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現代的標準,一尺等于33.33厘米,那古人說的“堂堂七尺男兒”,豈不是約等于2.33米,比姚明還高?
那隨便拉一堆人,就能叱咤籃球場了。但事實上,就和之前科普過的“半斤八兩”一樣,古今的度量標準是完全不同的。
![]()
劇照配圖
最早的商周時期,一尺也就15~17厘米左右,要按照這個標準,那都變成1米出頭的侏儒了!但不是這么算的,那時候還沒有“七尺男兒”這個成語呢。
戰國時期《荀子》里才提到“七尺之軀”,而根據史料記載,從東周到秦漢時期,一尺大概只有23厘米左右。
算下來,七尺男兒身高才161厘米!別小看這個高度,在當時這已經算是成年男子的標準了。
古人二十歲行冠禮,標志著成年,所以“七尺”更多是象征成年的意思,并不嚴謹。
![]()
南北朝時期,尺的度量就更亂了,從24.5厘米到28厘米不等,所以七尺身高可能在171厘米到196厘米之間浮動。
到唐朝時,一尺漲到了30厘米左右,七尺就是2米1,聽起來挺嚇人是吧?但考古發現告訴我們,唐人平均身高根本沒這么高。
明清時期,一尺在31~32厘米左右,快要接近現代標準了。
但這純屬理論值,現實中幾乎不可能。所以,想知道“七尺男兒”多高,關鍵得看這個詞是哪個時代說的,更重要是看考古證據!
![]()
先拿路人皆知的兵馬俑舉例,先秦非常人性化的廢除了“人殉”,用真人等身的陶俑來代替,它的數據很具參考性。
矮一點的身高在175厘米左右,高的能達到185厘米!
平均身高能達到驚人的178.5厘米,甚至比現代多數人都要高了。
你可能會說這些都是士兵的“等身模型”,他們要打仗,吃飯訓練什么的都比普通人要求高,所以才長得高!
好,那就拿更早的時代來舉例。
![]()
濟南章丘焦家遺址出土 圖源“牡丹晚報”
山東焦家遺址,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編號為M184的墓葬主人是一位部族首領,身高經實測達到1.9米。
他被稱為“山東大漢”!如果是一個孤例那就罷了,但考古領隊王芬教授介紹,這個遺址出土大部分的遺骸都很高,1.8米以上的就發現好幾個。
是不是有點顛覆你的認知?人們都以為原始社會茹毛飲血,生存環境惡劣都是“小矮子”,沒想到吧!
因為那時候就已經進入成熟的農耕時代,從谷物到養殖牲畜,營養來源比較穩定了。當然,貴族享有的資源更多。
![]()
仰韶文明參考圖
山東人長得高那真是歷史悠久!另一個代表性山東人就是孔子了,據記載他身高為“九尺六寸”,要按照春秋時期標準甚至達到2.22米(也有一說是1.91米)。
再舉一些其他例子,據陜西考古研究院的數據,在史前時期黃河流域男性平均身高為167.99厘米,女性居民平均身高約為156.95厘米。
西安半坡遺址仰韶文化早期男性,超過1.68米的也比比皆是。
文明早期的祖先們,其實從進化角度來說,已經和現代人沒有任何區別。
![]()
《三國志》記載諸葛亮“身長八尺”,按三國時期一尺24厘米計算,諸葛亮身高是1.92米。
這是根據吳國名將朱然墓的考古結果,精準推算出來的!
按此數據,那張飛和諸葛亮一樣高,劉備稍微矮一些,但也達到1.8米。關羽“身高九尺”,那就2.16米的真巨人了。
當然,歷史記載可能帶點夸張的效果,但按照考古結果推論,古人長得高的確實有很多。
![]()
也不能以偏概全,古代普通老百姓長得高的確實不多,畢竟身高和營養攝入有直接關系。
根據《初探我國古人身高》的數據報告,古代普通人的平均身高都很穩定,男1.63米~1.68米左右。女1.5米到1.58米左右。
但到了清代雍正和乾隆時期,北方一些地區的成年人出現了明顯下降的現象,甚至降低到1.47米左右,這就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