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刷到微博公告時我愣了——@郭美May努力努力 這號,又沒了?
![]()
官方說得明明白白:“天天炫富拜金,還靠這搞錢”,違反了社區規矩。順便補了句“以后接著治這類內容,多來點正經創作”。消息一炸,評論區直接開鍋,大家都在說:“郭美美?這姐怎么又出來搞事了?”
說“又”,是真不冤枉。這姐的“網紅生涯”,簡直是部離譜連續劇:2011年靠假身份蹭紅會炫富出圈,火得一塌糊涂;2015年開賭場把自己送進去蹲了5年,2019年才出來;結果2021年又因賣有毒減肥藥二進宮,2023年剛放出來,轉頭就曬勞斯萊斯提車視頻,高調宣布“姐回來了”。
兩次坐牢、屢次踩線,怎么偏偏是她,總能在出獄后立刻抓住流量,把自己活成“頂流爭議網紅”?這事真不是她個人“能打”,而是我們身邊的網絡生態和社會心態,早就給她鋪好了路。
一、平臺封號:是“整治”還是“走個過場”?
這次封號,說穿了是平臺在“清朗行動”里的常規操作——既響應了大家對“炫富翻車”的期待,也怕郭美美的“黑歷史”連累自己,落個“縱容劣跡網紅”的罵名。封了她,既顯得自己“三觀正”,又能少點合規風險,簡直是雙贏。
但這事吧,治標不治本。你封了郭美美,轉頭打開手機,全是“00后年入百萬秘籍”“豪門太太的一天”“奢侈品開箱,這包才值兩個月工資”。為啥?平臺算法就吃這一套啊!越浮夸、越能勾人情緒的內容,完播率、評論量越高,算法就越給推。罵她的、羨慕她的、吐槽她的,每一條互動都是流量,流量就是真金白銀。
更絕的是,現在還有“炫富產業鏈”:豪車是租的,豪宅是搭的景,奢侈品是拼單拍的,拍完立刻還回去。只要能博眼球,啥都能演。平臺就算封了號,人家換個馬甲、改個名字,照樣能卷土重來——畢竟違規的成本,比賺的錢少多了。
二、為啥總有人想當“郭美美”?
別罵郭美美“沒腦子”,她能火,是精準踩中了很多人的心態。你想啊,現在大家壓力多大?賺錢難、買房難、往上走更難。郭美美呢?天天曬豪車、穿名牌,告訴大家“我就是有錢、就是能紅”,這不就是很多人心里“不敢說出口的夢”嗎?
所以才有那種矛盾的場面:一邊罵她“炫富低俗”“來路不正”,一邊又忍不住點進她的視頻,看看她又買了啥、又去哪玩了。說白了,是既仇富,又偷偷羨慕;既鄙視她的虛榮,又好奇“她咋能活成這樣”。
這種心態,其實是焦慮鬧的。當“好好上班”不如“博眼球走紅”來得快,當“踏實賺錢”趕不上“一夜暴富”的誘惑,郭美美就成了一面鏡子——照出了大家對“捷徑成功”的渴望,也照出了對現實的無奈。就算沒了郭美美,也會有“李美美”“王美美”冒出來,只要這種焦慮還在,就有人愿意當這個“流量靶子”。
三、刑滿釋放了,就不能說話了?
![]()
這次封號,爭議最大的是:郭美美沒犯新錯,就因為“價值觀不行”被封了,合適嗎?
按理說,刑滿釋放人員和普通人一樣,有說話的權利。法律都原諒她了,社會總不能一直把她當“壞人”防著吧?但話又說回來,權利也不是沒邊界的。她出來后不曬別的,專曬炫富內容,還把“坐牢”當談資博眼球,這就越界了——你可以正常生活、正常分享,但不能傳遞“有錢就行、犯法也沒事”的歪理啊。
平臺也挺難的:封嚴了,有人說“不給人改過自新的機會”;不封吧,又有人罵“縱容不良風氣”。其實關鍵不在“封不封人”,而在“引導內容”。你看有些刑釋博主,分享自己創業的苦、科普法律知識、提醒大家別踩坑,照樣能圈粉、能被認可。平臺要是能多給這類正向內容流量,少推點炫富炒作的,不就平衡了?
四、封人容易,改心態難
封一個郭美美,太簡單了。但要讓“郭美美式炫富”消失,難。
問題的根兒,不在某個人,而在我們怎么看“成功”。如果大家還覺得“有錢=厲害”“走紅=成功”,如果平臺還只認流量、不管內容好壞,那就算封了100個郭美美,照樣會有新的人冒出來。
真要治這事兒,得從根兒上改:平臺別光看流量,多推點“好好生活”的內容——比如普通人的創業故事、勞動者的堅守、有溫度的日常;我們自己也別總盯著別人的豪車豪宅,少給炫富內容貢獻流量;社會多給“踏實干活”的人一些認可,讓大家覺得“好好努力,日子就能過好”。
郭美美的號沒了,但更該思考的是:怎么讓“想當郭美美”的人變少?怎么讓“好好生活”比“炫富博眼球”更吸引人?畢竟,封掉一個賬號很容易,封掉背后的歪心思,才是真的本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