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圖:蔣俠供圖)
九二年臘月的一天周末,我從家里帶了一瓶油渣,早早的來到了鴨溪中學。同學阿牛帶了一瓶油辣椒。
我和阿牛到校后,與其他兩名女生在領飯盒中相遇,下午的生活有飯無菜,大家商量:用煤油爐生火,吃一頓油渣火鍋。
周六周日,鴨溪中學的男女寢室管理沒那么的嚴,男生可進入女生宿舍。這餐飯安排在女生寢室進行,4人進行分工,安排我和阿嬌去校外摘白菜和碗豆尖。
![]()
(配圖:穆向東 攝)
假借“戀愛”放哨偷菜
冬天的后水河,河面清澈,河的兩岸,油菜綠綠的。偶有鴨兒在河中嬉戲,哇哇的叫聲,為平靜的河面增添幾分生機。
我和阿嬌各拿著一本書,在田埂上邊走邊看書。阿嬌走在前面,穿著白色的夾克上衣,搭配藍身的連衣裙,上海頭發型。微風吹來,頭發和裙子輕輕飄曳,婀娜多姿,給美麗的后水河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我們時而看書,時而交流,漸漸地,向著后水河上游,小地名叫巖匾的地方前行,因為那里的一塊田里的綠油油的碗豆尖和白菜,是我們行動的目標。
冬天的露珠,點綴在碗豆苗的葉尖上,宛如珍珠。碗豆苗的清香在空氣中彌漫,令人心曠神怡。那一片翠綠的碗豆苗和清口白,為餐桌增添了幾分清新的氣息。
田里是碗豆苗人行道田埂,長滿了綠草,坐著有軟綿綿之感,屁股透著一絲絲冰涼的氣息。或許是和阿嬌在一起的原因吧,心是熱乎乎的。
看著阿嬌的美貌,我開玩笑著說:“來,我們偎依在一起,如果對門那家菜農出來了,就假裝耍朋友,說著說著,我就向阿嬌靠近了一點點。”
“哪個和你耍朋友喲?說鬼話!”阿嬌一邊說一邊低下了頭,羞澀的臉紅了。好一陣子不說話。此時,我的心里開始沸騰了,像后水河平靜的水面,蕩起陣陣漣漪。
蹲在田埂上的阿嬌,指著前面兩家人的屋子,輕輕告訴我:“沒有看見人,你趕快去采摘碗豆尖。”不大一會工夫,我就采摘了一大把回來,塞進他的手里說,抱在懷里,不要讓人看見。
阿嬌小心翼翼地,用衣服遮擋著收獲的碗豆尖,一邊假裝看書,時而盯向兩家人的房子。時而輕輕地說,快點摘,俠哥!幾個回合后,采摘了約1斤多豌豆尖,又采摘了兩窩青口白。
豌豆尖、青口白堆放在田埂的草地上。阿嬌看了看新鮮菜,又看了看我,會心的笑了。
![]()
(配圖:穆向東 攝)
偷菜被捉場面驚心動魂
我們正打算抱著菜離開時,身后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站住,不許動,偷我家的菜,膽子太大了。”
我轉個頭,一個身材高大的男子,一只手拿著碗口粗的的石頭,一只手指著我們,兇狠狠的向我們跑來,并吼道:誰動就栽誰!
阿嬌及時躲在我的身后說:害怕得叫了一聲媽呀!“大哥,我錯了!”
阿嬌緊緊拉著我的衣服,不停的給高個子求情:我錯了,大哥。我也跟著求情,眼睛一直盯著對方的舉動,心中醞釀,如果石頭栽來,如何躲閃,如何保護阿嬌。
高個子漸漸地走近我們,手里的石頭仍然高高舉起,示意我們:只要我們動,就會栽來,并對著兩戶房屋高喊:“有人偷菜了,趕快來抓小偷啦!”
幸運的是,在疆持中,我們不斷的求情,高個子始終沒有用石頭砸我們。
高個子的喊聲,引來了四五個人圍觀。他向剛來的四五個人說,趕緊向鴨溪派出所報警,拉這兩個家伙去關幾天。
“他們偷菜不算多,可能是鴨溪中學的學生,教育一下就行了。”一位婦女說,毛冬,把石頭摔了。毛冬不情愿的丟下石頭,憤怒之情寫在臉上。
這位婦女的出現和她的言辭,對我們來說,像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當毛冬放下石頭的瞬間,我和阿嬌懼怕的、驛動的心,漸漸地平息了。
但是,怕被抓到派出所,我趁熱打鐵,和這位阿姨打起了“同情”牌:“孃孃,我媽媽得了心臟病,睡在床上,幾個月起不來,你鐃了我們吧,采摘的菜全部還你。”我不停的求救。
她走近我們說,家里困難,也不是偷菜的理由。
說著說著,她牽著畏縮在我身后的阿嬌的手,撫摸著阿嬌美麗的頭發說,我看你這穿著,不是缺錢的家庭,不該來偷菜?
阿嬌的臉,頓時紅了,紅得像三月的桃花,八月的石榴,低頭不語。
“孃孃,原諒我們吧,剛摘的這些菜,我賠你錢好不好。”阿嬌從包里拿出1塊錢遞給她,連忙賠罪。
這位婦女擺手拒絕說:“你這個娃兒,家里條件不好,母親生病,怪可憐的。”她說,采摘的菜,拿去吃吧,不收你們的錢。急著吩咐道:毛冬,去趕鴨子回家了!
“偷菜”變“送菜”。我不敢相信遇到這樣的好心人,看著她,我輕聲地喊:“孃孃,你又要放我們走,又不收我們的錢嗎”
“對呀,這些菜,你們拿去吃。”阿嬌拿著菜,準備離開。可我的腳步卻沉重了,邁不開。
阿嬌示意我,趕快走。
我的腳步又一次停下來,望著這位阿姨:孃孃,謝謝你了。孃孃笑了,我看得出,這一笑,像自己的母親一樣,是慈祥的笑,寬容的笑,包容的笑,更是原諒的笑。
而高個子,已經跳下幾個田坎,朝著后水河邊,去趕鴨子去了。或許,這位婦女就是他的母親。
后來,我經打聽,高個子叫周毛冬。之前偷菜的一舉一動,早就進入周毛冬的視野。他家喂了幾十個鴨子,靠養鴨和種菜為生。
返回宿舍,阿嬌與其他人吃飯中閑聊此事,有說有笑,有驚有險。
![]()
(配圖:蔣俠供圖)
偷菜是一堂刻骨銘心的廉潔課
那天,雖然吃了一餐很香的油渣火鍋。可偷菜的心結,始終難解和釋放。
記得高一的時候,我們的宿舍是磚木結構做的。一天,可恨的小偷將門鎖砸壞,上課時入室盜竊,宿友們的物品和錢財被盜。此事驚動學校,時任副校長的姜華修組織宿舍的全體人員開座談會,他在動員方范說:重新籌錢,買一把門鎖,實行專人保管。“門鎖是鎖小人的,不是鎖君子的,因為君子是不盜不貪他人之財。”姜華修說,只有小人,才想方設法占便宜之財。雖然自己的錢財未被盜,但我對盜竊者是痛恨的。
姜華修對小人和君子的詮釋,不難理解,我和阿嬌偷菜。從法律角度上講,是盜竊犯。我是主犯,阿嬌幫我放哨,是從犯。因為當時偷的菜值價低,加之好心孃孃的庇護,讓我們躲過一劫。
時間已經流了30多年,回想起那次偷菜,思緒萬千,心中五味雜陳。飽暖思淫欲,饑寒起盜心。是揭示人性與境遇關系的雙句式諺語,指物質富足時易滋生放縱欲望,窮困窘迫時可能誘發盜竊行為。
饑寒,是偷菜的內因。反之,飽暖易滋生腐敗。參加工作后,物質生活有了保障。經受過“偷菜”處罰我,更加珍惜當初的原諒。
在20多年記者職業生涯中,偶遇受訪者需達到某一目的,施恩惠邀請我報道。于恩惠,我一概拒之。究其原因,是不讓偷菜這件不光彩的事情重演。因為我深深的記得,偷菜一事,如果當初的周毛冬狠心一點,那塊石頭砸向我和阿嬌,我要極力保護阿嬌的,更多的結果是致我重傷,或殘廢,或致命,都是我不愿意看到的或不敢去想象的。
防患大于未然,警鐘長鳴。歲月過去30多年,偷菜的情結,在我心里烙下了污點的印記,是我生活中最早的一次刻骨銘心的廉潔自律教育課。(來源:推薦號APP/作者:蔣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