營商可建立黑名單制度,對違規停放者限制騎行權限,同時應加強路面巡查,及時清運亂停車輛。還有市民呼吁,相關部門須落實監管責任,督促企業履行主體責任。
共享電單車違規停放亂象如何破解?一些地市出臺了應對措施解決這一難題。
記者了解到,去年5月,山東省聊城市主城區互聯網租賃自行車工作專班辦公室出臺了《聊城市主城區共享電單車管理規范(試行)》(以下簡稱《規范》),《規范》針對車輛超投、不及時報備車輛、自行設置電子圍欄、區域外停放車輛、頭盔車牌不規范、未及時清理違規停放存在安全隱患的車輛等六大問題,逐一制定有效措施,明確處理標準。聊城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支隊對共享電單車車企的管理維護進行打分量化,根據車企表現核定車輛投放額度,有效解決共享電單車亂停放的問題。
在蘇州,共享電單車的停放同樣有一定的規范。騎行者應在噴涂有“共享電單車可停放”標識的區域內停放,如果將車輛停放至指定區域外,將無法完成還車操作。
為鼓勵共享電單車騎行者規范停車,蘇州的相關共享電單車企業上線了“紅包車”互動參與活動,即系統將違停車輛添加上“紅包車”標簽,用戶將“紅包車”騎行至規范停車點后,不僅當次騎行費用免單,同時還給用戶獎勵1至2元現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