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2日消息,過去四年間,越南在南沙群島填海造地,建成了21座人工島,而中國在該區域僅有7座。越南對島礁的軍事化建設程度,遠超除中國外的其他國家。衛星圖像顯示,越南在其侵占的南沙群島21處巖礁及低潮高地均構建了新陸地,這些前哨站點使越南能在該區域彰顯軍事存在,此舉也是對中國在同島鏈擴建加固多處礁石與環礁的回應。
![]()
《華爾街日報》指出,越南的所作所為意在挑戰北京對全球至關重要的一條海上航道——南海的控制權,畢竟南海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且在臺海可能出現的危急局勢中,越南或許會扮演關鍵角色。
巧合的是,11月2日,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整在越南訪問,并與越南防長潘文江會晤。
不免令人懷疑,《華爾街日報》的用心,畢竟如今,在南海有任何風吹草動,都在我國的掌控之中,越南造島難道我國衛星看不到?
![]()
據《華爾街日報》援引衛星圖像及美國智庫分析,過去4年越南在南海填海造出21個人工島,而中國當前有7個南海人工島。數據顯示,越南造島速度較快,但面積小于中國。截至今年3月,越南在南海建成的人工島總面積為8.9平方公里,中國造島面積則約為16.2平方公里。
越南規模最大、結構最復雜的人工島,擁有天然瀉湖環抱的港口,內設多個碼頭、一條3.2公里長的飛機跑道及武器庫。目前,多艘挖泥船正持續作業,從海域中采挖沙土以擴建島嶼。
![]()
![]()
越南自2021年起開展填島行動,至今已持續4年,這種長時間持續填島在南海尚屬首次。吹沙造島依賴挖泥船,而荷蘭是全球疏浚行業龍頭,擁有IHC、Van Oord等頂級公司。越南主力疏浚船隊以絞吸式挖泥船為主,核心裝備包括數艘艙容數千米級、排距數公里級的中大型挖泥船,主要從荷蘭IHC公司進口。
2022年5月至2024年7月,越南接收5艘荷蘭制絞吸式挖泥船,其中4艘用于南沙填海,其供應鏈高度依賴外國技術裝備。盡管面臨出口管制,越南仍通過多渠道獲取關鍵技術。IHC公司早在2010年代就為越南建造了“越南領袖號”等大型絞吸式挖泥船,這些船只最初宣稱用于港口和河道工程,但后來被衛星影像發現頻繁出現在南海爭議島礁作業。為規避輿論和限制,越南后期轉向“設計許可+本土組裝”模式,即從荷蘭公司購買設計圖紙和核心部件(如疏浚泵、絞刀頭),在越南本土船廠(如西貢港總公司旗下船廠)組裝并重新命名。
![]()
![]()
越南在南海建造的人工島,與中國及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等國的主權聲索區域存在重疊。然而,中國及其他南海周邊國家對此反應相對平淡,未見軍警公開阻攔或沖突報道。反觀中菲在南海島礁問題上,中方曾用水炮和沖撞方式阻止菲方登陸補給,雙方沖突頻發且媒體多有報道。
為何越南填海造島與菲律賓的遭遇如此不同?
其一,中越意識形態相近,雖存在領土爭端,但政治關系遠好于中菲。中方公開批評越在南海侵犯中國主權的行為,卻未公開攔截其造島船只,或與此有關。
其二,越南有數千家中國投資工廠,不少從事轉口貿易以規避美歐對華高關稅。中越合作領域廣泛,維持“低調”溝通模式即可,公開沖突會損害經濟合作。
其三,越南的海空軍規模小得多,幾乎不可能在全面戰爭中守住這些前哨基地。 這種相對的軍事弱勢,也解釋了為什么該區域其他國家對越南大規模填海造地的行動多半視而不見。
![]()
如今,美國戰爭部長皮特·赫格塞斯在訪問越南期間,美媒爆出此事,其目的顯而易見!
報道稱赫格塞思與潘文江會晤時,一上來就是賣軍火。當日赫格塞斯還說,華盛頓希望與越南深化軍事合作。他還補充說美國支持一個強大而獨立的越南,并說“深化合作將使我們兩國受益”。
赫格塞斯此行意圖明顯,意在拉攏越南,尤其在軍事上加強合作。但越南頗為精明,不愿輕易成為他國棋子。南海若生事端,越南深知自身將受損,與其卷入沖突,不如專注發展。
越南會繼續推行“竹子外交”,左右逢源,堅守本國利益。對中國而言,穩定周邊關系、擴大伙伴圈仍是重中之重。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