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雙十一”臨近
部分消費者
利用“七天無理由退貨”條款
“薅羊毛”的現象再引關注
話題#巨型吊牌防退貨#登上熱搜
近年來,有的消費者購買服飾后頻繁退貨,往往是藏著吊牌穿幾天后,再以“無理由”為由退回,變相“薅羊毛”。
公開數據顯示,電商女裝退貨率高達50%至60%,直播的退貨率甚至達80%以上。
為防止部分消費者“蹭穿”后退貨,許多商家選擇采用“巨型吊牌防退貨”的對策。
![]()
![]()
除了巨型吊牌外,記者注意到,北京一服裝商家在社交平臺發帖,為防止部分顧客利用平臺政策“蹭穿”衣服,無奈之下選擇在衣服拉鏈上,掛一把顯眼的密碼鎖。
![]()
商家社交平臺貼文截圖
據封面新聞11月5日報道,該商家告訴記者,之所以掛鎖,是為了防止客人蹭穿之后又進行無理由退貨。
商家表示,許多衣服被客人穿過又退回來,且衣服總是有一股洗衣液味。之前用巨型吊牌防退貨,成本高還沒效果,所以改用密碼鎖。“衣服上掛把鎖穿出門,大多數人應該還是會覺得不好意思吧。”商家說,密碼鎖是掛在拉鏈頭上的,不影響試穿。顧客確認收貨告知密碼,鎖就直接送了。
這類的對策,引發了新的爭議。有網友表示理解,支持商家。
![]()
![]()
也有網友認為,退貨率高是因為服裝貨不對板,這樣的舉措影響試穿體驗。
![]()
還有網友覺得,密碼鎖也不夠保險,提出了新的建議......
![]()
據此前媒體報道,今年4月底,沈陽一職業技術學校60多名學生集體網購衣服,參加完運動會后又集體以“質量問題”為名退貨退款。店主表示,服裝鏈接被封了三個月,損失約8000元。
此外,社交平臺上也不時有網友曝出,在某些景區景點,游客穿著未剪吊牌的新衣拍照打卡。
![]()
中國新聞周刊此前報道,針對“薅羊毛”現象,上海財經大學數字經濟系教授崔麗麗提出了一種具體的解決方案:“打擊羊毛黨最好引入消費者信用評級,對退貨率高的消費者采取提高保費費率的手段,商家側也可以開通類似于高額退貨險的服務。”
她還建議,相關監管部門應建立更為公平的仲裁機制、信用評價機制,平臺負責從具體操作的制度層面和技術角度落實,商家應適時參與到對消費者進行評級的類似機制中。
對于商家斗智斗勇的“對策”,人民網發文評論稱——
這并非“下策”,而是遠好于平臺提升退貨門檻的“上策”。
比起平臺屈從于商家輿論,整體性地取消僅退貨,抬高退貨門檻。“大型吊牌”這種市場首創,能很好的兼顧消費者和商家利益,可以精確地區分“試了不喜歡”和“薅羊毛,穿幾天就退,再買再退”。
這絲毫不會妨礙那些真心想試穿的消費者。同時,又能高效的排除那些薅羊毛的人。這就不會抑制潛在消費。
中國青年報綜合:封面新聞、中國新聞周刊、海報新聞、人民網、網友評論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