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六金
來源 / 節點財經
全球AI行業已全面進入“人才爭奪”的白熱化階段。
今年扎克伯格以高達2億美元的總薪酬包,成功挖角前Apple人工智能團隊負責人龐若鳴,這個消息迅速引爆全球科技圈,畢竟蘋果CEO蒂姆·庫克的薪酬也才是7460萬美元。同一時間,OpenAI的四位核心負責人——余家輝、趙盛佳、畢樹超與任泓宇,也相繼轉投扎克伯格門下,進一步加劇了頂尖AI人才的流動潮。
英偉達CEO黃仁勛曾多次公開表示,“全球超過一半的AI研究員來自中國”。不久前兩位清華畢業的AI大牛——朱邦華與焦劍濤,也官宣加入英偉達,扛起研究大旗。
其他科技巨頭也在積極行動,谷歌斥資24億美元,以獲取技術授權和引進核心研發人才的方式,與AI編程公司Windsurf達成合作。微軟、亞馬遜等公司也斥重金請來初創AI公司的創始人和核心研究人員。
01 AI時代,鎖定人才是必殺技
不難看出,AI時代的人才大戰,真誠又直接——巨頭們搶人都拿出了真金白銀。
在國內,AI領軍企業商湯科技也于10月30日發布公告,宣布向集團員工授予合共約1.12億份受限制股份單位,進一步強化核心人才激勵,實現員工與公司長期發展的深度綁定。
![]()
此次授出對象為商湯集團成員公司的員工,所授予的受限制股份單位將在歸屬后,可兌換為約1.12億股公司B類普通股,或同等價值的現金。
《節點財經》發現,商湯這次的激勵條款很清晰,兼顧激勵性與約束力。
首先是無償授予,本次授出無購買價,授出當日B類股份收盤價為每股2.39港元;
其次是長期綁定:歸屬期介于12個月至49個月之間,首個歸屬日不早于授出日起12個月,體現長期導向;
重要的是績效掛鉤:歸屬條件與公司及部門業績等指標緊密關聯,由董事會核定,確保激勵與發展目標一致。同時設有嚴格的回撥機制,若員工出現一些有損公司發展的情形,未歸屬部分將失效,已歸屬部分也須退還。
為什么要給員工發出“大紅包”?底氣來自上半年成績單。2025年中報顯示,商湯總收入24億元,同比增長36%,虧損大幅收窄一半,生成式AI業務收入更是連續三年高速增長,增幅達到73%。現金儲備達132億元。業績超出市場預期,自然也更有底氣分享發展果實。
其實自商湯集團發布2025年中期業績財報以來,股價在兩個月內上漲約20%,走勢一路上揚。近日,里昂證券發布報告,將商湯的目標價從1.85港元上調至3港元,并維持“跑贏大市”評級。報告指出,商湯與寒武紀達成戰略合作,將有助于借助國產芯片進一步拓展人工智能算力。同時,商湯在AI模型的商業化方面也取得可喜進展,尤其是在AI眼鏡和AI視頻生成工具等領域落地開花。
《節點財經》了解到,在芯片適配方面,商湯與寒武紀將攜手推進最新軟硬件產品的兼容與優化,共同打造面向算力服務的整體解決方案。在一體機解決方案上,雙方將聚焦企業服務等垂直行業,深度融合各自的軟硬件能力,為不同場景定制高效的一體機產品。此外,雙方還將共同探索區域市場的協同機遇,整合地方產業資源,構建更有活力和影響力的人工智能生態圈。
還有今年6月,小米發布了首款AI眼鏡,定位為“下一代個人智能設備”和“隨身AI入口”。而商湯的多模態“日日新”大模型以探索姿態接入小米AI眼鏡,成為用戶的“第二大腦”,在真實的生活與工作場景中,幫助用戶實現“看、說、記、想”的全鏈路智能體驗。
![]()
由此可見,商湯此次的股權激勵,遠不只是簡單的短期激勵,更是激勵體系與公司戰略深度融合,并驅動核心業務邁向成熟的關鍵一步。
02 核心AI人才的厚度,決定發展程度
商湯在人才版圖上的最新布局,也被業內人士認為,是其“1+X”戰略加速推進與深化演進的關鍵落子。
《節點財經》了解到,“1+X”戰略于2024年年底完成調整,其核心邏輯是“聚焦核心、賦能生態”。“1”代表商湯核心AI云業務,致力于打造行業領先的大裝置、基礎模型與AI應用集成平臺,尤其在計算機視覺領域深耕通用模型與多場景應用;“X”則代表被重組拆分的生態企業矩陣,覆蓋智能汽車“絕影”的自動駕駛業務、家庭AI下棋機器人“元蘿卜”、智慧醫療“善萃”、智慧零售“善惠”等。這些企業設立獨立CEO,自負盈虧,并擁有更靈活的激勵與融資機制。
更值得關注的是,商湯董事長兼CEO徐立提出了一個內部概念——“Re-CoFound”(二次聯合創業)。
在這一框架下,大多數“X”業務都成立獨立法人實體,擁有自己的激勵體系、CEO和董事會,從而將團隊利益深度綁定,形成“同船共濟”的創業氛圍。這一模式已悄然重塑組織行為:
首先,業務負責人開始像“真CEO”一樣思考。他們主動關注財務報表、管控現金流,甚至親自爭取資源與支持。自2024年12月戰略推出以來,已有6家生態企業完成或接近完成新一輪融資,累計融資超20億元——市場的真金白銀,投下了信任票。
其次,年輕一代獲得更多擔當機會。徐立透露,在部分業務中,90后、95后已擔任部門負責人,而資深前輩則轉為輔助角色,共同推廣AI原生產品。人工智能是面向未來的事業,自然也屬于敢想敢干的年輕人。
不難看出,在人才戰略上,“1+X”戰略實現了“核心人才聚焦”與“生態人才共享”的雙軌并行。所以對于核心業務,商湯通過股權激勵、項目分紅、職業發展通道優化等方式,鎖定核心技術人才與管理團隊。
今年為什么集中發力,時機選得恰到好處:港股上市公司通常在上市后2-4年里推出新股權計劃,覆蓋不同階段的核心團隊,形成可持續的激勵生態。讓員工分享公司成長的紅利,才是最硬核的留人方式。放眼全球AI圈,用“股權+績效”鎖定核心人才,已是基本操作。OpenAI用員工持股綁住核心大腦,國內AI六小龍、字節等也時不時就發期權,商湯這一次,既是主動應對行業競爭,也是主動與國際慣例接軌。畢竟AI時代,人才在哪,未來就在哪。
03 培養AI人才,商湯磨劍十年
商湯故事的開端,要回溯到創業伊始,當時AI領域前景未明,頂尖人才寥寥,融資更是步履維艱。但就在這片行業迷霧中,創始人湯曉鷗進行了一場關乎未來的豪賭——他力排萬難,堅定地向數十位AI博士發出了誠意邀請。他始終堅信:人才,才是AI公司最核心的資產;唯有儲備足夠多的一流大腦,才能應對未來的激烈競爭。
隨著AI行業步入商業化初期,圖像識別、語音交互等技術逐步落地,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也從“頂尖個體”轉向“專業化團隊構建”。這一階段,商湯開始組建涵蓋算法、工程、產品的完整梯隊,并著力培養團隊的跨領域協作能力。2017年,商湯獎學金項目正式設立,以“自主申請、擇優支持”為基本原則,選拔和培養相關專業的優秀本科學生,鼓勵和幫助他們進一步提升專業知識和研究能力。2018年,商湯與清華大學合作開設《人工智能實踐課》,將企業一線案例引入高校課堂;同年,博士后工作站正式成立,標志著商湯在產學研融合上邁出關鍵一步。
![]()
2025商湯獎學金keywords
進入生成式AI爆發階段,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急劇攀升,但也暴露出“通用型人才過剩、場景化專家稀缺”的結構性矛盾。此時,企業的人才戰略進一步升級為“體系化培育”,構建從校招、內部培養到外部合作的全鏈條人才生態。商湯繼續拓展校企合作的廣度與深度,2022年與香港理工大學在數字空間、智能汽車等領域展開聯合研發,并為學生提供大量實習與實戰機會。
截至2025年7月,商湯的博士后工作站已培養出一批專注于計算機視覺與大模型的科研骨干;其獎學金計劃累計資助250名AI青年學者,逐步形成“校園育苗—企業任用—生態輸出”的良性循環。
可見商湯對人才的態度,并非短期砸錢的“搶人戰術”,而更像一位深耕不輟的“AI人才養成系大佬”,拼的是長期陪伴與共同成長。中國的AI產業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豐富的應用場景為人才提供了廣闊的實踐土壤,技術得以快速轉化為商業價值。在這場既拼速度、又拼耐力的AI長跑中,商湯沒有選擇簡單粗暴的“高薪挖角”,而是沉下心來,搭建一套更考驗格局的“人才生態基礎設施”。
從創業之初就系統性布局人才梯隊,到如今推行“Re-CoFound”二次創業機制,商湯不僅在雇傭員工,更是在培養未來的合伙人。它將員工轉化為“自己人”,讓每個人與企業共擔風險、共享成長。
真正的“AI第一生產力”,從來不只是算法、算力與數據,更是那些能持續創造頂級算法、運營高質量數據的人。商湯似乎已給出自己的答案:最好的人才,從來不是價高者得,而是道同者與之。
*題圖由AI生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