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個特別有意思的少數民族——俄羅斯族,這些說著地道中國話的“老外”,祖上可是正兒八經的沙俄移民。
從清朝那會兒開始,打仗逃難的、做買賣的、還有中俄通婚的,陸陸續續在東北和新疆扎了根。當你走在內蒙古的額爾古納大街上,可能會看到金發碧眼的老大爺用東北話和你嘮嗑:整點列巴不?咱家現烤的。
![]()
早些年這些人被叫“歸化族”,新中國成立后才正式定名俄羅斯族。別看他們長相和咱們差別大,現在年輕人連俄語都說不利索了。
我查過數據,現在全族1.5萬人里,90%張嘴就是普通話,頂多家里老人會蹦幾個俄語詞兒。
有個黑龍江的俄羅斯族朋友跟我說:我爺那輩還會用俄語寫信,到我爸就只會罵人時飆俄語,到我這兒就剩哈拉少這種詞了。
要說這幫人過日子特別有意思,春節家家包餃子,但桌上肯定擺著列巴面包和紅菜湯,住的木刻楞房子看著像俄羅斯童話屋,每年復活節他們過巴斯克節,但排場遠比不上春節全家團圓的熱乎勁兒。
![]()
說白了,他們早把中國節過成了主菜,傳統節日倒像是餐后甜點。不過最讓人服氣的是他們的家國情懷。當年新疆軍閥折騰老百姓,俄羅斯族漢子們抄起家伙就組了歸化軍幫紅軍打仗。
后來蘇聯說要接他們回家,結果大多數人脖子一梗:回啥回?我家就在這兒!現在你去內蒙古俄羅斯族鄉轉轉,年輕人不是在搞民俗旅游,就是在中俄邊境跑運輸。
不過我個人覺得,俄羅斯族的存在就像打臉那些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人,他們用一百多年時間證明,認同感不是看長相,而是看心貼著哪片土地。
現在網上總有人挑撥民族關系,真該讓他們看看,連金發碧眼的同胞都能和中國處成一家親,這才是咱們該有的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