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福州外語外貿學院的博雅音樂廳里熱鬧非凡,近600名師生擠在現(xiàn)場,見證海西文化傳媒產業(yè)學院的揭牌儀式,而最讓人意外的是,臺上接過客座教授聘書的,竟是以搞笑綜藝形象深入人心的演員王祖藍。隨著“有請王祖藍教授”的話音落下,現(xiàn)場掌聲雷動,但消息傳到網上,直接炸了鍋——有人喊著“期待蹭課”,有人直言“搞笑藝人能教什么?”,還有人調侃“他忙綜藝趕通告,有時間給學生上課嗎?”,兩極化的評論讓這場校企合作成了全網焦點。
![]()
其實這事兒并非“突發(fā)跨界”,背后藏著清晰的合作邏輯。這次成立的海西文化傳媒產業(yè)學院,是學校和海西傳媒集團聯(lián)手共建的,而王祖藍不只是明星,更是這家傳媒集團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旗下簽著龔俊等藝人,手里握著綜藝制作、影視拍攝的一線資源。更關鍵的是,王祖藍并非“野路子”,他是香港演藝學院戲劇系科班出身,在TVB跑了十年龍?zhí)祝凇督源髿g喜》里一人分飾九角,還拿過香港舞臺劇獎提名,不僅會演戲、主持,還能寫歌詞、做配音,在《聲臨其境》里用九種聲線驚艷全場,2024年央視春晚的方言小品更是創(chuàng)下收視峰值。在受聘致辭時,他沒端架子,反而坦誠分享自己因為身高外貌受限,只能逼著自己跨界多領域,從主持、唱歌到寫劇本樣樣嘗試的經歷,鼓勵學生“別怕短板,多練硬技能”,現(xiàn)場還演示了“情緒記憶法”,用《奔跑吧》撕名牌的場景引導學生體會肢體表達,讓不少師生眼前一亮。
![]()
![]()
而校方之所以選擇他,核心是沖著“產教融合”來的。根據(jù)《2025中國傳媒教育白皮書》,76%的院校都存在“理論教學和行業(yè)脫節(jié)”的問題,學生學了一堆課本知識,到了職場卻不懂實際操作。福州外語外貿學院本身就主打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其翻譯、國際經濟與貿易等專業(yè)都是全國排名靠前的王牌,這次建傳媒學院,就是想讓學生直接接觸行業(yè)一線資源。
按照合作協(xié)議,王祖藍不只是掛個名,每年要完成48課時的教學任務,還要帶學生做至少兩個商業(yè)實戰(zhàn)項目,學院還會嫁接海西傳媒的真實綜藝項目、實訓崗位,讓學生邊學邊練。不過網友的質疑也不是沒道理——截至11月5日,王祖藍還沒正式開課,校方工作人員也坦言“授課時間要根據(jù)他的檔期協(xié)調”,這就讓人擔心,會不會最后變成“一年見兩次面的掛名教授”?而且演藝行業(yè)的實戰(zhàn)經驗能不能轉化成系統(tǒng)的教學內容,也確實需要打個問號,就像有高校教授說的“表演教育需要方法論支撐,明星經驗能不能教明白還得看后續(xù)”。
說實話,這場熱議本質上是大家對“客座教授”的定位有分歧。有人覺得,客座教授就該是行業(yè)大咖來傳經送寶,王祖藍手里的資源、踩過的坑,比課本上的理論更能幫學生少走彎路,畢竟現(xiàn)在連張頌文這樣的實力派演員也受聘高校教授,說明演藝界的實戰(zhàn)派走進校園已是趨勢;但也有人認為,大學教授得有學術沉淀,不能光靠名氣撐場面,怕這種合作最后變成“名人效應的公關秀”。
其實不管是支持還是質疑,核心都離不開“能不能讓學生真正受益”——如果王祖藍能兌現(xiàn)承諾,把48小時創(chuàng)意挑戰(zhàn)賽、跨媒介敘事這些新穎課程落地,帶著學生做出實打實的作品,那這場跨界就是雙贏;可要是只偶爾來開個分享會,那難免讓人失望。
明星跨界當高校客座教授,到底是應用型教育的有益嘗試,還是徒有虛名的噱頭?你支持王祖藍的這次受聘嗎?覺得該怎么平衡名人效應和教學質量?歡迎在評論區(qū)聊聊你的看法。
官媒信息來源:
1. 光明網 + 2025年11月5日 + 《王祖藍受聘為福建一高校客座教授 主要教授表演藝術相關課程》
2. 海峽網 + 2025年11月1日 + 《有請王祖藍教授!王祖藍受聘福州一所高校客座教授》
3. 縱覽新聞 + 2025年11月5日 + 《王祖藍獲聘高校客座教授引熱議 校方回應授課安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