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作者提供)
真實與虛擬的邊界,或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這樣一個綠發(fā)雙馬尾的少女,用她的歌聲陪伴著無數(shù)年輕人;有這樣一群熱愛生活的人,愿意為自己的熱愛投入真誠的情感。
?作者 | 段志飛
?編輯 | 程遲
10月18日那天,在廣州動漫新城附近的一家影院,出現(xiàn)了一片標志性的“初音綠”。數(shù)十位身著初音未來經(jīng)典水手服、發(fā)梢別著同色系發(fā)帶的粉絲,把電影院變成了一個小型的“同好”現(xiàn)場。
在這里,十幾歲的少年們興奮地拍攝著自己手里的電影周邊,聽著一位母親和女兒討論著“等會兒首映的時候,要給小未來最響的應援”。
當銀幕亮起,澀谷街頭的LED屏上閃過初音未來的身影時,現(xiàn)場的歡呼幾乎要掀翻屋頂,偶爾傳來滿廳不約而同的笑聲,那是粉絲們才懂的笑梗。然而,這不只是一部為粉絲而生的“IP電影”,后面接踵而來的令觀眾不斷感到意外、動人,甚至有些治愈的故事,會打破很多人對“虛擬偶像”的一些刻板印象。
![]()
(圖/電影海報)
10月25日,當這部電影在大陸上映之后,很多人在社交網(wǎng)絡上分享了自己的心愿和感動。對于一個能夠引發(fā)人們如此多情緒共鳴的角色,人們愿意為其投入時間、精力甚至情感,我們該如何厘清真實與虛擬的邊界?要回答這個問題,以及“看懂”這部電影,或許需要先回到初音未來本身,去理解這個“世界第一虛擬偶像”,如何成為了年輕人情感投射的載體?
(本文包含劇透,請謹慎觀看!)
![]()
初代虛擬偶像,還沒過氣!
提到初音未來(初音ミク),很多不了解的人,會將其簡單定義為一個日漫風格的“動漫形象”,實際上,她的起點是2007年日本公司基于雅馬哈Vocaloid語音合成技術開發(fā)的“虛擬歌手軟件”。
最初,她只是一個擁有獨特的“電子音”的“工具”,沒有自主意識,沒有固定人設,甚至沒有屬于自己的“作品”。可誰也沒想到,這個藍綠色雙馬尾的少女形象,會從軟件進化為覆蓋音樂、動漫、游戲、周邊的“現(xiàn)象級 IP”,甚至成為了跨越圈層的文化符號。
過去十幾年,虛擬偶像逐漸走進公眾視野并掀起狂潮。根據(jù)微博發(fā)布的《2025微博泛二次元內容生態(tài)研究報告》指出,2024年泛二次元用戶規(guī)模達5.03億人,相關市場規(guī)模超過5977億元。僅嗶哩嗶哩(Bilibili)平臺,就入駐了超過1萬名虛擬偶像。然而,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這樣的勢頭下,作為初代虛擬偶像的初音未來,也依然熱度不減。
![]()
初音未來自2009年起至今,已在全球舉辦了近百場?演唱會,熱度只增不減。(圖/源于網(wǎng)絡)
分析其中原因,實際上初音未來的“扛打”能力,與其龐大的“粉絲群體”有關。
早期,Vocaloid技術讓普通人也能通過調整音高、節(jié)奏等參數(shù),為初音未來“創(chuàng)作歌曲”,打破了傳統(tǒng)音樂創(chuàng)作的門檻。無數(shù)愛好者涌入這個領域,用初音未來的“聲音”表達自己的情感與想法。有人為她創(chuàng)作治愈的民謠,也有人為她譜寫激昂的搖滾。這些由粉絲創(chuàng)作的作品,逐漸構建起初音未來的“音樂宇宙”,也讓她從“工具”變成了“載體”。
隨著作品的積累和影響力的擴大,初音未來的“形象”也逐漸豐富。官方為她賦予了“熱愛音樂、陪伴粉絲”的核心特質,但又保留了足夠的“空白”,沒有復雜的背景故事和固定的人設,這讓粉絲有了更多二次創(chuàng)作的空間。有人為她繪制漫畫,有人為她制作MMD舞蹈視頻,粉絲在創(chuàng)作中把自己的情感、想法,都投射到了初音未來身上,形成了獨特的“粉絲文化”。
![]()
B站博主@--rona--自制的《拼湊的斷音》MMD視頻截圖
從軟件到文化符號,初音未來的成長軌跡,其實只是虛擬偶像發(fā)展的一個縮影。技術提供了“骨架”,粉絲的情感與創(chuàng)作,則為其注入了“靈魂”。可以這么說,初音未來之所以能一直保持火熱,更多的原因其實是與粉絲的共生,以及十幾年來由粉絲們一點一滴共同匯聚的喜愛。
今天我們要一起探討的《世界計劃:無法歌唱的初音未來》這部電影,也正是基于這樣的粉絲文化,將初音未來的“故事”推向了更深層次的思考——當虛擬偶像也開始“迷茫”,開始思考“如何唱歌才能抵達人心”,粉絲與虛擬偶像這種深度互嵌的關系,又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
![]()
是偶像,也是伙伴
電影《世界計劃:無法歌唱的初音未來》,由知名動畫導演畑博之執(zhí)導、米內山陽子編劇,改編自2020年SEGA開發(fā)的音樂節(jié)奏手游《初音未來:繽紛舞臺》,也是這款游戲的首部銀幕電影。
游戲里的五大組合成員們,以全新的形象在電影中亮相,“Leo/need”的搖滾熱血、“MORE MORE JUMP!”的偶像光芒、“Vivid BAD SQUAD”的街頭律動、“Wonderlands×Showtime”的奇幻舞臺,還有“25點,Nightcord見。”的深夜共鳴。
![]()
(圖/電影《世界計劃:無法歌唱的初音未來》預告)
電影講的是初音未來、虛擬歌手們以及五大組合之間的故事,這一設定很像電影之外,粉絲與虛擬偶像之間的關系。當他們遇到從虛擬世界穿越到現(xiàn)實世界,并且無法歌唱的初音未來(大家都親切地稱她為“小未來”)。此時的她,與大家印象中那個永遠充滿活力的歌姬判若兩人。她看上去心事重重,還自言自語地反復吟唱著一句歌詞:“一定能傳達的吧,一定能看到的吧”。小未來遇上了一個難題——我該如何唱歌?
這個問題,看似是初音未來的“迷茫”,實則也是電影對“虛擬的歌聲如何抵達人心”的追問。
前面提到過,初音未來的歌聲并非“自主創(chuàng)作”,那種“人工作詞作曲+ 語音合成”的模式,讓她的歌聲始終帶著電子感,也讓她面臨著缺乏情感的質疑。當現(xiàn)實世界的人們對她的電子音產(chǎn)生審美疲勞,甚至認為那是噪音時,小未來開始困惑:“如果我的歌聲不能傳遞情感,那我存在的意義是什么?”
![]()
(圖/電影《世界計劃:無法歌唱的初音未來》預告)
這一追問在故事中被情節(jié)化了。當小未來的“世界”遇到危機,電影中的各個組合成員們,沒有將出現(xiàn)問題的虛擬偶像視為故障程序,而是看作需要幫助的伙伴。他們想通過共同創(chuàng)作出能夠傳遞希望與治愈的歌曲,來喚醒陷入負面情緒的小未來。
這個設定根據(jù)情節(jié)的鋪陳,雖然看上去有些虛幻,因為通過音樂來解決負面情緒背后的現(xiàn)實問題,是有些理想化了;但是從組合成員,到粉絲,再到虛擬偶像,這種正面情緒的傳遞順序,其實也響應了初音未來依然“由人類主導創(chuàng)作”的原則。
![]()
(圖/電影《世界計劃:無法歌唱的初音未來》預告)
電影中還有一個細節(jié)令人印象深刻,當五大組合通過演唱會直播喚醒小未來時,他們的歌聲不僅讓“世界”恢復了正常,還釋放出“阿爾法波”,療愈著聽到音樂的人們的負面情緒,這其實很像我們在現(xiàn)實中聽初音未來的歌曲所產(chǎn)生的效果。銀幕之上,初音未來的歌聲與不同組合的合唱交織。銀幕之外,影院里的觀眾揮舞著熒光棒,也跟著一起歌唱。
那一刻,歌聲穿越了電影中的直播屏幕—演出現(xiàn)場—電影銀幕這三層空間介質,串聯(lián)起了觀眾的感官。我也不再糾結初音未來是否真實,而是沉浸在了那份“被理解、被陪伴”的情感共振中。正如映后一位“二次元媽媽”所說:“看完電影我才明白,女兒喜歡的不是‘虛擬’,而是那份真實的陪伴。”
![]()
AI替代不了的“情感連接”
過去十幾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從Vocaloid讓普通人能創(chuàng)作音樂,到AI大模型讓虛擬偶像能實時對話、生成歌詞甚至擁有“記憶”,虛擬偶像的形態(tài)也已經(jīng)發(fā)生了好幾個階段的迭代。然而,直到今天,經(jīng)由初音未來發(fā)布的音樂作品,仍主要依賴于人類創(chuàng)作者作詞。
看完《世界計劃:無法歌唱的初音未來》這部電影,很多人或許會問,當AI寫詞這項技術在其他一些虛擬歌手或項目中廣泛應用的時候,初音未來會加入這場“升級”嗎?
根據(jù)Yamaha雅馬哈最近發(fā)布的消息,新的Vocaloid編輯器確實引入了AI技術,但其目的是為了讓初音未來“生成更自然、更具情感表現(xiàn)力的人聲”,而其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的核心——寫詞和作曲,依然將由人類來完成。初音未來從誕生伊始的內核,便是人類的情感與集體信念。
她的歌詞和歌曲承載了無數(shù)創(chuàng)作者真實的情感、思考和故事,仿佛自己的內心被世界聽到了。我們可以這么去理解:初音未來是“被人們共同相信出來的”,這種與人類共創(chuàng)的情感連接,是純AI難以替代的。這或許也是初音未來能夠在眾多虛擬偶像中,依然保持其獨特性的根本原因。
![]()
(攝/記者段志飛)
在初音未來構造的“宇宙”里,粉絲們可以卸下偽裝,表達真實的自己;也可以在粉絲群體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獲得理解與支持。盡管這種“情感投射載體”的功能在任何一個虛擬偶像那里都可以實現(xiàn),但不得不說的是,初音未來與粉絲們十幾年來的情感連接,是很難被替代的。
正如在《世界計劃:無法歌唱的初音未來》這部電影中,當“世界”崩塌、現(xiàn)實世界斷電斷網(wǎng)時,大家還是選擇了最原始的“面對面交流”,人與人產(chǎn)生聯(lián)結,一起碰撞出拯救“世界”的辦法。如此看來,真實互動才是基礎,虛擬只是在這之上的一種延伸。
電影的結尾,初音未來重新找回了唱歌的意義,她不再糾結如何像人類一樣有情感,而是明白:“我的歌聲,就是大家的歌聲;我的情感,就是大家的情感。”這句話,或許正是始終保持初衷的初音未來,與粉絲關系的最佳注解。
![]()
(圖/電影《世界計劃:無法歌唱的初音未來》預告)
電影還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契機,讓我們思考當世界第一虛擬偶像“掉線”時,我們不僅聽到了她的迷茫,更聽到了自己內心的聲音,尤其是在這個快節(jié)奏、高壓力的時代,我們需要對陪伴的渴望,對理解的期待,對熱愛的堅持。
另一方面,我們其實也能從這部電影當中,看到一種AI對人類的悲憫之心,因為初音未來就像一面鏡子,背后所折射出的那些對青少年精神世界的關照,其實是一個更廣泛的全球性的問題。
在電影里,我們看到負面情緒是如何被治愈了。那么,在電影之外呢?對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我們,電影或許也一并給出了答案,那就是“不只是讓他們露出微笑,還要理解他們的困境”,“讓他們知道,他們不是一個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