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江西新余,國鐵集團工電系統通信專業(現場綜合維護)職業技能競賽頒獎現場,三位來自南昌通信段的南昌局選手站在領獎臺上,手捧個人全能第一、二、三名的獎狀。臺下,作為國鐵南昌局南昌通信段上饒合福高鐵通信車間黨支部書記和兼職總教練鄭玉婕,靜靜注視著,眼中滿是欣慰。
![]()
這是鄭玉婕帶領南昌局代表隊蟬聯該項賽事冠軍的動人時刻——繼兩年前實現南昌局在該賽事的冠軍“零突破”,取得團體一等獎,個人全能一、二、七名后,她再次帶隊斬獲團體一等獎和個人全能前三名,創造了南昌局在該賽事的歷史最佳戰績。嚴在日常,用科學規劃鍛造毫米不差的精度。“差一點也不行,再來一次!”這是鄭玉婕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差一點也不行”的嚴苛標準,并非源于空喊的口號,而是植根于一套近乎“軍事化”的科學訓練體系。
在這里,選手的訓練時間被切割成清晰的網格:從宏觀的月計劃,細化到周計劃,最終落地到以“天”甚至“小時”為單位的日計劃。理論學習被精確到具體章節,實操訓練則嚴格規定到場次、時長與重復次數。
![]()
愛在細微,嚴管與厚愛從不分家。訓練場下,“鄭教練”變成了隊員們最信賴的“鄭姐”。這份轉變,源于她身為黨支部書記和“大姐”的細膩與擔當。隊員葉延魁為攻克弱項,私下加練導致舊傷復發,卻一直默默堅持,直到貼滿膏藥的手腕被她發現;隊員鄧進文備賽焦慮引發嚴重過敏,為了不耽誤訓練不愿就醫,她像對家人一樣反復催促、貼心關懷。“他們真的太努力了,看著心疼。”鄭玉婕說。備賽最后階段,隊員們常常自發訓練至凌晨,都是她硬拉著才肯回去休息。
在勝負之外,鍛造能打硬仗的鐵路人。競賽首日,團體項目出現失誤,理論考試也感覺不佳。走出考場,年輕選手們第一句話是:“鄭姐,我們回去寫檢討。”然而,等待他們的不是預想中的批評。已在觀摩室洞察全程的鄭玉婕和教練團隊,早已商定了對策——此刻,穩住心態遠比追究細節更重要。
“題目確實遠超預期,但你們在突發狀況下的應急處置果斷得當,這比單純拿分更珍貴!”她斬釘截鐵地給出肯定。這一刻,嚴師化身為堅定的后盾。她深知,真正的冠軍,必須具備在逆境中調整心態、在壓力下重整旗鼓的強大韌性。她傳授的不僅是技術,更是一種面對挑戰時永不言敗的職業品格——這比任何獎牌都更能支撐他們未來幾十年的職業生涯。
采訪結束時,鄭玉婕匆匆返回上饒培訓基地,背影瘦小卻堅定。她耕耘的,不只是一塊塊金牌,更是一條可持續的“冠軍生產線”。正如她所說:“第一個冠軍證明我們能行,第二個冠軍證明我們能一直行。而我們最終的目標,是為鐵路運輸事業,培養出更多能挑重擔、能打硬仗的接班人。”(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靜 通訊員 杜娟 陳俊 圖片 吳思成 喻柳程 攝)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