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快來點個關注,下次串門不迷路。

這兩天,刷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新聞,央視《今日說法》的主持人李曉東被騙了。
其實騙局也很簡單,李曉東在銀行辦完事準備離開時,一個駕駛奔馳車的中年男子將其攔下,稱自己參加茶葉展銷會剩下的鐵觀音不準備回去,原價1000元一盒,現在只賣300元。
起初李曉東還有些警惕,但在對方聲稱能降至200元一盒時就動了心,狠狠心花1000元買了5盒。
事后,經懂行的朋友鑒別,都是一些添了香精的偽劣茶葉,連50塊錢一盒都不值。
![]()
主持法制節目的反詐專家,在銀行門口被"豪車賣茶葉"的套路騙走1000元,這無疑給公眾帶來很大的沖擊。
其實不僅僅是茶葉,螃蟹、大蝦等海鮮也經常成為這種騙局的工具,筆者也多次遇到過。
雖然我沒有上當,但依然還是有人會相信。
人們不禁想問:就連專業人士都逃不過去的騙局,普通人該如何加以防范?
由此,筆者想到這些年打擊力度越來越大的“電信網絡詐騙”。
前兩天,緬甸電詐犯罪集團白家覆滅,5人被判死刑、2人死緩、5人無期徒刑、9人被處以3年至20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能看到,對于電信詐騙,國家如今就是抱著一種“零容忍”的態度。
為什么,只因為電詐網絡詐騙的危害性太大了。
根據公安部刑偵局發布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白皮書》顯示,過去一年最大和最小的被騙年齡分別為93歲和9歲,真正實現了"老少皆騙,童叟都欺"。
更令人震驚的是,同一起電詐案件中被騙金額最高達1.17億元,還有受害者5天內連續中招3種騙術,累計被騙48萬元。
電信詐騙,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很多人即便心里早有防范,在不斷升級的騙術面前,也難保不會有上當的一天。
![]()
比如AI換臉技術的應用,讓視頻通話都難辨真假。
在這種形勢下,各地對于反詐的規定也是越來越嚴格,在實際操作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
河南新鄉農民孫先生出售100多噸小麥獲款28萬元后,因貨款涉及電信詐騙資金,其銀行卡被貴州警方依法凍結;
另外,也有不少網友稱自己在某平臺出售閑置物品,收到貨款后賬戶卻被警方以“涉嫌電詐”的名義凍結。
11月5日,又有網友發文講述自己在山東東營某銀行取款時被銀行盤問并報警的經歷。
據當事網友表示,他當時在東營出差,正好趕上朋友婚禮,于是想去銀行取點現金隨禮(低于5萬元),但柜員連續詢問“取現是什么用途”“上個月某某某的人給你轉了若干元,這筆錢是什么”。
由于沒有“積極配合”,柜員隨后表示:已經打電話給反詐中心和派出所,但是電話沒人接,現在只能讓反詐中心出警來向你核實。最后,當事人沒有取款就離開了。
對此,該銀行工作人員回應稱,東營市反詐中心規定取現1萬元以上都需說明取款用途以及資金來源,這邊核實比較嚴格,主要是為了防范用戶資金被詐騙。
![]()
此事一經曝光,就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
的確,反詐是好事,也是為了保護老百姓的資金安全,銀行作為資金流動的關鍵節點,“多加一道鎖”也能理解。
但問題在于,銀行業信譽的關鍵,來源于“存款自愿、取款自由”這一基本原則,如果背離了它,人們恐怕很難再去相信,儲戶存到銀行的錢將來就“一定安全”。
不可否認,銀行肩負著反詐的重要責任,基層的工作人員也很為難。
但不能因為電詐可能存在,就默認每一個儲戶都應該被審查,一刀切式的管理辦法,這是把所有儲戶都當成詐騙分子對待?
儲戶到銀行取錢,別管金額大小,只要盡到提醒和基本的調查義務就可以,層層加碼已經違規,拒絕客戶取款更是離譜。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規定,商業銀行辦理個人儲蓄存款業務,應當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為存款人保密的原則。
如果銀行沒有確實證據證明儲戶有電詐嫌疑,那拒絕客戶取款的理由就不成立,也就直接違反了取款自由的基本原則。
就像一些網友所說的那樣,取自已的錢自己說的不算,這不是笑話嗎。
問了用途還不算完,銀行還要盤問當事人之前轉賬記錄的來源和目的,這是否已經越權了,難道不是在侵犯他人的個人隱私?
如果萬元以上的現金業務都這么麻煩,是不是反詐中心不松口,銀行就不給辦了?
反詐當然很重要,但也要有一個度。
銀行加強反詐職能,不應該花在給儲戶正常取款添麻煩上,而應該在技術上加強對于異常賬戶和可疑交易的監測,來提高反詐的精準度。
反詐的目的是為了老百姓好,而不是讓公眾感覺到“不舒服”,兩者之間平衡很重要,這一點,銀行是該好好反思一下了。
對此,大家怎么看?
注:本文旨在表達個人觀點,提倡大家理性討論,弘揚社會正能量,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極目新聞(2025-11-05 16:09發布)用戶取款被銀行盤問且報警,說好的取款自由呢?
新浪財經(2025-08-31 02:52發布)中國電信詐騙202508現狀白皮書:趨勢、挑戰與防治策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