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末,中美在韓國釜山達成了經貿共識。
本以為是緩和信號,可誰知美方沉默 3 天后突然“變臉”!
美財長貝森特更是放話“威脅”,聲稱中國若 “出爾反爾”,美國就動用 “最大杠桿”。
這么有底氣,難不成,美方還有隱藏的“王牌”?
![]()
共識剛達成,美方就翻臉放狠話
先說說釜山共識到底談了些什么。
這次中美雙方各讓一步,美方取消對中國加征的 “芬太尼關稅” 和港口費,還把所謂的 “穿透性規則” 延遲 1 年實施。
中國則同意將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延期 1 年。
這種互相讓步的談判結果,本是穩定中美經貿關系的好事。
![]()
畢竟 2024 年中美貿易額都快到 6883 億美元了,合則兩利是明擺著的道理。
可誰能想到,才過 3 天,貝森特就跳出來唱反調。
他在公開講話里說,擔心中國 “不守承諾”,還暗指中國 “壟斷稀土市場,不是可靠伙伴”。
緊接著就拋出威脅:要是中國敢反悔,美國不僅會再度提高關稅,還要動用 “最大杠桿”。
這話聽著囂張,可稍微想想就覺得不對勁。
![]()
之前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里,美方承諾的食品準入、金融開放等條款。
好多都沒落實,反而一直在加嚴出口管。
明明是美方先屢屢違背協議,現在倒反過來指責中國,究竟哪來的底氣說別人不守信!
所以一聯想貝森特的話,很多人難免開始擔憂,“最大杠桿”會不會是美方隱藏的“王牌”?
![]()
所謂 “最大杠桿”,不過是舊招重炒
其實咱們不必太過擔憂,仔細一想就知道了。
貝森特嘴里的 “最大杠桿”,聽著挺唬人,其實都是些用過的老套路。
首當其沖的就是經貿領域的關稅大棒。
他覺得美國對華有貿易逆差,中國就 “依賴” 美國市場,加關稅能掐住我們的脖子。
可這招早就被證明沒用了。
![]()
今年美方試過把對華關稅提到 145%,結果自己的供應鏈先亂了套,金融市場也扛不住,最后還得坐回談判桌。
要知道,中國是美國大豆、棉花的第一大出口市場,2024 年美國一半以上的大豆都銷往中國,加關稅受傷的從來都是兩邊的企業和老百姓。
再就是拿科技、軍事、金融當籌碼。
貝森特暗示會升級科技管制、搞軍事威懾,甚至打金融戰。
![]()
可這些招美國這幾年沒少用啊。
建 “芯片聯盟” 封鎖技術,結果中國國產芯片和光刻機都搞出來了。
用美元加息想 “收割”,最后美聯儲先降息收場,搞 “奧庫斯聯盟” 炫耀軍力,中國軍工科技照樣穩步發展。
去年 12 月拜登簽署的 “2025 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滿篇都是對華限制,結果呢?
![]()
中方不僅嚴正交涉,還拿出了反制措施。
現在再把這些舊招拿出來喊口號,除了暴露底氣不足,實在沒別的用處。
最關鍵的是,貝森特根本沒搞懂稀土的真正話語權在哪。
![]()
中國掌握著全球 70% 以上的稀土產能,從勘探到回收的全產業鏈技術都在手里。
美國想擺脫依賴,短期內根本不現實。
這次達成共識,本質上是美方有求于中國的稀土供應,哪來的資格威脅別人?
說白了,這所謂的 “最大杠桿”,就是“紙老虎”,一戳就破。
![]()
威脅背后,是焦慮和誤判
美方突然變臉放狠話,說到底是兩種心態在作祟。
一是對中國的誤判。
貝森特用美國自己的行事邏輯揣測中國,覺得誰都像他們一樣朝令夕改。
可中國從來都是講信用的大國。
![]()
中美經貿關系本質是互利共贏,我們一直認真履行協議義務,即便美方違約,也沒放棄對話協商。
這種基于偏見的誤判,只會讓中美之間的互信越來越少。
二是對自身優勢流失的焦慮。
以前美國靠科技、軍事、美元霸權,確實能在全球說了算,可現在不一樣了。
![]()
中國在稀土這樣的關鍵領域掌握主動權,科技突破不斷,經貿合作遍布全球,美國再也不能單方面拿捏別人了。
貝森特的威脅,更像是一種無力的掙扎,知道自己籌碼不多了,只能靠放狠話撐場面。
就像之前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阻撓正常經貿合作。
看似強勢,實則是在破壞全球供應鏈,最終損害的還是美國自己的利益。
![]()
結語
美方的威脅,根本嚇不到中國。
那些所謂的 “杠桿”,早已被事實證明行不通。
中國守信用但也不怕施壓,該有的反制絕不會少。
真要解決問題,還得拿出誠意好好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