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提起朝鮮,或許你腦海中想起的都是貧窮、閉關鎖國這樣的詞。
誰還沒有個高光時刻,朝鮮也有。
當年的朝鮮甚至和日本并稱“亞洲雙雄”,遠遠地將韓國甩在身后,人民生活水平更是遠超亞洲大部分國家,離發達國家甚至只差臨門一腳。
這不是幻想,而是一段真實的歷史事實。
![]()
要理解這段歷史,還要將時間拉回到上世紀70年代,當中國還在為溫飽而奮斗時,朝鮮人民已經邁向了“經濟發達”的社會步伐。
70年代的朝鮮人民人均GDP甚至一度達到1000美元,這個數字在當時可是能超過韓國,更別說中國了。
這個時期的朝鮮已經擁有了完備的工業化體系,計劃經濟模式讓國家幾乎掌握了包括土地、勞動以及資本在內的所有資源。
![]()
加上蘇聯源源不斷的支持,朝鮮的大部分資源都用來建設重工業,尤其是鋼鐵和機械制造。
當時平壤的街道上到處跑著的是本國生產的和平牌汽車,工廠里的機床晝夜不停歇,工人們的福利待遇水平更是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僅享受著終身就業、免費住房,還享有免費的醫療和教育。
高度發達的重工業讓朝鮮的農業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各種大型農用拖拉機、收割機在田野上作業,70年代的朝鮮就已經能實現糧食自給自足,剩余的糧食還能出口創匯。
![]()
農業、重工業的發展也帶來了工業的極度繁榮,平壤擁有當時亞洲最先進的地鐵系統,光復大街兩旁的居民樓通水通電,各種娛樂文化設施更是應有盡有,幾乎與發達國家無異。
在當時朝鮮人民的眼中,他們的國家正在沿著康莊大道奔向更光明的未來。
所以直到今天,如果你采訪一個朝鮮人最感謝的人是誰,得到的答案一定是金日成。
因為當時朝鮮的繁榮貫穿了金日成的整個政治生涯。
![]()
不過,你要說這些全歸功于金日成倒也未必。
說到底,當時朝鮮繁榮的背后,離不開蘇聯的持續性輸血。
朝鮮這個國家就是冷戰的產物,二戰結束后,朝鮮半島作為美蘇兩國爭奪的主要戰場,兩國將朝鮮半島一分為二,韓國歸美國控制,而朝鮮則歸蘇聯控制。
說白了,朝鮮半島的分裂實際上是冷戰的縮影,也代表著一種意識形態的對立。
![]()
在蘇聯的影響下,朝鮮開始了走向了社會主義與計劃經濟,并有意識地將大部分資源投入到了軍事和基礎設施建設中。
盡管朝鮮的經濟受到嚴重的破壞,但畢竟有一定的工業基礎,加上蘇聯不斷的支持,以低價向朝鮮供應石油、焦炭和機械設備。
而在這過程中,中國也沒少出力,向朝鮮提供了大量的糧食、日用品和外匯。
以至于朝鮮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能以超低價格進行國內經濟建設。
![]()
俗話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朝鮮用低價的資源很快建成了一套完善的現代化工業體系,讓其能在高科技領域也能有所突破。
加上教育體系的完善,培養了大量的高素質工程師和技術人員,當時的朝鮮勞動力素質在發展中國家也是數一數二的。
金日成也沒拉胯,他的主體思想讓朝鮮發揮了強大的社會動員能力,朝鮮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集中力量辦大事。
![]()
計劃經濟和主體思想的有機結合讓朝鮮在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爆發力,邁入發達國家的隊伍指日可待。
花無百日紅,在發達國家的路上一路狂奔的朝鮮,很快就暴露出步伐過快所帶來的弊端。
朝鮮做夢也沒想到繁榮如此短暫,轉折來的如此之快。
90年代初蘇聯的解體對于朝鮮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更不亞于一場經濟上的核爆炸。
蘇聯的解體意味著之前所有對朝鮮超低價格的能源、材料支持一夜間灰飛煙滅。
![]()
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遺產”,但它可不愿意“繼承”朝鮮這個小弟。
俄羅斯毫不留情地向朝鮮發出通牒,之后的所有經濟往來統一用美元來結算,這下朝鮮徹底傻眼了。
之前所有的結算全部是以盧布進行結算,突然用美元,這不僅讓朝鮮措手不及,也在變相告訴朝鮮過去那些低價能源也都宣告結束。
蘇聯這棵大樹轟然倒塌讓朝鮮過度依賴輸血的國家一瞬間失去了發展的方向,工廠在一夜之間幾乎全部癱瘓,整個工業體系也因缺電少油而陷入停滯階段。
![]()
外部能源的喪失很快波及到朝鮮的農業,屋漏偏逢連夜雨,90年代的朝鮮又陷入了洪澇、干旱等自然災害中,原本富饒的農田大幅減產。
最終演變成了全國性的大饑荒,朝鮮人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
雪上加霜的是,金日成此前所宣揚的主體思想在此時也玩不轉了,主體思想和計劃經濟隨著時間的推移開始暴露各種弊端。
![]()
技術革新、市場調節不及時,不到位,導致經濟結構失衡。
曾經一個半條腿邁入發達國家門檻的國家,在各種困局中,經濟開始不受控制的斷崖式下跌。
隨之而來的朝鮮人民生活水平的倒退。
那個曾經與日本并稱“亞洲雙雄”的朝鮮,猶如曇花一現,被歷史的車輪所碾壓。
直到今天,朝鮮也未能重回昔日那個“輝煌”的年代,朝鮮人民也依舊掙扎在溫飽線上。
![]()
其實,如果我們今天再回顧朝鮮的這段歷史,不難看出一個國家不靠自己,過度依賴外界,再加上不懂變通,就容易走進死胡同,將國家帶入一個無法挽回的深淵中。
因為真正的發達,是建立在強大的內生增長動力上,是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健全產業體系以及充滿創新活力的環境下。
而一味將經濟命脈系他人之手,意味著將主動權交給他人,長期處于被動地位中,崩潰也成了遲早的事。
![]()
我們要承認的是朝鮮所擁有的這段光輝歷史,也要肯定朝鮮當初所取得的成果。
但更要反思的是,朝鮮當初為何拿到的是一手王牌,甚至在即將邁入發達國家的行列時,最終卻來了個滿盤皆輸。
究其根本,會發現這其中的原因很簡單,朝鮮將國家的發展主動權拱手讓與他人,過分依賴他國讓其喪失了發展的主動性,更喪失了主動權。
![]()
而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此,國家和國家的交往沒什么交情可言,有利益時傾囊相助,沒利益時隨時可以拋棄。
蘇聯解體或許是偶然,但朝鮮的崩潰則更多的是一種必然,國際社會交往一個顛撲不滅的道理是:沒有利用價值時,將會立即被拋棄。
所以,朝鮮的這段歷史或許令人惋惜,但也讓朝鮮深切意識到了一個國家的命運只有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能在這個復雜的國際社會中生存。
![]()
而一時的領先更不是擁有的勝利,面對外界的變化有靈活的應對策略,才是保障國家穩步向前的根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