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歡
2025年適逢費孝通先生深入金秀大瑤山開展田野調查90周年。11月4日,邊疆民族地區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論壇暨費孝通田野調查90周年紀念活動在廣西南寧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民族工作者齊聚于此,賡續費孝通先生學術思想,共同探討邊疆民族地區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的實踐路徑。
![]()
論壇現場。黃玉婷攝
“費孝通先生最大的集大成的思想創造就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這是非常精彩的理論創造,精準地解釋了中華民族歷史生成的形態,使得我們今天在理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的時候,有一個基礎非常深厚的理論積累。”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院長、教授關凱指出,理解該理論需把握“多元”與“一體”的辯證關系,社會的“多元”體現在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但更為重要的是,要看到中華文明這個大體系內,“多元”之上還有“一體”,二者交融共生。
北京師范大學社會學院教授色音提到,費孝通先生秉持“從實求知”的田野調查精神,堅持深入基層、扎根實踐,不斷從學理層面進行總結和理論提升。這一精神為今天的邊疆民族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它強調實事求是,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
“我們的工作要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兩大核心,既要加強思想引領,也要注重實踐推進,在總結已有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推動相關政策和措施更加完善。”色音說。
論壇期間,延邊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樸今海與參會專家學者圍繞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民族學科建設等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她認為,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的過程中,既要突出主線,也要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著力構建一個“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文化環境。
經過幾次學術交流,廣西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也給樸今海留下了深刻印象:“廣西有十幾個世居民族,無論是邊疆治理,還是邊疆文化建設方面,都積累了獨到的實踐經驗,對其他地區具有借鑒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