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規劃建議已經發布,全文超過2萬字,涉及未來五年我國發展的方方面面。其中,第十一大點第(40)小點與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有關,明確提到“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由此可見,未來五年我國養老保險領域的重點將放在城鄉居民養老金上。
![]()
與城鎮職工養老金不同,城鄉居民養老金主要面對農村居民,所以民間將這項養老金制度稱為農民養老金,覆蓋全國絕大部分60歲以上的農民群體。
相比退休職工的養老金,農民養老金的整體水平是比較低的,大部分人每月收入在150元至500元之間,有不少退休農民每月只能領取不到300元的養老金,這意味著光是靠養老金沒法維持基本生活需求,需要繼續工作或由子女貼補。
那么十五五期間農民養老金能否獲得較多的增長呢?從規劃文件來看是有可能的,畢竟沒有提城鎮職工養老金,專門講了要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
![]()
按照現有制度,農民養老金分為兩個部分,一是與個人繳費直接關聯的個人賬戶養老金,二是由財政貼補的基礎養老金,主要和所在地區的地方政策有關。
給農民增加養老金主要指的是提高基礎養老金數額。實際上這些年基礎養老金每年都在上漲,各地政策不同,每年增加幅度在20元至40元之間。當然,經濟發達地區多一些,如上海2025年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調整65元,從1490元提高至1555元,加上個人賬戶養老金使得上海退休農民每月能夠拿到的錢至少在2000元以上,年輕時繳費積極的人能拿2500元甚至3000元以上。
不過,上海是全國經濟最發達、收入最高的地區,各地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即便經過這幾年的連續調整,也就是在200元至300元之間。
![]()
因此,農民養老金要縮小與城鎮職工養老金的差距,得擴大基礎養老金的提高幅度。
如果在十五五期間的五年里,每年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能夠上漲50元至100元,五年后相比現在每個月能多250元至500元,鑒于城鎮職工養老金的平均漲幅已經下降至2%(2025年為2%),兩類養老金的差距是可以縮小的。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一年加50元至100元會對社保基金造成較大的壓力。我覺得這就有點杞人憂天了,社保基金收支的確存在壓力,但大家不要忘記我們國家的社保制度與西方不同,并非完全靠參保人繳費運營,財政每年都會投入資金補貼。
![]()
曾經,我們的投資主要是在“物”上;未來,這種格局會發生變化,更多財政資源將放到“人”上,像今年推出了育兒補貼以及學齡前大班免保育費的政策,都是“投資于人”的直接體現。
所以我相信更多的錢會花在“人”身上,而補充社保基金以提高廣大退休農民的基礎養老金是一條明確的“投資于人”的路徑。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關注、點贊@王五說說看,您的支持是對原創最好的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