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亞的地緣格局是迎來了重要的變動:塔吉克斯坦正式的收回了艾尼空軍基地,標志著印度在這個地區持續了20年的一個軍事存在,徹底的終結了。
部分的外國媒體把這一個事件解讀為“東大施壓結果”,但是結合主權決策邏輯跟各方的實力博弈,事實需要客觀的理清。
艾尼基地是印度唯一的一個海外基地了,距離中國西部邊境僅僅只有20km,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只有15公里,這個基地的戰略位置非常的關鍵。
![]()
2002年印度是跟塔方簽署了防務協議以后,投入了7000億美元來改造這個基地,直接是把跑道延長到了3200m,并且還新建了三個機庫,常年部署約150名的兵力,名義上是提供直升機的“人道救援”,實際上都是為了在監控阿富汗的一個局勢,威懾巴基斯坦,并打通中亞的通道。
根據《防務亞洲》2025年11月3日報道,在早在2022年,印度就已經悄然的撤軍了,直到2025年塔方才正式的宣布收回,事件才被完全的公開。
“東大施壓”的說法是缺乏依據的,中國的外交部從來就沒有就印度駐軍的一個事宜發表過干預性的言論,始終是踐行不干涉他國的一個原則。
![]()
中國在中亞的影響力源自于務實的合作:根據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塔雙邊的貿易額是達到了39.26億美元,同比是增長了53.5%。
根據中國商務部《2023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中塔經貿合作年度報告2024》的數據,截止到2024年底,超過500家的中國企業是參與了塔吉克斯坦公路、電力基建,顯著地改善了他們的交通能源的一個短板。
塔吉克斯坦的外交部2025年10月聲明明確表示,回收基地是“租約到期后的主權自主決策”,跟中國是沒有直接的一個關聯的。
![]()
俄羅斯才是推動世界的一個關鍵力量,根據集安組織2024年的年度安全報告顯示,塔吉克斯坦是集安組織的成員國,俄軍的第201摩托化步兵師常年的駐扎在這個國家,兵力大約是有7000人,是中亞規模最大的一個外國駐軍,塔方的國防體系是深度的依賴俄羅斯的。
對于俄羅斯來講,中亞是屬于一個傳統的勢力范圍,俄烏沖突以后更加要強調安全的一個主導權,不允許非集安組織的國家長期的駐軍。
根據《俄羅斯報》2025年11月2日分析文章,這一行為類似于美國不允許第三方國家在北約國家駐軍的一個邏輯一樣,避免戰時的一個指揮權的沖突,即便說俄羅斯跟印度保持著友好的關系,俄羅斯仍然是堅持推動印度的撤離。
![]()
印度失去基地的一個核心原因還是因為自身實力的不足,海外長期的對軍需要常態化的一個投送跟補給能力的根據《簡氏防務周刊》2025年軍力報告,印度空軍僅僅是擁有著12架的C-17、15架的伊爾-76運輸機,戰略的投送能力不足中國的1/3。
并且塔利班掌權阿富汗以后,印度所依賴的伊朗和阿富汗的陸路補給線給中斷了,艾尼基地已經是成為了“孤島”,對于塔方的價值有限,最終自然就被淘汰了。
這一次事件對于區域格局的影響顯著:印度失去中亞唯一的一個軍事支點,監控巴基斯坦介入阿富汗的能力會大幅度的削弱,中亞戰略是被迫退守到伊朗的恰巴哈爾港。
![]()
對于中國而言,周邊的潛在安全風險也減少了,一帶一路中塔合作的環境也會更加的穩定,但是這一個結果還是源自于塔方主權決策跟印度的實力短板,而不是說什么外部的施。
在國際的事務中,區域話語權最終還是跟國家實力來掛鉤的,主權國家的一個決策也是應該得到尊重的,印度如果想要提升他們的海外影響力,首先需要補齊他們的戰略投送,后勤保障等實力上的短板。
信息參考來源
1. 《防務亞洲》2025 年 11 月 3 日報道
2. 環球國際 2025 年 9 月 9 日《印媒:印度開始生產空客 C-295 運輸機》
3. 科大烽火 2025 年 11 月 1 日《印度花費 20 年心血,在中俄大后方建立的戰略支點》
4. 中國日報網 2024 年 7 月 4 日《共建 “一帶一路” 中塔經濟邁向新階段》
5. 人民網 2018 年 11 月 8 日《印度擴大在中亞駐軍建基地派直升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