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11月5日訊(編輯 牛占林)據央視新聞報道,經過長時間談判后,歐盟各國氣候部長當地時間周三終于就2040年氣候目標達成一致,但在最后時刻顯著削弱了原定目標。在COP30氣候峰會召開前夕,歐盟各方急于敲定這項協議。
經過激烈磋商后,歐盟成員國部長公開表決通過了一項妥協方案:到2040年,在1990年基礎上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90%。但這一目標引入了靈活條款,允許部分以更寬松方式實現。
根據協議,成員國可通過購買國際碳信用額度來抵消最多5%的減排任務。換言之,歐洲本土產業僅需實現約85%的實際減排,其余部分可通過支付其他國家減排項目來彌補。
此外,歐盟還同意未來考慮進一步使用國際碳信用額度以滿足額外5%的減排目標,這意味著2040年的國內實際減排率可能進一步降至80%。
會議同時確定了2035年階段性目標,即在1990年基礎上減排66.25%至72.5%。聯合國此前要求各國在本周四COP30峰會開幕前提交各自的2035年氣候計劃。
丹麥氣候部長Lars Aagaard表示:“制定氣候目標不僅是選個數字,而是一個對整個歐洲大陸具有深遠影響的政治決策。因此,我們也要努力確保這一目標的實現方式能兼顧競爭力、社會平衡與安全。”
為爭取持反對態度的國家支持,歐盟還同意放緩其他敏感的氣候政策進程,包括將新一輪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TS)啟動時間推遲一年至2028年。
盡管波蘭、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等少數國家仍反對該目標,理由是其將削弱工業競爭力,但反對票不足以阻止協議通過。該決議獲得至少15個成員國支持,超過所需門檻。
COP30談判將成為對全球主要經濟體是否仍有意愿應對氣候變化的一次考驗,尤其是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公開反對氣候議程的背景下。歐盟歷來以在歷屆氣候大會上引領全球減排行動為傲。
然而,本次目標縮水也反映出歐洲內部對其雄心勃勃氣候議程的反彈情緒正在加劇,部分產業界與政府擔憂,歐洲難以在氣候、國防與產業優先事項之間兼顧成本。
歐盟委員會原先提議到2040年減排90%,其中最多3%可通過國際碳信用額度實現,以保持與2030年減排55%及2050年凈零排放的目標銜接。
歐盟獨立氣候科學顧問委員會表示,若90%的減排完全在歐盟境內實現,該目標仍符合氣候科學要求;但他們反對購買海外碳信用額度,認為這將分散歐盟內部產業的減排投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