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光而行揚帆起 奮楫逐浪天地寬
來源:朝陽市第二高級中學 2025年11月5日 17:19 遼寧
![]()
追光而行揚帆起
奮楫逐浪天地寬
——朝陽二高優秀教師風采展示
![]()
![]()
![]()
追光者有夢,向光成長;
奮楫者恒堅,篤行爭先。
時序輪替中,
始終如一的是追光者的身姿;
春華秋實里,
始終清晰的是奮楫者的步伐。
巍巍教壇,茫茫學海,
騰蛟鳳起,二高花開。
![]()
在二高,有這樣一種精神,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
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我們在做“真”教育。
在二高,有這樣一群奮楫者,
他們
為人師表,鐵肩擔道義;
他們
勤勉敬業,大愛塑師魂。
明大德,擔大任,成大才。
理想崇高,信念堅定,你們“德真”;
愛崗敬業、甘于奉獻,你們“情真”;
刻苦鉆研、善擠善鉆,你們“行真”;
仁愛樂教,銳意進取,你們“求真”;
你們把雙腳踏在二高這篇育人的土地上,你們把奉獻的赤誠之心寫在領軍的事業中,向你們致敬!
追光不止,奮楫前行……
“奮楫者”第七期
![]()
個人簡介
![]()
![]()
張軍,朝陽市第二高級中學教務處副主任、高級教師、第五黨支部書記,青少年生涯規劃指導師,中國地理學會會員。從教18年,教育教學成果顯著,曾獲得朝陽市優秀共產黨員,朝陽市“十三五”骨干教師,朝陽市“三名工程”學科帶頭人等榮譽稱號。
張帆育桃李 · 軍志鑄師心
——“奮楫者”專欄之朝陽二高優秀教師張軍風采展示
杏壇十八載,奮楫者常新。在朝陽二高中這片孕育希望的教育原野上,從不缺以熱愛為種、以堅守為土的耕耘者。張軍老師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奮楫者,當以心為舟,以志為楫,渡人亦渡己。” 張軍老師以十八載光陰為筆,既以一線教師的熱忱點亮學子心燈,更以教務處副主任的擔當投身教學改革 。他 “張” 開教育的羽翼,護持學子成長;以 “軍” 般的篤志扎根杏壇,書寫著 “教書” 與 “育人”、“實干” 與 “引領” 的雙重答卷。
真心潤苗
![]()
以熱忱為炬,照亮成長航程
![]()
![]()
“我希望我的孩子遇見什么樣的老師,我就做什么樣的老師”。這不是張軍老師掛在嘴邊的口號,而是他扎根班主任工作的日常。他始終信奉“播種思想,成就行為;播種行為,成就習慣;播種習慣,成就性格;播種性格,成就命運”的育人邏輯,把“成人、成才、成功”的班級目標,揉進每一次談心、每一次輔導里。
![]()
![]()
![]()
![]()
![]()
![]()
![]()
![]()
![]()
在他的班級里,沒有“管理”的冰冷,只有“陪伴”的溫度。遇性格內向的學生,他會搬一把椅子坐在身邊,用自己年少時的困惑與突破當“引子”,慢慢叩開學生的心扉;見學習吃力的孩子,他會熬夜整理專屬錯題集,把難點拆成“臺階”,陪著學生一步步往上走。班級里“比學趕幫超”的風氣成了常態,學生們眼里有光、腳下有力,班級多次在校園活動中摘得獎項,而他也多次獲評“優秀班主任”、“優秀班集體指導教師”等榮譽稱號。他不是站在前方的“指揮者”,而是走在身邊的“同行人”。
匠心拓路
![]()
以創新為刃,破開課改迷霧
![]()
![]()
“教學不是重復的復制,而是持續的創造”,這是張軍老師對教學的理解。作為學校教務處副主任、高級教師,當“1533”課堂改革的浪潮涌來,他積極參與,一頭扎進模式研究里。他把教材翻得卷了邊,把課堂環節拆了又重組,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理念,從教案上的文字變成課堂上的生動實踐。原本枯燥的地理知識點,成了學生手里的探究課題;原本單向的講授,成了小組間的思維碰撞。
![]()
![]()
![]()
為了打磨一堂優質課,他常常熬夜修改課件、打磨教學細節,主動邀請同事聽課評課,不斷完善教學方案。這份較真,讓他帶著 “1533” 課堂模式站上省優質課大賽的舞臺,憑借扎實的教學功底和創新的課堂設計一舉拿下一等獎,為學校贏得了榮譽。賽后,他主動承擔起學校 “1533” 課堂模式展示課任務,將備賽中積累的實踐經驗、優化后的教學設計毫無保留地呈現,吸引了眾多校內外教師慕名前來聽課學習,成為學校課程改革中名副其實的 “排頭兵”。
此外,他還在 2025 年遼寧省普通高中 “雙新” 背景下課程建設與實施階段性研究成果展示交流中做展示課。這份專業,更讓他在 2025 年入選遼寧省 “送教入疆” 專家團隊。在新疆的課堂上,他用一堂堂示范課打開當地教師的課改思路,用一場場專題講座分享實踐心得,把朝陽二高的課改經驗,變成了助力邊疆教育的 “金鑰匙”。
丹心擔責
![]()
以行動為墨,書寫志愿篇章
![]()
![]()
![]()
師者的責任,從不止于三尺講臺。除了教學與管理,張軍老師的身影還常常出現在志愿服務的現場。教育局組織的公益幫扶里,他在疫情期間對學生的心理疏導;學校發起的愛心活動中,他參與心理社團活動,幫學生疏解成長煩惱;哪怕是周末,他也會跟著志愿隊走進社區,把知識與溫暖送到需要的地方。
![]()
![]()
![]()
“幫人的時候,心里是滿的”,他總這么說。沒有華麗的辭藻,只有踏實的行動:志愿服務證書上的每一個印章,活動照片里每一個忙碌的背影,都是他踐行“教育者社會責任”的見證。他把對教育的熱愛,從課堂延伸到更廣闊的天地,活成了學生眼里“有溫度的榜樣”。
鏡頭為證,定格育人溫情
“張老師的地理課,連地圖都能講出故事來”“上次我考砸了,他沒批評我,反而陪我分析錯題到放學”“是他鼓勵我參加演講比賽,現在我再也不怯場了”……當學生評價視頻的鏡頭亮起,一句句樸實的話,像一束束微光,拼湊出張軍老師最真實的模樣。
這些細碎的瞬間,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卻藏著最動人的教育力量。這,也是對他十八年育人之路,最珍貴的回饋。
杏壇奮楫終有獲,教心灼灼永相傳
![]()
十八載春秋,他以 “張” 展的熱忱擁抱每一個學生,以 “軍” 人般的堅韌攻克每一個難題,把 “奮楫者” 的精神,刻進了教學的每一個細節里,在朝陽二高的教學改革中留下堅實的足跡。
![]()
他是一線教師里的 “排頭兵”,用課堂點亮教育的微光;是教務管理中的“踐行者”,用責任托起學校的教學高度;是援疆路上的 “擺渡人”,用專業傳遞教育的力量;更是志愿服務中的 “踐行者”,用行動溫暖社會的角落。
在朝陽二高中 “奮楫者” 的行列中,張軍老師的教育故事從非終點。正如他常說的 “教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片浸潤著初心的杏壇之上,定會有更多如他般的老師們, 以熱愛為犁,深耕每一寸育人沃土;以堅守為舵,校準每一段前行方向,在學子成長的征途上躬身送暖,在課程改革的浪潮中奮楫爭先。
愿這份藏在課堂里的熱忱、融在服務中的擔當,化作微光聚炬,照亮更多少年的逐夢之路;愿二高的教育薪火代代相續,在時光長河里續寫更厚重、更溫暖的育人篇章,讓 “奮楫者” 的精神,永遠在這片教育原野上生生不息。
![]()
![]()
制作丨韓沖
一審一校丨王浩淼
二審二校丨程魯寧
三審三校丨劉 芳
加小編微信liuyanf003,以備不時之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