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在美國發射洲際導彈并宣布重啟核武器實驗之后,俄羅斯也意識到必須保持同等的核武器威懾能力才能維護自己的國家安全——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宣布啟動“全面核試驗”籌備。目前,該指令形式上僅限于制定一份計劃,政府需起草并提交安全委員會批準——這一舉措顯然旨在確保一旦“綠燈亮起”,俄羅斯統治精英將共同承擔責任。
![]()
不過,這看似俄羅斯在美國刺激下的應激反應并非表面這樣——俄羅斯恢復實際核試驗的意圖最早在兩年前便已明確。2023年11月,俄羅斯退出了1996年《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CTBT)的批準程序。
此后,俄羅斯幾乎可以肯定已在其歷史悠久的新地島試驗場開展大規模籌備工作。該試驗場于1955年-1990年間投入使用,期間共進行了132次核爆試驗,其中僅42次為地下試驗,其余均為大氣層或水下試驗。史上威力最強大的核武器——5800萬噸級氫彈“沙皇炸彈”的爆炸試驗也在此地進行。
退出《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后,俄羅斯在進行核爆炸方面已無法律限制。但一個關鍵問題仍未明確:此類試驗將如何實施,以及俄羅斯是否仍認為自己受1963年與美國簽署的《禁止在大氣層、外層空間和水下進行核武器試驗條約》約束。該條約有效期無限,但允許提前三個月通知締約方后退出。
軍事專家分析這一問題的答案將決定俄羅斯可能進行的試驗類型。例如,地下核爆對公眾影響有限,視覺上僅相當于攝像機出現晃動,類似1992年美國的地下核試驗場景。而淺埋裝藥核爆則可能會導致可見的地面塌陷,但仍不會產生壯觀景象。相比之下,大氣層核爆將是自1980年以來的首次——當時中國在羅布泊試驗場進行了400萬噸級的核試驗。不過,這種展示性場景或許正是俄羅斯想要達成的效果。原因無它,其威懾力最強!折衷方案可能是水下核爆,既能產生震撼的視覺效果,又能減少向大氣層釋放的放射性物質。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多數核試驗中,彈頭本身與運載工具是分開測試的。這些試驗主要側重于科學技術層面,包括測量、診斷和設計理念驗證。正如部分分析師所言,克里姆林宮是否會真正向新地島試驗場發射攜帶實彈核彈頭的導彈,完全取決于弗拉基米爾·普京的心理狀態。
歸根結底,無論采取何種形式,俄羅斯恢復核試驗的意圖再次提醒我們,核威脅仍是俄羅斯與西方國家溝通的主要手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