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導演陳薪伊坐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大廳內,話劇《商鞅》30年的演出歷史不斷鋪開。明年9月12日,這部上話扛鼎之作的三十周年紀念演出將上演。11月5日下午發布的2026演出季,一批原創新作與包括《商鞅》在內的經典劇目引人關注。
![]()
2025年,上話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全年創作劇目共41部,其中新創劇目12部、復排劇目29部,演出總場次預計達到722余場。明年,上海的戲劇力量也將走向全國,“玉蘭綻香”演出季精選五部作品進京,再度打開這扇海派戲劇藝術之窗。
新作展原創力量
2026演出季以“乘之愈往,識之愈真”為主題,六大劇目率先亮相——《姐姐妹妹站起來》《清明上河圖密碼之作絕》《莫扎特傳》《第九次延期審判》《我們成為的她》《蟲蟲的倉鼠》。
![]()
這些劇目題材豐富、視角多元。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攜手香港藝術節打造的舞臺劇《姐姐妹妹站起來》改編自古希臘劇作家阿里斯托芬的《呂西斯特拉忒》,是少見的古希臘喜劇題材,以風趣手法表達嚴肅主題。
![]()
繼《清明上河圖密碼》今年完成50場巡演,在全國范圍內成為話劇爆款后,系列第二部作品《清明上河圖密碼之作絕》也將登場。作品根據原著第四部進行創作,不屑世俗、自在逍遙的“作絕”張用登場,聚焦艮岳案與飛樓案展現古代工匠的精巧技藝與風骨,借奇案撕開盛世繁華下的家國危機。
![]()
“用新視角發現新題材,這是上話一貫堅持的藝術準則。”上話總經理張惠慶表示。95后編導擔任主創的《第九次延期審判》根據京滬首例寵物中毒刑事公訴案改編,《我們成為的她》獻給生活中平凡且獨立的女性,《蟲蟲的倉鼠》則秉持童心,傳遞出關于愛、記憶與生命教育的深刻主題。
勾勒海派話劇的多元面貌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在演出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高。”陳薪伊透露,她已經在思考如何對《商鞅》進行再打磨。1996年9月12日,這部大型歷史話劇在上海首演,匯聚上話老中青三代演員,共同捧出了一部具有鮮活歷史和生命力的作品。《商鞅》以戰國時期著名的改革家商鞅為主角,藝術地再現了他波瀾壯闊而又充滿爭議的一生。“這部作品的歷程和上話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上海市戲劇家協會名譽主席楊紹林認為,《商鞅》能演出30年的根本,在于其既反映時代,也揭示人性。
![]()
《商鞅》也是赴京演出季“玉蘭綻香”的作品之一。“上海話劇進京學習、演出交流歷史悠久。”上話藝術總監喻榮軍說。上話的前身上海人民藝術劇院和上海青年話劇團曾多次攜劇目進京演出,早在1956年,上海人民藝術劇院的《初開的花朵》就進京參加了第一屆全國話劇觀摩演出。上世紀60年代、80年代,上海人民藝術劇院話劇《激流勇進》《陳毅市長》赴京演出。1993年至2004年,上話多部作品進京演出,備受北京戲劇界和觀眾關注,一度成為京滬兩地戲劇交流的美談,上話“玉蘭綻香”演出季這個品牌,也由此在2013年誕生并延續。
![]()
屆時,《商鞅》、英國新生代劇作家露西·柯克伍德代表作《蒼穹》,根據王安憶同名長篇小說改編的舞臺劇《長恨歌》(上海話版),阿瑟·米勒巔峰之作、經典話劇《推銷員之死》,中文版屢獲殊榮的百老匯熱門喜劇《事實的有效期》將讓北京觀眾感受到海派話劇的多元面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