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建模沒經濟”的“干嘛貓”,就不能收獲屬于自己的幸福嗎?
![]()
子鯉
2025-11-06
返回專欄首頁
作者:子鯉
原創投稿
評論:
商城特賣
![]()
光與影:33號遠征隊
¥174.4
¥218
前往購買
![]()
足球經理26
¥203
¥268
-24%
前往購買
![]()
全面戰爭:三國
¥79
¥268
-71%
前往購買
![]()
中土世界:戰爭之影
¥20
¥143
-86%
前往購買
![]()
米塔
¥41.6
¥52
前往購買
干嘛……
謝靈運嘗曰:“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這是成語“才高八斗”的來歷。套用這句話,我們也可以說,天下貓meme共一石,“圓頭耄耋”獨得八斗,“跑刀鼠鼠貓”得一斗,其余共用一斗。
由于自身傳奇的“貓虐人”故事,以及被“哈基米音樂”當作吉祥物等原因,“圓頭耄耋”實現了自己的賽博永生,也成了如今群聊、評論區等表情包界毋庸置疑的巨頭。但現在,又有一個新的貓meme正在席卷而來,不僅迅速融入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甚至還有動搖“圓頭耄耋”霸主地位的趨勢。
它就是最近這幾天大家可能已經看到過好幾次的“干嘛貓”。
“干嘛貓”——外網稱之為Canny Cat(機靈貓),由推特用戶“Professor Jones”在個人主頁上分享的一張自家白貓的照片P圖而來。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Canny Cat的圖片被引入了國內互聯網,并配上了“干嘛……”文字。而Canny Cat那有些錯愕的表情,看起來也的確符合有人被叫住之后詢問“干嘛”的神態,非常適合用于各種聊天場合。
不過,如果光是這樣,還不足以讓“干嘛貓”達到如今在中文互聯網上掀起了空前熱潮的地步。真正讓“干嘛貓”火起來的,還是它在被P圖后,顯得有些丑的樣子。
試想,你是一個剛剛加完班的打工人,正走在回家的路上。此時,迎面走過來的,是一個打扮戳中好球區、形象符合理想型的陌生異性。而相比之下,你身心俱疲、兩眼無神,手里還提著剛買的“肥宅快樂水”的形象,就沒有那么夠看了——身處這種“淡淡的死感”中,的確會令人忍不住在心里朝老天問一句:“給我安排這種尷尬的經歷,到底是在干嘛……”
沒建模、沒經濟,每天渾渾噩噩度過自己當牛馬的一天,遇到心儀的異性連與之對視都不敢……這個被“干嘛貓”梗圖描述得非常詳細的情景,想必有不少人曾經親身經歷過。而在這份共鳴下,“干嘛貓”也就被傳得越來越廣了。
等等——這么看來,“干嘛貓”梗圖,不就是迭代之后的2025最新版“哥布林”或“老鼠人”嗎?
不過,與之前“老鼠人”“哥布林”等不同的是,“干嘛貓”并沒有那么強的自我矮化意味,也沒有蘊含“有朝一日逆天改命”的幻想氣息。相比之下,“干嘛貓”更像是用一種極度寫實的模式,表達了不少當代年輕人的真實處境。
無論是“干嘛貓”原版圖片中手里拿的油炸食品(英文原文為“Fried Pie”,但我覺得它是韭菜盒子)和杯裝機打小飲料,還是后續改版中的泡面加腸、冰紅茶、拼好飯,乃至蜜雪冰城,都是當代非富非貴年輕人生活中的日常消費品,很難說其中有什么明確的褒貶意味。
然而,獨善其身,也總是有限度的。在拼好飯和蜜雪冰城的“滋養”下實現了飽暖之后,總會有人想要更進一步,追求馬斯洛理論里更高的需求層次。而就像前面那張“遇到理想型”的圖所指示的那樣,在引發了無數人共鳴的“干嘛貓”這里,所謂“更高的需求層次”,其實特指第三層“感情需求”。
作為一個“沒建模沒經濟”的“干嘛貓”,你當然可以選擇安于現狀——但不幸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每個意想不到的瞬間,你都有可能在無意間見證了別人的幸福。
這樣的瞬間有很多種。
積極一點講,它可以是你開好健身軟件、買好電解質水,準備在操場跑幾圈時,途經一對有說有笑的情侶后,那種想要實打實提升一番自己的雄心壯志,多少會在自己內心的對比中,被澆上一些冷水。
而消極一點講,這樣的瞬間,也可能發生在你剛從快遞站取貨回來,摩拳擦掌準備打一場“圣杯戰爭”時——看到別人懷里的是心儀的戀人,自己懷里的卻是有棱有角、揣著硌手的保密發貨快遞盒,心里難免會感覺老天給自己開了一個玩笑。
更要緊的是,原本期待了好幾天的“圣杯戰爭”,這下也打不了了。此時的自己,感覺就像一個剛剛走出黑暗洞穴的人一樣,不僅被強烈的陽光照得頭暈目眩,而且還意識到了:原來,是有人每天都生活在這種陽光明媚的環境中的。
在這種心境下,任憑多么逼真的外形、多么獨特的通道,恐怕都會令人感覺索然無味吧。
當然了,除了這兩種最極端的例子,類似的梗圖還有很多,且每一種都或多或少能引起一些人們的共鳴。不過,“干嘛貓”梗的特殊之處在于,雖然它的內核和之前的“老鼠人”“哥布林”很像,但它很快就發展出了新的內涵。
放在以前,火熱一時的“哥布林”梗,就同樣被用在了自嘲為“哥布林”的人們“走出洞穴”后,“被‘勇者’‘圣女’們映襯到自慚形穢”的場合里——盡管當時“哥布林”梗同樣根據不同的處境產生了各種變體,但也往往只是止步于自嘲。
雖說在“哥布林”梗引發共鳴后,也出現了關心一眾哥布林,要他們好好愛護自己的“大廚族長”,但歸根結底,這兩個現象間是相互分離的——畢竟,真正愛護自己的人,誰又會強調自己是個幾乎沒有未來的“哥布林”呢?
就像前面說的,“干嘛貓”與之不同的是,它形容的都是一些相對客觀的東西。雖然“沒建模沒經濟”這種事情承認起來不太光彩,但它們和“哥布林”背后的自卑心理不一樣,不是一念之間就可以改變的。所以,與之前玩“哥布林”梗一味自嘲的現象不一樣的是,現在用“干嘛貓”自比的網友,很快就意識到了,雖然“沒建模沒經濟沒人愛”的現狀是真,但這依然不妨礙我們愛自己。
所以你才會看到,在“干嘛貓”流行起來后,很快就出現了一批“倒反天罡”的新梗圖。
比如,如果我們換位思考一下,不再“以己之短攻彼之長”,那面對下課后無牽無掛,單身一身輕的“太刀俠”,經常拌嘴吵架鬧得不愉快的小情侶,可能才是那個會露出無奈表情的“干嘛貓”。
再比如,面對那些以高高在上的態度,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指指點點的質問,你也可以化身“干嘛貓”,把原本的“無奈”表情轉化為“無所謂”,告訴對方,我樂意,問什么問,再問一梭子把你也秒了。
又或者,雖然相比之下,你是一個“沒建模沒經濟”的“干嘛貓”,但你也同樣有著自由發展興趣愛好的權利——除了拼好飯和蜜雪冰城,你還可以拿上假面騎士玩具腰帶、高達模型、健身器材等等各種自己喜歡的東西,驕傲地向大伙展示自己的興趣愛好(當然左上角的奶瓶二代就算了)。
而從上面的這些例子里,相信你也不難看出,之所以說“干嘛貓”與“老鼠人”“哥布林”等等有所區別,原因就在于,在經歷了往日種種后,用“干嘛貓”自嘲的人,其實并沒有局限在“自嘲”中,而是學會了接受現狀,并依然堅持愛著那個不完美的自己。
相比之下,這實在是一種進步。
《史記》里講,大秦帝國的丞相李斯在當小官的時候,看見“廁中鼠”和“倉中鼠”天差地別的生活狀態,決心要當一只吃得腦滿腸肥的“倉中鼠”。套用這個概念,曾經自稱“老鼠人”“哥布林”的那些普通青年們,大概也是自比為了看似沒什么前途的“廁中鼠”。
可其實,沒有人要求你必須當“鼠”,你完全可以當一只“貓”——可以是有人關愛有人疼的“家貓”,也可以是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野貓”。而無論如何,只要你選擇了當一只“貓”,那么最后都是一定會收獲屬于自己的幸福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