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容取材于網絡
基輔的求救信號已經說得再明白不過了,沒有外界援助,戰場防線撐不了多久。
如今西方的援助早就沒了當初的爽快,美國那邊特朗普態度明確不想管,歐盟則光喊口號不兌現,烏克蘭的處境是真的難。
![]()
美國援助“斷供”
先看美國,作為曾經最核心的援助方,現在的態度簡直是180度大轉彎。
就在11月4日,特朗普在“空軍一號”上被問到是否會向烏克蘭提供遠程“戰斧”巡航導彈時,直接給出了否定答案,說目前確實沒有這個打算,還暗示應該讓烏克蘭和俄羅斯自己解決沖突,“有時候你必須讓他們打到底”。
要知道,之前五角大樓都已經批準了這項援助,覺得不會影響美國自身庫存,結果被特朗普直接否了。
![]()
更讓人揪心的是,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不僅停了新項目,連之前批準的都沒兌現。
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數據,2024年批準的對烏軍援計劃,到現在執行率還不到一半。
不是美國拿不出錢,而是國會那邊根本批不下來。
有烏克蘭官員私下透露,他們之前多次請求美國提供長程打擊系統,都被五角大樓壓了下來,理由是怕局勢升級,說白了就是怕烏克蘭打得太狠,把俄羅斯惹急了牽連到美國。
![]()
美國這邊拖拖拉拉,烏克蘭還曾寄希望于用資源換援助,結果也不順利。
今年2月,烏克蘭拿到了美國提出的新版礦產協議文本,美國要成立一個100%控股的商業基金,接管烏克蘭的礦產開采權,以此換取援助。
澤連斯基覺得協議里沒有美國提供安全保障的約束條款,不愿意簽,結果美國還反過來施壓。
![]()
美國財政部長曾在基輔當面要求澤連斯基當場簽署,甚至有消息說美國威脅要切斷“星鏈”服務逼烏克蘭就范。
到現在這事也沒談成,援助沒拿到,礦產資源差點被拿走。
美國靠不住,歐盟這邊更是“口頭支票”專業戶。
![]()
從核心支持到態度逆轉
表面上看,歐盟一會兒說給幾十億歐元貸款,一會兒說捐幾百臺裝甲車,媒體報道得熱熱鬧鬧,實際落到實處的沒多少。
就說今年年初歐盟宣布的350億歐元貸款計劃,半年過去了,到賬的還不到一半,剩下的全卡在各國議會審議和成員國協調的流程里。
歐盟內部的分歧更是讓援助效率低到離譜。
![]()
德國、法國、意大利這些主要國家各有各的算盤,根本沒法統一行動。
捷克倒是愿意給炮彈,但自己庫存就沒多少;法國說可以給飛機,卻要求烏克蘭飛行員先去培訓,等培訓完不知道要到什么時候;德國只愿意出錢,不肯派技術人員幫忙。
他們終于明白,自己在西方眼里不過是博弈的棋子。
![]()
烏克蘭幡然醒悟
西方靠不住,烏克蘭也開始自救了。
11月3日,澤連斯基公開宣布,要在德國柏林和丹麥哥本哈根設立武器出口和聯合武器生產辦事處,把烏克蘭自己能賣的武器,比如海軍無人機和火炮系統賣出去,賺的錢再用來生產前線急需的武器。
![]()
澤連斯基說,接下來烏克蘭代表團還要去華盛頓,跟美國談無人機合作協議的事。
其實澤連斯基一直在提開放武器出口的事,只是之前并未引起足夠重視。
烏克蘭若想在戰爭泥潭中獲得更多的主動權,僅依靠自身有限的資源遠遠不夠。
開放武器出口,一方面可以盤活國內部分軍工產業,讓那些原本可能閑置的生產線重新運轉起來。
![]()
許多烏克蘭軍工企業擁有一定的技術和生產能力,海軍無人機和火炮系統在國際市場上也有一定的競爭力。
而且烏克蘭還在跟歐洲國家談聯合生產,打算把自己實戰檢驗過的武器技術拿出來合作,既能解決生產問題,又能綁定和歐洲的關系。
現在烏克蘭每天要消耗200枚炮彈,每周要花近億美元維持戰爭,光靠自救肯定不夠,但至少能爭取一點主動。
之前烏克蘭還想過用小麥跟中東國家換軍糧和輕武器,也在波蘭、斯洛伐克等地籌備自建彈藥工廠,這些動作都是想擺脫對西方的完全依賴。
![]()
雖然烏克蘭現在處境艱難,但他們沒有坐以待斃,而是主動想辦法破局。
不管是跟歐洲談聯合生產,還是出口武器籌錢,都是在為自己爭取生機。
戰爭的走向或許難以預測,但這種自救的努力值得關注,畢竟靠別人不如靠自己,說不定這些自救行動能為烏克蘭爭取到新的轉機。
文/編輯:Alone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