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天要填十幾張表格,現在只要三四張,每天能多出兩個小時去井場。”勝利油田孤島采油管理六區注采602站站長高會勇指著電腦上的報表系統說道。
這一變化,得益于孤島采油廠年初啟動的“正風聚力 減負賦能”專項行動。三個季度以來,采油管理六區建立“全員參與減負、全員監督減負”的運行管理模式,構建“資料瘦身—數字替代—準入把關”三步閉環,推動基層工作重心從“圍著報表轉”向“盯著油藏干”轉變。
精準瘦身,明確“減什么”
基層班站作為生產管理的“神經末梢”,曾深陷各類資料報表的“包圍”。“最多的時候,一個班站要維護80多項資料。”孤島采油廠采油工程專家兼采油管理六區黨總支書記李德軍說。
為了精準“瘦身”,管理區領導班子深入一線調研,與崗位員工面對面交流,將82項原始表單梳理為生產類和政工類兩大主線,并細分為6類典型問題。
減負專班應運而生。由黨總支書記掛帥,生產、政工、經營三大業務骨干混編組成,建立嚴格的“雙審核”流程:任何新增表單必須經過專班“必要性”審查和廠機關“可行性”審查,從源頭杜絕反彈。
數字賦能,破解“怎么減”
堅持問題導向,管理區以數字化手段精準破解基層報表難題,通過平臺互通、自動生成、云端共享三大舉措,實現基層工作減負增效。
管理區積極協調信息化服務中心,打通EPBP、PCS等業務系統數據壁壘,實現油水井洗井等4類高頻報表“一次錄入、多端共享”,從源頭上消除重復填報。
對產量日報、電量統計等核心報表設置自動讀取程序,系統每日6時自動抓取數據,8時前精準推送至責任崗位,班站員工實現“零手工”上報。同時,建立共享網絡文件夾,將員工基礎信息、黨費收繳等7類政工資料統一遷上“云”,重復采集率下降80%。
數據顯示,通過數智化賦能,班站日常維護資料由65項壓減至15項,壓減率達76.9%。“數智賦能不是簡單地把紙質變電子,而是通過流程再造,讓數據多跑路、員工少填表。”采油管理六區副經理畢文杰說。
如今,員工有更多時間投入油氣生產主業,真正實現“減負不減效、松綁不松懈”。
分類施策,實現“精準減”
聚焦政工資料重復留痕、無效統計等突出問題,管理區打出精準減負“組合拳”:將分散的設備巡檢記錄整合為1套標準化電子臺賬,實現“一次錄入、多方共享”;取消非必要簽字環節3類、冗余拍照要求5項;廢止4項無效表單;糾正18項責任轉嫁問題。
精準施策成效顯著,政工資料從17項壓減至9項,壓減47.1%。“光是設備巡檢記錄整合這一項,按每天1.5小時的填報時間來算,每年就能節約547個工時。”畢文杰說。
在孤島東11排33井場,高會勇正在進行抽油機保養,“現在有更多時間研究油井了,像這口井通過精細調整,日產量提高了0.5噸。”
常態長效,嚴防“再反彈”
為確保減負成果不流于形式,管理區構建起一套“動態評估+場景培訓+聯系點督導”長效機制。
動態評估機制要求每季度開展減負“回頭看”,通過掃碼評價、現場座談等方式,讓基層聲音直通管理層面。截至目前,已累計收集評價意見78條,推動解決各類問題12項。
資料減下去,標準不能降。管理區編制班站資料減負工作表,用“截圖+流程圖”方式固化新流程。目前,該區已開展3輪全覆蓋培訓,確保每位員工都熟練掌握新標準,在減負的同時守住質量底線。
領導班子成員的聯系點督導機制將減負工作融入日常管理。“現在下基層,資料減負是必查項。”采油管理六區經理朱岸昌說,一旦發現反彈苗頭就及時約談、當月通報,確保問題發現在一線、解決在一線。
“減負不是減擔當,而是為實干賦能。”李德軍表示,下一步,該管理區將持續完善機制,讓員工輕裝上陣,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動力。(大眾新聞記者 顧松 通訊員 李超君 朱麗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