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瑞財經 李姍姍
“當潮水褪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過去幾年,光伏企業經歷超長寒冬期,繁榮的熱潮逐漸褪去,行業洗牌也在加速。ST綠康(002868.SZ)、福森藥業(1652.HK)、百川暢銀(300614.SZ)、華東重機(002685.SZ)、永和智控(002795.SZ)等多家企業密集退出。
在這場優勝劣汰的試煉中,陽光電源(300274.SZ)脫穎而出,2024年3月,其以超3000億元的市值,超過隆基綠能,坐上了行業頭把交椅。
今年以來,陽光電源股價繼續沖高,市值進一步突破4000億元。市值的強勁增長,也令掌舵人曹仁賢刷新了其安徽首富的身價。
陽光電源股價上漲的背后,是業績攀升。儲能系統業務大爆發下,公司總收入從2022年402.57億元猛增至2024年的778.57億元,凈利潤也突破百億大關。
今年上半年,高毛利的海外收入占比首次超過國內市場收入。10月初,陽光電源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此次赴港IPO,其旨在深化全球化戰略,鞏固“一哥”地位。
大學教師創造4000億光伏巨頭
IPO前落袋18.6億元
出生于浙江,功成在安徽,曹仁賢身上兼具浙商“敢為人先”和徽商“誠信勤儉”的特質。
1968年,曹仁賢在浙江杭州出生,18歲考進合肥工業大學電氣自動化專業,由于成績優異,被學校推薦為免試研究生。研究生讀完,他選擇了留校任教。
五年任教期間,曹仁賢一邊授課一邊做研究,主要研究可再生能源的發電。至今,在公司上下,員工仍對其尊稱“曹老師”。
1997年,曹仁賢辭職下海,用積蓄和借來的50萬元注冊公司,租下一間不足20平米的小房間,開始了自己的商海生涯。
陽光電源剛成立時,由曹仁賢的岳父蘇士林、岳母熊艷芳和連襟劉方三人代持股份,于2001年8月進行了代持還原。
很快,曹仁賢的機會來了。2002年,我國西北部開始投建“光明工程”,作為當時國內為數不多的新能源公司,陽光電源與天合光能合作建設了40座離網光伏電站,并提供包括逆變器在內的大部分光伏離網系統設備。
此后,曹仁賢將電源傳統業務帶來的現金流繼續加大投入到光伏逆變器的創新研發中。2003年,陽光電源研制的中國第一臺組串逆變器,并且在上海成功并網發電;到2009年,陽光電源已經拿下中國新能源逆變器市場60%以上份額。
2011年11月,陽光電源登陸深交所,成為“中國新能源電源行業第一股”,發行市值約55億元,募資13.7億元,進入發展新階段。
Wind顯示,自上市以來,陽光電源累計融資491.21億元。其中,通過首發、定增、發債等直接融資81.54億元,間接融資(按籌資現金流入)409.68億元。
陽光電源最近一次實施定增融資是在2021年8月,以128元/股的價格向18名投資者發行2841.86萬股股份,募資凈額36.23億元,用于擴產及投入研發和營銷。
截至2025年6月末,募集資金用于“年產100GW新能源發電裝備制造基地項目” 、“全球營銷服務體系建設項目”的總投資額分別為22.45億元、4.18億元,分別節余2.51億元和8710.09萬元,合計3.38億元,將永久補充流動資金,用于公司日常生產經營活動。
![]()
除了尋求港股上市以外,2024年10月,陽光電源擬發行全球存托憑證(“GDR”)并在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上市(“擬議GDR發行”),新增A股基礎股份。目前,公司GDR發行尚待監管機構審核。
遞表前,曹仁賢直接持有陽光電源30.46%股份;其妻子蘇蕾持股0.18%,是曹仁賢的一致行動人,二人合計控制公司30.63%股權。
![]()
10月28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25衡昌燒坊·胡潤百富榜》,曹仁賢、蘇蕾夫婦以675億元財富位列百富榜第76位,成為百富榜前100位中唯一居住地在安徽的富豪。
次日,陽光電源市值盤中一度突破4000億元大關,年內漲幅超過了165%。截至11月3日收盤,陽光電源股價為199.47元/股,市值4135億元。按照最新市值計算,曹仁賢夫婦的持股市值超過了1266億元。
招股書披露,2022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陽光電源實施現金分紅1.63億元、3.25億元、14.19億元及22.17億元。2025年10月,實施中期分紅19.5億元。按照持股比例計算,曹仁賢、蘇蕾夫婦可落袋約18.60億元。
![]()
高級副總裁年薪相差3倍
遞表后高管宣布減持
陽光電源現任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兼首席科學家趙為,與董事長兼總裁曹仁賢師出同門,都出身于合肥工業大學。在取得該校碩士及博士學位后,2003年11月,趙為便投身陽光電源,曾擔任公司研發中心副主任、主任及副總經理、副董事長等職位,是公司“元老級”人物。
其中,趙為曾擔任的副董事長職位多次流動,在2014年10月至2020年5月期間由趙為擔任;隨后,由張許成接棒;2023年5月,張許成卸任后,由顧亦磊任職至今。
顧亦磊在2015年9月來到陽光電源,是公司執行董事中最晚加入的。其先后任公司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院長、光伏及儲能事業部總裁。目前,擔任公司副董事長、高級副總裁,還是陽光儲能技術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顧亦磊本科及博士均畢業于浙江大學,入職陽光電源前,曾先后在伊頓(中國)投資、山特電子、深圳康達煒電子任職。
張許成則早在2003年1月就進入陽光電源,目前擔任公司執行董事,還是陽光新能源總裁及泰禾智能(603656.SH)董事長。
公司另一位執行董事兼高級副總裁為吳家貌,自2005年3月以來,先后擔任公司銷售部經理、副總裁、光伏及儲能事業部副總裁及陽光電源(上海)總經理。2023年5月,與顧亦磊一同升職。
不過,同為陽光電源高級副總裁,趙為與顧亦磊、吳家貌的薪酬差別卻很大。2024年,趙為年薪為403萬,而顧亦磊則高達1750萬元,是趙為的4.34倍;吳家貌領薪1294萬元,是趙為的3.21倍。
2022年以來,顧亦磊、吳家貌分別漲薪790萬元和519萬元。
![]()
不過,遞表前,趙為持有公司975.64萬股股份,占比0.47%,是除曹仁賢以外,公司高管持股最多的;顧亦磊、吳家貌則均持股0.03%。根據11月3日收盤后市值計算,趙為所持股權價值約為19.43億元。
除了三位高級副總裁以外,陽光電源還有6位副總裁,分別是陳志強、彭超才、鄧德軍、陸陽、田帥、汪雷。
其中,鄧德軍曾任職于富士康、飛利浦、長城科技(000021.SZ);田帥,曾任職于三一重工(600031.SH)、華為、榮耀終端公司等,目前還擔任公司財務總監。
值得注意的是,在陽光電源遞表港股后僅10天,即10月28日,顧亦磊、吳家貌、鄧德軍及汪雷宣布減持公司股份,計劃自2025年11月19日至2026年2月18日的三個月內,以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42.49萬股,占目前公司總股本的0.0207%。其減持原因為個人資金需求。
![]()
儲能業務爆發
海外毛利率是國內的兩倍
陽光電源從光伏逆變器業務起步,逐步布局太陽能、風能、儲能、電動汽車及充電、氫能(“光風儲電氫”)五大賽道。
目前,公司主要產品包括光伏逆變器、儲能系統、風電變流及傳動產品、新能源汽車電控電源及充電設備、氫能裝備等,并致力于提供全球一流的清潔能源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
2022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下稱“報告期”),陽光電源實現收入分別為401.09億元、721.59億元、777.04億元及434.3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6.96億元、96.09億元、112.64億元及78.3億元。
2022年至2024年,收入和凈利潤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39.2%和74.6%。
![]()
光伏逆變器是陽光電源發家的業務,也是其主要收入來源。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陽光電源的光伏逆變器產品出貨量連續十年保持全球領先。以2024年出貨量計,公司光伏逆變器在全球的市占率約為25.2%。
![]()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2024年,全球光伏逆變器出貨量從177GW增長到584 GW,年復合增長率達34.8%。而2024年,陽光電源光伏逆變器出貨量為147GW,同比僅增長13%,跑輸行業整體成長性。
在2024年以前,光伏逆變器一直是陽光電源的最大收入來源,但占比從上市時的超90%持續走低,2024年,逆變器等為其貢獻收入291億元,占比降至37.4%。
![]()
相比之下,儲能系統收入漲勢較猛。
作為國內最早涉足儲能領域的企業之一,陽光電源自2006年就布局儲能技術,2016年設立陽光儲能技術有限公司,提供儲能系統解決方案。
2020年后,“雙碳”目標與強制配儲推動儲能行業進入發展高峰,其構網型儲能技術普遍應用于大型儲能電站、工商業儲能電站、戶用儲能電站,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
2022年至2024年,陽光電源的儲能系統出貨量從7.7GWh迅猛增至28GWh;2025年上半年為19.5GWh,同比大增150%,累計出貨量超過70GWh。
2023年,儲能系統收入占比達32.1%,超過新能源投資開發。2025年上半年,儲能系統實現178.03億元收入,超過光伏逆變器153.27億元收入,一舉成為最大創收板塊。
儲能系統的盈利能力同樣亮眼。2023年,公司儲能和逆變器業務的毛利率幾乎并肩;2024年,儲能業務毛利率與毛利潤分別提升至36.7%和91.58億元,雙雙超過逆變器;2025年上半年,儲能毛利率繼續提升至39.9%,毛利潤達到71.07億元,占公司總毛利的比例接近一半。
![]()
儲能系統的核心部件是電芯,報告期內,陽光電源的最大供應商一直是電芯廠商,且2022年至2024年都是供應商A。根據招股書描述及市場推測,供應商A應該是寧德時代。
2022年-2024年,陽光電源向寧德時代采購的電芯金額分別為49.6億元、25.5億元、42.3億元。
隨著與欣旺達(300207)、億緯鋰能(300014)、中創新航(03931.HK)等廠商的合作力度,公司對寧德時代的倚重程度降低,2025年上半年,向寧德時代采購金額降至11.9億元,第一大供應商變為I公司,采購金額達到34.7億元,是第二名寧德時代的3倍左右。
光伏逆變器、儲能系統以外,新能源投資開發業務一度成為陽光能源的第二大收入板塊。該業務覆蓋地面電站、工商業電站、戶用電站、風電場、儲能電站等各類場景,其在全球開發的光伏電站和風電場累計從2022年的31GW增加到2024年的54GW。
不過,2024年以來,新能源投資開發業務收入卻出現連續下滑。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該業務收入分別為210.03億元、83.98億元,同比分別下滑15.08%、6.22%。
同時,在陽光電源三大業務中,新能源開發投資的毛利率相對較低,一直不超過20%,2025年上半年為18.1%,較2024年下降1.3個百分點。
不過,在儲能系統和光伏逆變器高營收和高毛利率的帶動下,公司綜合毛利率也由2022年的20.4%穩步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2.9%。
此次赴港IPO,陽光電源旨在深化全球化戰略。招股書顯示,公司在國內和海外均有產能布局。截至2025年6月末,其在國內的光伏逆變器和儲能設計產能分別為119GW和28GWh,海外的光伏逆變器產能為50GW,在海外設立超過20家分支機構和60多家代表處,海外員工人數超過2000人。
多年深耕的海外市場,收入占比顯著提升。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收入達253.78億元,占整體收入的58.4%,首次超過了中國市場營收。
![]()
據年報披露,陽光電源海外市場的毛利率較高,2023年-2024年分別為41.57%、40.29%,約是國內市場的2倍。2024年,海外市場毛利潤為146.23億元,比國內高出59.34億元。
![]()
超三成收入為應收款
一邊借錢一邊理財
報告期內,陽光電源投入研發費用分別為16.92億元、24.47億元、31.64億元及20.37億元,占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2%、3.4%、4.1%及4.7%。主要是職工薪酬,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研發團隊有7120人,占員工總數的39.1%。
公司銷售費用略高于研發費用,各期分別為18.68億元、28.71億元、37.61億元及22.9億元,包括職工薪酬、辦公及差旅費、咨詢服務費、商務拓展費和推廣營銷費等。其中,推廣營銷費三年半共支出5.96億元。
報告期各期,陽光電源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分別為149.45億元、218.45億元、285.4億元及291.55億元。2022年-2024年,占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7.26%、30.27%、36.73%。同時,周轉天數也從2022年的112.7天延長至2025年上半年的120.7天。
由于向銀行借款籌集資金,公司債務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25年8月末,借款合計120.14億元,較2022年末的69.12億元增加了73.81%。2022年-2025年上半年,公司銀行借款利息支出合計8.77億元。
![]()
![]()
截至2025年6月末,陽光電源債務合計134.23億元,其中,短債有58.24億元。同期,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79.11億元,可覆蓋短債。
一邊借錢的同時,陽光電源一邊理財。2022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分別為17.94億元、25.72億元、109.8億元及88.59億元,其中,銀行理財產品及結構性存款分別為8.99億元、16.94億元、98.3億元及75.11億元。
![]()
大額資金投入理財,導致投資活動現金流凈流出。2023年及2024年,公司投資活動現金流凈額分別為-38.21億元、-108.53億元。2025年上半年,由于收回大量投資,現金流回正為9.44億元。
附:陽光電源上市發行有關中介機構清單
獨家保薦人:中國國際金融香港證券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高偉紳律師行、上海市通力律師事務所、貝克?麥堅時律師事務所、北京市海問律師事務所
核數師及申報會計師:容誠(香港)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行業顧問:弗若斯特沙利文(北京)諮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合規顧問:新百利融資控股有限公司
相關公司:陽光電源sz30027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