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臺答卷——跨越趕超的五年
多維發力支撐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全市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724萬畝;創建省級和美鄉村重點片區8個、省級和美鄉村重點村255個……
近年來,我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開創城鄉融合發展新局面。
優化生產力布局
加速推進農業現代化
南和區圍繞農業嘉年華,建設集休閑、采摘、科普于一體的都市農業基地;信都區漿水鎮以漿水蘋果為依托,打造包含采摘、觀光、餐飲等體驗項目的農業休閑基地……
近年來,我市統籌城鄉發展,深化產業融合,著力構建“一圈三區”現代農業生產力布局。在環市區周邊縣,重點打造都市型現代農業圈;在西部太行山區,大力發展酸棗、蘋果、薄皮核桃、太行板栗等高效特色農業;在山前平原縣,建設糧食生產萬畝示范區,推進小麥品種品質品牌提升;在東部黑龍港流域,大力發展高效節水農業,打造農牧復合生產區,形成優質梨、優質谷子、精品蔬菜、優質生豬、高端乳品等特色優勢產業集群。
![]()
巨鹿縣蘇家營鎮北張莊村村民正在駕駛玉米收割機收獲玉米。韓文洲攝
此外,我市以智慧農業為主攻方向,不斷增強農業創新能力,加快推進育種、農機領域等數字化信息化建設,促進農業提質增效。目前,全市擁有國家級數字鄉村試點縣1個、國家級“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試點縣2個、全國縣域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先進縣2個。
我市還著力實施農產品品牌培育工程,加快提升區域公用品牌和領軍企業品牌,培樹了一批特色鮮明的“邢”字號農業品牌。目前,全市擁有省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19個、領軍企業品牌13個、涉農馳名商標13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18個。
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
推動特色種植全鏈條升級
當前正值冬小麥播種時節,我市各地農民搶抓農時播種冬小麥,為來年夏糧豐收打牢基礎。
近年來,我市持續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全市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724萬畝,創建了4個糧油綠色高質高效項目縣,糧食生產實現穩面積、穩產量。
與此同時,我市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積極對接全省30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建立小麥、中藥材、食用菌(平菇)、棉花、蛋雞(肉雞)、油料等14個市級綜合試驗站。深化校地合作,打造38個省級農業科技創新驛站。通過試驗示范,大力推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糧食作物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8%以上。
![]()
近日,內丘縣張北洼村果農在果園里直播銷售蘋果。韓文洲 劉繼東攝
霜降時節,內丘縣崗底村的蘋果樹枝頭結滿了紅彤彤的果子。河北富崗飲品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馬光耀介紹,除了鮮果,他們推出的蘋果脆片、蘋果汁、蘋果醋等深加工產品也備受消費者青睞,“身價”提高了四五倍。
為推動特色種植產業全鏈條升級,我市出臺特色種植產業提升行動方案,以優基地、延鏈條、強主體、亮品牌為重點,著力補齊短板弱項。今年,我市采取設施改造、標準化建設、推動產業融合等措施,使全市蔬菜面積穩定在80萬畝以上,產量超過310萬噸;中藥材面積穩定在35萬畝以上,產量超過9萬噸;水果種植面積穩定在53萬畝,產量超過108萬噸。
著力建設和美鄉村
“外在美”向“內在美”持續升級
“城里有的,我們基本都有;有些城里沒有的,我們也有。”在隆堯縣隆堯鎮永興村,說到現在的新生活,村民們贊不絕口。
近年來,我市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作為和美鄉村建設著力點,深入組織開展農村垃圾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等行動,以“文明”為內生動力,推動鄉村環境從“外在美”向“內在美”持續升級。
我市將基層治理與文明培育相結合,在多個鄉鎮推廣積分制、清單制,讓參與環境整治、鄰里互助等文明行為得到相應獎勵,同時,積極開展“好媳婦、好婆婆”“身邊好人”等評選活動,帶動鄉風向上向善。目前,全市已創建省級和美鄉村重點片區8個、省級和美鄉村重點村255個。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著眼于此,我市完善高素質農民培訓制度,每年培育高素質農民3000多名。實施農業科技特派員制度,加強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作者:邢臺新聞傳媒中心記者馬維勇 通訊員韓嬌陽
來源:邢臺新聞傳媒中心
編輯:韓亭亭 范永吉
↓關注我們,了解更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