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療資源與經濟效益的天平上,一家改制后的民營醫院會做出怎樣的抉擇?面對治療23年、家庭瀕臨困境的本院老員工,唐山弘慈醫院用行動給出了答案:敞開大門,接她“回家”。近日,該院老員工倪淑敏在病情危重、家庭經濟難以為繼的時刻,被醫院接回重癥監護室(ICU)接受治療,這一舉措不僅溫暖了患者家屬的心,也詮釋了“醫者仁心”的深刻內涵。
老員工“歸家”,ICU里的溫情守護
10月31日下午,在唐山弘慈醫院ICU病區,護士長孫玉濤正細致地為倪淑敏更換導管。病床旁的血液濾過機、呼吸機等設備默默運轉,維系著生命的希望。
倪淑敏自2002年罹患尿毒癥,病程已長達23年。近三年來病情持續惡化,她的丈夫韓東海為救治妻子耗盡家財。“就在我們一籌莫展時,是弘慈醫院向我們伸出了手。”韓東海回憶,院長董來成親自對他表示:“倪老師是醫院的老員工,我們不能看著不管。回來吧,這里有醫保之外的二次報銷福利。”
![]()
李浩主任跟韓東海在交流患者的病情
“只要家屬不放棄,我們必全力以赴”
“接收倪老師,我們有壓力,但更有責任。”ICU科室主任李浩坦言,倪淑敏病情復雜危重,救治難度大。“但救死扶傷是我們的天職。在費用上,我們能省盡省;在治療上,保命的措施堅決跟上。我們用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力求最好的預后。”
這份責任的背后,是ICU團隊超常的付出。主治醫生劉金輝,一位在此工作25年的資深醫生,剛結束在北京協和的進修,就常常連續在崗24小時。這里的護士不僅承擔專業的醫療護理,還包括吸痰、翻身等繁重的基礎生活照料。“醫生們更是24小時待命,隨時應對突發情況。”李浩說。
“娘家人”的擔當,源于深入肌理的文化基因
“你們都是我媳婦的娘家人!”韓東海的話語中充滿感激。他表示,每次妻子病情危急,來到弘慈醫院心里就踏實了。“這次住進來,醫生們組織了多科會診,效果非常好。她就在這里‘葉落歸根’了。”
接回倪淑敏,并非孤例。副院長李學冬介紹,醫院曾收治一位無家屬、無費用的昏迷患者,在墊付費用的情況下,醫院依然收治其長達380余天。“在社會責任與經濟運營之間,我們時常面臨艱難選擇。但‘患者需求至上’的理念,要求我們必須有所擔當。”
![]()
實力托舉善意,為“公益性”提供硬支撐
據了解,前身為唐鋼醫院的唐山弘慈醫院,在成功改制后,通過引進專家團隊、配置先進醫療設備(如飛利浦256層CT、超導核磁共振等),顯著提升了心腦血管、神經外科等重點學科的診療能力。目前,醫院正積極創建三級醫院。這份不斷提升的醫療硬實力,正是其能夠持續踐行公益初心、勇于收治危重疑難患者的有力保障。
作為“河北省百強服務業民營企業”,唐山弘慈醫院正以其行動證明,民營醫院的“善”與“專”可以并行不悖,真正踐行其“讓人人享有更美好的健康服務”的使命。(李東楊 范圣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