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
![]()
那一年,我遇見了秦先生。
在終南山下一處簡樸的院子里,七十歲的他正給幾株西紅柿搭架子。陽光透過老槐樹的枝葉,在他青布衫上投下細碎的光斑。我帶著都市的焦慮和困惑而來,想向這位傳說中的智者求一個答案:什么是真正的修行?
秦先生聽完我的問題,笑了笑,遞給我一把豆角:“先幫我剝豆角吧。”
我們坐在樹下的石凳上,開始了看似尋常的對話。他說,真正的修行,不過是活成自己的“局外人”——不為他人布設的棋局所困。這話像種子,落進我心里。
“你看剛才打電話來的那個人。”秦先生忽然說。那是半小時前的事,一個舊友邀他參加某個文化項目。“他開口說情懷,但我聽出了背后的商業算計。”秦先生的眼睛像平靜的湖水,“這不是猜忌,而是看清。看清了,你就有了選擇的權利——是參與,是拒絕,還是換個方式相處。”
我想起自己在職場屢屢受挫的經歷,恍然大悟:原來我一直活在別人的劇本里。
午后,有個中年男子來訪。那人侃侃而談他的宏偉計劃,激動得滿臉放光。送走他后,秦先生輕輕搖頭:“心比天高,性卻浮躁。你看他說話時手指不停抖動,這是心神不定的表現。這樣的性格,再好的計劃也難落實。”
果然,三個月后我得知,那人的項目因細節疏漏而失敗。秦先生不是預言家,他只是讀懂了每個人行為里寫著的“命運密碼”。
最讓我震撼的,是秦先生講起他三十年前的選擇。當時他在學術界小有名氣,卻嗅到了某種風向的變化。“很多人在拼命鉆營,想擠進那個圈子。我卻提前離開了。”他在大家不解的目光中,來到這山下過起簡樸生活。“避開需要費盡全力才能解決的麻煩,把精力留給真正重要的事。”
黃昏時分,秦先生在菜地里澆水。我問:“您每天種菜讀書,不覺得是在虛度光陰嗎?”
他笑了,笑聲清澈:“努力時不想著是給別人當牛做馬,休息時不愧疚覺得自己在虛度光陰。心自在,做什么都自在。”
這句話點亮了我心中某個昏暗的角落。我想起自己要么內卷到絕望,要么躺平得焦慮的狀態,原來問題不在行為,在心念。
夕陽西下時,秦先生說起他的人生哲學:“什么都不必太當真。沒有的不用當真,失去的不用當真,得不到的不用當真,就連手里已有的,也不必緊緊攥住。”
他指著天邊晚霞:“你看,多美。但一會兒就散了。世間事不都這樣?”
那一刻,我忽然理解了他說的“不當真”——不是不在乎,而是不執著。像看云卷云舒,欣賞它的美,也接受它的流逝。
夜幕降臨,秦先生的生活簡單得令人驚訝。不聽是非,不看亂象,不說是非,不辯無謂之爭。他的世界只有兩件事:提升自己,過好當下。
“年輕時我也貪癡嗔疑,后來發現,這些都是消耗。”他撥亮油燈,“人這一生,能做好兩件事就很好:提升自己,安住當下。”
那盞如豆的燈火,卻照徹了整個房間,也照進了我的心里。
離開秦先生的小院時,月光灑滿山間小路。我終于明白,修煉到頂,不是獲得什么超能力,而是找回最本真的自己。不入任何人的局,首先是不入自己的局——不給自己設限,不跟自己較勁。
如今每當我面臨選擇,都會想起那個下午,秦先生一邊剝豆角一邊說的話:“人這一生,能把自己活明白,就是最大的功德。”
那個在山腳下種西紅柿的老人,用最平凡的日子,活出了最不平凡的自在與清醒。他讓我懂得,真正的自由,始于看淡一切“局”,終于安住一顆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