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陳 建
武漢支隊特勤大隊一站 站長助理
![]()
陳建,中共黨員,1999年12月入職,二級消防長,現任湖北省武漢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大隊一站站長助理。26年來,陳建參加滅火救援戰斗2萬余次,解救被困群眾1300余人。
![]()
入職以來,陳建被評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抗擊新冠肺炎先進個人”、全國“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全國“119先進個人”、全國“優秀士官人才獎”、全國“平安英雄”、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荊楚楷模-最美應急人、時代楷模-武漢精神踐行者、武漢市文明市明、青年崗位能手、荊楚十大消防衛士、滅火救援尖兵,多次榮立個人三等功。
洪水烈焰中,他是生命的“守護者”
陳建今年45歲,在消防工作崗位上已連續“戰斗”25年多。他在汶川地震廢墟中搜尋生命跡象,“東方之星” 沉船現場晝夜攻堅,天津港爆炸核心區直面危化品烈焰,鄭州暴雨里轉移被困群眾…… 每一次急難險重任務,他都選擇“向險而行”。
![]()
2016年7月,武漢新洲區遭遇特大暴雨,舉水河堤潰口,26個自然村被淹。陳建和戰友蹚著齊腰深的洪水,在激流與漩渦中挨家搜尋,14個小時不眠不休,最終安全轉移325名被困群眾。
翌日,他為輪椅上82歲老奶奶穩穩撐傘的畫面被定格,“撐傘哥”的名號溫暖全網。
![]()
而這樣的堅守,只是他無數救援瞬間的縮影,曾在毒氣彌漫的現場與劇毒物擦肩而過,曾在濃煙封死的地下空間摸索前行,“選擇消防,就選擇了逆行。”
陳建說,無論前方是烈焰火海還是滔天洪水,大家都必須克服恐懼、一往無前,這是救援人員的職責和光榮。
![]()
2020 年初,疫情突襲武漢,陳建立筆寫下 3 封請戰書,帶領隊員扛起轉運患者、運送醫療廢棄物的重任,跑遍大半個武漢。
這份無畏與擔當,讓他獲評 “全國抗疫先進個人”;而常年在救援一線的卓越表現,更讓他在 2020 年斬獲 “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 稱號,成為全國應急隊伍的榜樣。
![]()
街頭巷尾里,他是鄰里的“貼心人”
脫下戰斗服,陳建的責任從未“下線”。在新光電社區,他是居民口中的“熱心老陳”,主動協助社區開展消防安全檢查,用通俗的語言給居民講防火知識,手把手教大家使用滅火器。
![]()
每年春節前,都會為社區孤老、特殊家庭送去米、面、油和暖心祝福;社區組織無償獻血,他總是第一個報名,多年從未間斷。
針對小區老人、小孩較多的特點,他特意在消防宣傳中加入實操演練,還邀請居民走進消防站,直觀感受救援工作。作為物業服務人員的 “消防導師”,他定期和物業一起巡查隱患,指導完善應急制度。
![]()
![]()
因為這份扎根群眾的奉獻,他被推選為社區黨員服務先鋒隊隊長,而他的家庭也因 “和睦向善、熱心公益”,獲評 “武漢市文明家庭”—— 這份榮譽,是對他 “把守護延伸到家門口” 的最好認可。
訓練場上,他是新兵的“引路人”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的力量無窮。”2021 年,以陳建命名的“陳建工作室” 正式成立,成為消防精神傳承的“搖籃”。
作為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 119 先進個人”,陳建把自己26年的實戰經驗傾囊相授,推行“師徒制”,讓1名骨干帶3名新兵,手把手教處置技巧。
![]()
為每一名消防員建立成長檔案,量身定制訓練計劃,帶領團隊創新救援操法 50 余個,革新器材裝備 10 余個,編撰《繩索救援手冊》《地下空間處置指南》等 6 本專業書籍,還匯編《紅門情懷》《戰疫》等 14 本經驗文集、60 余萬字讀書筆記。
![]()
在訓練場,陳建要求隊員 “今天像打仗一樣訓練,明天像訓練一樣打仗”,自己也每日雷打不動完成長跑、單雙杠等 6 項體能訓練。
![]()
在隊史室,他會指著天津港救援時穿的舊戰斗服,給年輕隊員講 “每道焦痕都是責任”,在社區、學校,他帶著工作室成員普及消防知識、幫扶困難家庭,讓 “特勤精神” 融入民生服務。
![]()
從 “撐傘哥” 到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從救援一線到社區鄰里,從個人沖鋒到團隊傳承,陳建用 26 年堅守,把榮譽化作動力,把責任扛在肩頭。
他就像一盞燈,照亮著年輕消防員的成長路,也溫暖著一座城的平安夢 —— 這,就是新時代消防指戰員最動人的模樣。

來源 // 武漢消防
![]()
點個

你最好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